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37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3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所述的定位夹具包括一安装板、分别通过第一轴线和第五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一摆杆,所述的第一摆杆的端部通过第二轴线铰接有一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具有一第一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线铰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二摆杆。本申请的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能够通过气缸控制夹具的张开与夹紧,实现对零件的定位,结构简单,易控制。

A positioning fixture for CNC mi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铣床是用铣刀对工件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铣床除能铣削平面、沟槽、轮齿、螺纹和花键轴外,还能加工比较复杂的型面,效率较刨床高,在机械制造和修理部门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铣床在工作时,工件装在工作台上或分度头等附件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工作台或铣头的进给运动,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由于是多刃断续切削,因而铣床的生产率较高。简单来说,铣床可以对工件进行铣削、钻削和镗孔加工的机床。数控铣床是在一般铣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加工设备,两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结构也有些相似。数控铣床有分为不带刀库和带刀库两大类。其中带刀库的数控铣床又称为加工中心。现有技术中数控铣床的定位装置结构复杂,定位效果差,不易控制。因此,急需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简单,易控制,且定位效果好的定位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所述的定位夹具包括一安装板、分别通过第一轴线和第五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一摆杆,所述的第一摆杆的端部通过第二轴线铰接有一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具有一第一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线铰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二摆杆,所述的第二摆杆的端部通过第六轴线铰接有一第二夹持件,所述的第二夹持件具有一第二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七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八轴线交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轴线和第四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五轴线、第六轴线、第七轴线和第八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五轴线和第六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七轴线和第八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六轴线与第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五轴线和第八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夹持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夹持件的端部,所述的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的第二夹持件的端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部的夹持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二齿轮转动的驱动组件。优选地,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一气缸、在所述的气缸的驱动下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齿条、与所述的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滑轨,所述的齿条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的滑轨上。本申请的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能够通过气缸控制夹具的张开与夹紧,实现对零件的定位,结构简单,易控制。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图1是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在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在夹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安装板;21、气缸;22、齿条;23、滑轨;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第三齿轮;31、第一摆杆;32、第一夹持件;321、第一夹持部;33、第一连杆;41、第二摆杆;42、第二夹持件;421、第二夹持部;43、第二连杆;51、第一轴线;52、第二轴线;53、第三轴线;54、第四轴线;55、第五轴线;56、第六轴线;57、第七轴线;58、第八轴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所示,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所述的定位夹具包括一安装板100、分别通过第一轴线51和第五轴线55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100上的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25和第三齿轮26,所述的第三齿轮26上固定有一第一摆杆31,所述的第一摆杆31的端部通过第二轴线52铰接有一第一夹持件32,所述的第一夹持件32具有一第一夹持部321,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一连杆33,所述的第一连杆33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线53铰接至所述的第一夹持件32,所述的第一连杆33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线54铰接在所述的安装板100上,所述的第二齿轮25上固定有一第二摆杆41,所述的第二摆杆41的端部通过第六轴线56铰接有一第二夹持件42,所述的第二夹持件42具有一第二夹持部421,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二连杆43,所述的第二连杆43的一端部通过第七轴线57铰接至所述的第二夹持件42,所述的第二连杆43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八轴线58交接在所述的安装板100上。所述的第一轴线51、第二轴线52、第三轴线53和第四轴线5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轴线51和第二轴线52之间的距离,与第三轴线53和第四轴线5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二轴线52和第三轴线53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轴线51和第四轴线5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五轴线55、第六轴线56、第七轴线57和第八轴线58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五轴线55和第六轴线56之间的距离,与第七轴线57和第八轴线58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六轴线56与第七轴线57之间的距离,与第五轴线55和第八轴线58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一夹持部321位于所述的第一夹持件32的端部,所述的第二夹持部421位于所述的第二夹持件42的端部,所述的第一夹持部321的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部421的夹持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的第二齿轮25转动的驱动组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夹具包括一安装板、分别通过第一轴线和第五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n所述的第三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一摆杆,所述的第一摆杆的端部通过第二轴线铰接有一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具有一第一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线铰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n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二摆杆,所述的第二摆杆的端部通过第六轴线铰接有一第二夹持件,所述的第二夹持件具有一第二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七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八轴线交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夹具包括一安装板、分别通过第一轴线和第五轴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的安装板上的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所述的第三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一摆杆,所述的第一摆杆的端部通过第二轴线铰接有一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夹持件具有一第一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三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一夹持件,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四轴线铰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
所述的第二齿轮上固定有一第二摆杆,所述的第二摆杆的端部通过第六轴线铰接有一第二夹持件,所述的第二夹持件具有一第二夹持部,所述的定位夹具还包括一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七轴线铰接至所述的第二夹持件,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第八轴线交接在所述的安装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铣床用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轴线、第二轴线、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三轴线和第四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的第二轴线和第三轴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轴线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奎王世军熊艳吴玉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乐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