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993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定更加稳固、减少林麝的应激反应,同时实现单人操作的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该装置包括括躯干保定台、前肢保定台、后肢保定台、颈部保定台,躯干保定台的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前肢保定台的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后肢保定台的上设置有第三凹槽,颈部保定台的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每个凹槽内均设置有支撑布,躯干保定台、前肢保定台上、后肢保定台、颈部保定台上均设置有固定带,还设置有L型支脚,该装置在使用时,只需将林麝放置在保定台上,然后通过第一躯干固定带、第二躯干固定带、前肢固定带、后肢固定带、颈部固定带将林麝完全保定住即可。操作简单,适合在林麝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Multifunctional forest musk deer Bao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
技术介绍
林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所产麝香因其极高的药用价值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林麝存栏量低且产香量少,野性大且天性胆小,极易受应激。故而对林麝进行有效扩繁和增加其采香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至今,林麝活体取香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人工授精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传统的人工保定过程中,易因保定不稳导致操作过程中对林麝造成伤害,缩短林麝利用年限甚至致其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一种保定更加稳固、减少林麝的应激反应,同时实现单人操作的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包括保定台,所述保定台包括躯干保定台、前肢保定台、后肢保定台、颈部保定台,所述前肢保定台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前端面的右侧,所述前肢保定台的右端面与躯干保定台的右端面重合,所述后肢保定台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前端面的左侧,所述后肢保定台的左端面与躯干保定台的左端面重合,所述颈部保定台的前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后端面的右侧,所述颈部保定台的右端面与躯干保定台的右端面重合,所述躯干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完全贯穿躯干保定台,所述第一凹槽的四周边缘与躯干保定台的四周边缘均存在间隙,所述前肢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完全贯穿前肢保定台,所述第二凹槽的前侧壁到前肢保定台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二凹槽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二凹槽的左侧壁到前肢保定台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后肢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完全贯穿后肢保定台,所述第三凹槽的前侧壁到后肢保定台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三凹槽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三凹槽的左侧壁与第一凹槽的左侧壁重合,所述第三凹槽的右侧壁与后肢保定台的右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颈部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完全贯穿颈部保定台,所述第四凹槽的后侧壁到颈部保定台的后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四凹槽的前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后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四凹槽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四凹槽的左侧壁到颈部保定台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躯干的第一支撑布,所述第一支撑布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一凹槽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前肢的第二支撑布,所述第二支撑布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二凹槽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后肢的第三支撑布,所述第三支撑布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三凹槽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四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颈部的第四支撑布,所述第四支撑布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四凹槽的四个侧壁上;所述躯干保定台上设置有第一躯干固定带和第二躯干固定带,所述第一躯干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躯干保定台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凹槽后侧的左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所述第二躯干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躯干保定台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凹槽后侧的右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所述躯干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均位于第一凹槽的前侧,所述第一插孔位于第一凹槽的右端且与第一插头相匹配,所述第二插孔位于第一凹槽的左端且与第二插头相匹配,所述前肢保定台上设置有前肢固定带,所述前肢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前肢保定台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凹槽的左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插头,所述前肢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插孔,所述第三插孔位于第二凹槽的右侧且与第三插头相匹配,所述后肢保定台上设置有后肢固定带,所述后肢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后肢保定台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三凹槽的左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插头,所述后肢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插孔,所述第四插孔位于第三凹槽的右侧且与第四插头相匹配,所述颈部保定台上设置有颈部固定带,所述颈部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颈部保定台的上表面且位于第四凹槽的左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插头,所述颈部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五插孔,所述第五插孔位于第四凹槽的右侧且与第五插头相匹配;所述保定台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L型支脚和第二L型支脚,所述第一L型支脚和第二L型支脚上端均固定在保定台的下表面,所述第一L型支脚和第二L型支脚关于保定台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是,所述颈部保定台设置有可翻转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顶板、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内表面到右侧板内表面的距离与颈部保定台的左端面到右端面的距离相匹配,所述左侧板通过转轴固定在颈部保定台的左端面上,所述右侧板通过转轴固定在颈部保定台的右端面上。