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智能压装系统及压装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0078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智能压装系统及压装控制方法,其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内顶部设置有基座,基座上设置有三套机械臂,每套机械臂都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减速器、主动臂和从动臂;基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减速器,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输出端与顶部关节内的转轴一端连接,顶部关节内的转轴另一端与主动臂连接,进而将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至主动臂;主动臂第二端与从动臂第一端连接,从动臂第二端与动平台连接,动平台上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动平台底部设置有压装头,压装头由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了柔性生产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 bearing intelligent press mounting system and press mounting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智能压装系统及压装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使用的压装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轴承智能压装系统及压装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的装配线有大量的轴承压装需求。压装机是实现过盈配合的压力装配设备。目前,大多数轴承过盈配合装配大多使用液压压装机。四柱式液压压装机的四根立柱起导向作用、支撑整个压装机上部机构重量的作用以及在压装时由于压装力而产生的附加在立柱上的轴向载荷的作用。在承担拉伸载荷或者是压缩载荷的情况下,四根立柱可能会发生微小的弯曲变形,这些变形会使立柱与压装板滑块之间的缝隙变小,压力变大从而增大摩擦力。如果压装时压装头9与伺服电缸的压杆不在同一轴线上,压装板承受倾覆力矩,使得立柱与压装板之间的缝隙变小,造成滑块与立柱之间的磨损加大,甚至造成卡死的现象。极少数轻型过盈装配采用气压压装机,但其所提供的压装力较小。因此,如何解决现有压装机工作速率慢、重复定位精度低、液压油泄漏污染环境等问题,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智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顶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三套机械臂,每套所述机械臂都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减速器、主动臂和从动臂;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减速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出端与顶部关节内的转轴一端连接,所述顶部关节内的转轴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臂连接,进而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主动臂;所述主动臂第二端与所述从动臂第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臂第二端与动平台连接,所述动平台上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动平台底部设置有所述压装头,所述压装头由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智能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顶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三套机械臂,每套所述机械臂都包括第一伺服电机、减速器、主动臂和从动臂;所述基座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减速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出端与顶部关节内的转轴一端连接,所述顶部关节内的转轴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臂连接,进而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主动臂;所述主动臂第二端与所述从动臂第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臂第二端与动平台连接,所述动平台上部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动平台底部设置有所述压装头,所述压装头由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带动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下部设置有底座,并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轨,工作台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位于所述工作台中部设置有用于夹设待压装件的夹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从动臂都采用由两个支臂和两个水平轴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两个所述支臂的两端之间分别由一个所述水平轴连接,其中一端的所述水平轴与所述主动臂第二端连接,另一端的所述水平轴与所述动平台连接;与所述主动臂连接的所述水平轴与所述顶部关节内的转轴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臂中的所述支臂由机械臂主体和球形关节构成;所述机械臂主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球形关节,所述水平轴两端与所述球形关节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头设置为四种,分别为A、B两种产品的底部轴承压装模型、顶部轴承压装模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三伺服电机,通过该第三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工作台在所述滑轨上运动;所述夹具上设置有第四伺服电机,由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军毛向向张金昶刘国庆康运江金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