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晖专利>正文

一种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989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包括管体、内壁纳米尿激酶层、外壁纳米尿激酶层和引流侧孔;内壁纳米尿激酶层和外壁纳米尿激酶层分别布置在管体的内、外壁上,所述引流侧孔位于管体头端管壁的两侧;管体、内壁纳米尿激酶层和外壁纳米尿激酶层通过共挤方式固定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纳米尿激酶涂层,使尿激酶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活性,避免了经引流管反复注入尿激酶带来的医源性颅内感染;同时较大的管径以及内壁上的纳米尿激酶能够溶解血凝块,避免了引流管的堵塞。

An anticoagulant and anti blocking drainage tube for intracranial hematom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
技术介绍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特别是脑室内出血,病死率更高。血肿及血性脑脊液在凝固、液化、裂解过程中,会释放多种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物质,产生继发性脑损害,如水肿、坏死。因此,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引流脑室系统内血性脑脊液,保持脑脊液循环通畅,不仅能有效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同时可缓解脑积水,减轻继发性脑损害,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可以准确地将引流管置入血肿腔中,快速建立引流通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且对脑组织损伤小的优点,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颅内血肿,特别是脑室内血块一般需要至少3周的时间才能自行溶解,单纯的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可能使患者的脑组织周围结构受压时间过长,因此临床上常在颅内血肿引流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即通过引流管反复向血肿腔内灌注尿激酶加快血凝块的溶解速度,进而减轻及解除周围组织受到的血肿压迫,并减少血肿分解产物对脑组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内壁纳米尿激酶层(2)、外壁纳米尿激酶层(3)和引流侧孔(4);所述内壁纳米尿激酶层(2)和外壁纳米尿激酶层(3)分别布置在管体(1)的内、外壁上,所述引流侧孔(4)位于管体(1)头端管壁的两侧;所述管体(1)、内壁纳米尿激酶层(2)和外壁纳米尿激酶层(3)通过共挤方式固定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内壁纳米尿激酶层(2)、外壁纳米尿激酶层(3)和引流侧孔(4);所述内壁纳米尿激酶层(2)和外壁纳米尿激酶层(3)分别布置在管体(1)的内、外壁上,所述引流侧孔(4)位于管体(1)头端管壁的两侧;所述管体(1)、内壁纳米尿激酶层(2)和外壁纳米尿激酶层(3)通过共挤方式固定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凝防堵塞颅内血肿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医用硅胶材质,长为25-35cm,内径为3-5mm,头端为带有两个引流侧孔(4)的盲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晖唐渊胡宏康王越林王梦琳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