进一步的是,所述躯干保定台的上表面前端、前肢保定台的上表面右侧、后肢保定台的上表面左侧均嵌入设置有节能灯,还设置有蓄电电源和开关,所述节能灯均与开关相连,所述开关与蓄电电源相连,所述蓄电电源上设置有用于充电的可伸缩充电线。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L型支脚和第二L型支脚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滚轮。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躯干固定带、第二躯干固定带、前肢固定带、后肢固定带、颈部固定带均为可伸缩固定带。进一步的是,所述躯干保定台位于前肢保定台与后肢保定台之间的前端面为内凹弧形曲面。进一步的是,所述躯干保定台前端面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挂收集瓶的钢环。进一步的是,所述躯干保定台前端面的中部上设置有用于储物的抽屉,所述抽屉的长度小于躯干保定台的前端面与第一凹槽的前侧壁最小距离,所述抽屉的宽度小于躯干保定台宽度的四分之一。进一步的是,所述躯干保定台的后端设置有推手。进一步的是,所述躯干保定台、前肢保定台、后肢保定台、颈部保定台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在使用时,只需将林麝放置在保定台上,由于保定台包括躯干保定台、前肢保定台、后肢保定台、颈部保定台,所述躯干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完全贯穿躯干保定台,所述第一凹槽的四周边缘与躯干保定台的四周边缘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与成年林麝的躯干的最大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成年林麝的躯干的最大宽度相适配,所述前肢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完全贯穿前肢保定台,所述第二凹槽的前侧壁到前肢保定台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二凹槽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二凹槽的左侧壁到前肢保定台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与成年林麝前肢的最大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成年林麝的前肢的最大宽度相适配,所述后肢保定台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完全贯穿后肢保定台,所述第三凹槽的前侧壁到后肢保定台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三凹槽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三凹槽的左侧壁与第一凹槽的左侧壁重合,所述第三凹槽的右侧壁与后肢保定台的右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三凹槽的长度与成年林麝后肢的最大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三凹槽的宽度与成年林麝的后肢的最大宽度相适配,所述颈部保定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包括保定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定台(1)包括躯干保定台(101)、前肢保定台(102)、后肢保定台(103)、颈部保定台(104),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101)前端面的右侧,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右端面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右端面重合,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101)前端面的左侧,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左端面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左端面重合,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前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101)后端面的右侧,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右端面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右端面重合,所述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完全贯穿躯干保定台(101),所述第一凹槽(2)的四周边缘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四周边缘均存在间隙,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3)完全贯穿前肢保定台(102),所述第二凹槽(3)的前侧壁到前肢保定台(102)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二凹槽(3)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3)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2)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二凹槽(3)的左侧壁到前肢保定台(102)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4),所述第三凹槽(4)完全贯穿后肢保定台(103),所述第三凹槽(4)的前侧壁到后肢保定台(103)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三凹槽(4)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三凹槽(4)的左侧壁与第一凹槽(2)的左侧壁重合,所述第三凹槽(4)的右侧壁与后肢保定台(103)的右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凹槽(5),所述第四凹槽(5)完全贯穿颈部保定台(104),所述第四凹槽(5)的后侧壁到颈部保定台(104)的后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四凹槽(5)的前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后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四凹槽(5)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2)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四凹槽(5)的左侧壁到颈部保定台(104)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躯干的第一支撑布(6),所述第一支撑布(6)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一凹槽(2)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3)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前肢的第二支撑布(7),所述第二支撑布(7)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二凹槽(3)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三凹槽(4)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后肢的第三支撑布(8),所述第三支撑布(8)