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27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和控制系统,垃圾箱主体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十字支架,十字支架内设置四个垃圾箱,上端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上端壳体,壳体上端设置有害垃圾投放口、厨余垃圾投放口、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和其他垃圾投放口,在壳体侧壁设置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各垃圾投放口均连接一个舵机;厨余垃圾投放口下方设置厨余垃圾过滤系统,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内设置压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垃圾名称进行分类,将可以压缩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将不可压缩垃圾中的厨余垃圾进行滤水处理后,投入厨余垃圾箱,污水流入水槽,非厨余垃圾投入对应储存桶,有害垃圾投入有害垃圾箱单独储存。

Urban intelligent sorting dust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家居
,涉及一种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志,生活垃圾被重新划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用蓝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用红色垃圾容器收集;其它垃圾表示分类以外的垃圾,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代表着分类垃圾,因此分类垃圾桶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至今为止,家庭中的使用的分类垃圾桶和公共场所放置的分类垃圾桶都无法实现对垃圾的智能分类、垃圾储存装置的自动打开、垃圾中固液分离以及部分可回收压缩垃圾的压缩,需要人们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手动开盖投放并检测是否筒满。在垃圾分类的时代要求下,市面上的垃圾桶仍存诸多不便,如:在人们扔垃圾时无法正确判断垃圾类别;在储存塑料瓶、易拉罐时浪费存储空间;厨余垃圾固体液体无法分离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无法正确判断垃圾类别;在储存塑料瓶、易拉罐时浪费存储空间;厨余垃圾固体液体无法分离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和控制系统,所述垃圾箱主体包括底板,在底板上设置十字支架,十字支架上端设置分隔板,十字支架的四个分隔空间各设置一个垃圾箱,在分隔板的上端设置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壳体,壳体上端设置四个电动垃圾投放口,分别为有害垃圾投放口、厨余垃圾投放口、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和其他垃圾投放口,在壳体侧壁设置一个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各垃圾投放口均连接一个舵机;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下方设置厨余垃圾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盒,过滤盒的上端设置倾斜的第一级滤网,在过滤盒内的中部设置第二级滤网,过滤盒接排污水管;所述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内设置压缩装置,压缩装置包括两组电机,一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推板,另一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刀阵板,推板和刀阵板可在各自电机的驱动下相向挤压运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单片机连接语音识别系统、供电系统和触摸显示屏,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各个舵机和压缩装置连接,触摸显示屏设置在壳体外端。进一步的,所述四个垃圾箱分别通过合页与十字支架连接,垃圾箱可通过合页向外翻转,所述十字支架的下部设置磁铁,磁铁可以吸附并固定归位在十字支架内部的垃圾箱。进一步的,所述刀阵板20前连接隔断层。进一步的,所述分隔板下端设置多组红外线传感器,每个红外线传感器正对一个垃圾箱,红外线传感器与单片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垃圾名称进行分类,将可以压缩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随后投入可回收垃圾桶;将不可压缩垃圾中的厨余垃圾进行滤水处理后,投入厨余垃圾箱,污水流入水槽,非厨余垃圾投入对应储存桶,有害垃圾投入有害垃圾箱单独储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滤水装置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压缩装置结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垃圾箱的旋入/出功能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垃圾桶使用状态实施图;图中,1-底板,2-十字支架,3-分隔板,4-垃圾箱,5-壳体,6-有害垃圾投放口,7-厨余垃圾投放口,8-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9-其他垃圾投放口,10-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11-过滤盒,12-第一级滤网,13-第二级滤网,14-排污水管,15-电机,16-推板,17-刀阵板,18-触摸显示屏,19-合页,20-磁铁,21-隔断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垃圾箱4设置在底板16的支撑下,以承重柱5及配和其加固使用的实木木板8作为主要支撑点,能够为装置整体结构提供稳固性。垃圾储存箱13安装在承重柱5上合理有效的利用了空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该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和控制系统,便于垃圾投放后和快速储存。本专利技术分类垃圾箱在控制系统单片机的控制下,能够使过滤装置、压缩装置、垃圾投放口三者协同工作。参见图1-图5,本专利技术分类垃圾箱的垃圾投放口设置为五个,分别为:有害垃圾投放口6,厨余垃圾投放口7,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8,其他垃圾投放口9,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10;其中,有害垃圾投放口6,厨余垃圾投放口7,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8,其他垃圾投放口9设置在垃圾箱的顶部;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10设置壳体5的侧壁,以方便设置在壳体5内的压缩装置对可回收可压缩垃圾进行压缩。各个投放口处的亚克力盖板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舵机相连接,在接收到控制系统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投放口自动开启或闭合,实现垃圾投放口的智能化。十字支架2拥有较高的强度保证了十字支架2在底板1的配合下可以较好的将垃圾箱整体装置支撑,提高装置整体的稳定性,为装置整体有效快速运行提供有效的结构支持。与此同时,在十字支架2上安装合页19连接垃圾箱4。图4是本专利技术垃圾箱的旋入/出功能示意图,垃圾箱4采用长方体铁桶,其本身特性可保证其可以长时间使用,且在其破损时可方便更换,在合页19固定下可将垃圾箱4旋转拉出,在保证其方便更换垃圾袋的情况下,不需加其它外力即可使其不脱离整体装置,并在十字支架2上安装磁铁20,使垃圾箱4在旋入时可以固定保证其不发生位移,这样的布置充分考虑了垃圾箱4的平稳性和移动性能。本专利技术分类垃圾箱设置分隔板3,目的在于将下层垃圾箱4与上层的垃圾处理部分有效的分隔开,同时亦可将垃圾产生的异味隔绝在垃圾箱4内防止其污染空气;其自身机械结构特性既可以很好的完成分隔作用,亦可用以安装检测装置,即在分隔板3上安装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与相应的垃圾箱4对应,用以检测垃圾箱4是否处于满载状态,进而执行相应后续操作。图2本专利技术的滤水装置结构侧视图,在进行厨余垃圾的垃圾分类时,因厨余垃圾既含固体又含液体,故在过滤盒11置入第一级滤网12和第二级滤网13进行过滤;同时,在过滤盒11底部内置排污水管14,可将分离后的液体迅速移出,分隔后的固体将沿着第一级滤网1斜面下滑入垃圾箱4内。由此,可将厨余垃圾中的固体垃圾与液体快速分离,简单快捷实现厨余垃圾的分类。该过滤装置的设计为日后厨余垃圾的二次处理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垃圾箱因固液混装液体占用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垃圾储存空间的利用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主体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设置十字支架(2),十字支架(2)上端设置分隔板(3),十字支架(2)的四个分隔空间各设置一个垃圾箱(4),在分隔板(3)的上端设置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壳体(5),壳体(5)上端设置四个电动垃圾投放口,分别为有害垃圾投放口(6)、厨余垃圾投放口(7)、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8)和其他垃圾投放口(9),在壳体(5)侧壁设置一个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10),各垃圾投放口均连接一个舵机;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7)下方设置厨余垃圾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盒(11),过滤盒(11)的上端设置倾斜的第一级滤网(12),在过滤盒(11)内的中部设置第二级滤网(13),过滤盒(11)接排污水管(14);所述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内设置压缩装置,压缩装置包括两组电机(15),一组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推板(16),另一组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刀阵板(17),推板(16)和刀阵板(17)可在各自电机(15)的驱动下相向挤压运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单片机连接语音识别系统、供电系统和触摸显示屏(18),所述单片机分别与各个舵机和压缩装置连接,触摸显示屏(18)设置在壳体(5)外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主体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主体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设置十字支架(2),十字支架(2)上端设置分隔板(3),十字支架(2)的四个分隔空间各设置一个垃圾箱(4),在分隔板(3)的上端设置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壳体(5),壳体(5)上端设置四个电动垃圾投放口,分别为有害垃圾投放口(6)、厨余垃圾投放口(7)、可回收不可压缩垃圾回收口(8)和其他垃圾投放口(9),在壳体(5)侧壁设置一个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10),各垃圾投放口均连接一个舵机;所述厨余垃圾投放口(7)下方设置厨余垃圾过滤系统,包括过滤盒(11),过滤盒(11)的上端设置倾斜的第一级滤网(12),在过滤盒(11)内的中部设置第二级滤网(13),过滤盒(11)接排污水管(14);所述可回收可压缩垃圾投放口内设置压缩装置,压缩装置包括两组电机(15),一组电机(15)的输出端连接推板(16),另一组电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星王红敏汪剑锋姚浩洋张晨辉杨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