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三凹槽(4)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四凹槽(5)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颈部的第四支撑布(9),所述第四支撑布(9)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四凹槽(5)的四个侧壁上;所述躯干保定台(101)上设置有第一躯干固定带(10)和第二躯干固定带(11),所述第一躯干固定带(10)的一端固定在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凹槽(2)后侧的左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12),所述第二躯干固定带(11)的一端固定在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凹槽(2)后侧的右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13),所述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插孔(14)和第二插孔(15),所述第一插孔(14)和第二插孔(15)均位于第一凹槽(2)的前侧,所述第一插孔(14)位于第一凹槽(2)的右端且与第一插头(12)相匹配,所述第二插孔(15)位于第一凹槽(2)的左端且与第二插头(13)相匹配,所述前肢保定台(102)上设置有前肢固定带(16),所述前肢固定带(16)的一端固定在前肢保定台(10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凹槽(3)的左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插头(17),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插孔(18),所述第三插孔(18)位于第二凹槽(3)的右侧且与第三插头(17)相匹配,所述后肢保定台(103)上设置有后肢固定带(19),所述后肢固定带(19)的一端固定在后肢保定台(103)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三凹槽(4)的左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插头(20),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插孔(21),所述第四插孔(21)位于第三凹槽(4)的右侧且与第四插头(20)相匹配,所述颈部保定台(104)上设置有颈部固定带(22),所述颈部固定带(22)的一端固定在颈部保定台(104)的上表面且位于第四凹槽(5)的左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插头(23),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五插孔(24),所述第五插孔(24)位于第四凹槽(5)的右侧且与第五插头(23)相匹配;所述保定台(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L型支脚(25)和第二L型支脚(26),所述第一L型支脚(25...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林麝保定装置,包括保定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定台(1)包括躯干保定台(101)、前肢保定台(102)、后肢保定台(103)、颈部保定台(104),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101)前端面的右侧,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右端面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右端面重合,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后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101)前端面的左侧,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左端面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左端面重合,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前端面固定设置在躯干保定台(101)后端面的右侧,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右端面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右端面重合,所述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完全贯穿躯干保定台(101),所述第一凹槽(2)的四周边缘与躯干保定台(101)的四周边缘均存在间隙,所述前肢保定台(10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3),所述第二凹槽(3)完全贯穿前肢保定台(102),所述第二凹槽(3)的前侧壁到前肢保定台(102)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二凹槽(3)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3)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2)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二凹槽(3)的左侧壁到前肢保定台(102)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后肢保定台(10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4),所述第三凹槽(4)完全贯穿后肢保定台(103),所述第三凹槽(4)的前侧壁到后肢保定台(103)的前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三凹槽(4)的后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前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三凹槽(4)的左侧壁与第一凹槽(2)的左侧壁重合,所述第三凹槽(4)的右侧壁与后肢保定台(103)的右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颈部保定台(10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四凹槽(5),所述第四凹槽(5)完全贯穿颈部保定台(104),所述第四凹槽(5)的后侧壁到颈部保定台(104)的后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四凹槽(5)的前侧壁延伸至第一凹槽(2)的后侧壁且互相连通,所述第四凹槽(5)的右侧壁与第一凹槽(2)的右侧壁重合,所述第四凹槽(5)的左侧壁到颈部保定台(104)的左端面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躯干的第一支撑布(6),所述第一支撑布(6)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一凹槽(2)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二凹槽(3)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前肢的第二支撑布(7),所述第二支撑布(7)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二凹槽(3)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三凹槽(4)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后肢的第三支撑布(8),所述第三支撑布(8)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三凹槽(4)的四个侧壁上,所述第四凹槽(5)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林麝颈部的第四支撑布(9),所述第四支撑布(9)的四周分别固定在第四凹槽(5)的四个侧壁上;所述躯干保定台(101)上设置有第一躯干固定带(10)和第二躯干固定带(11),所述第一躯干固定带(10)的一端固定在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凹槽(2)后侧的左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12),所述第二躯干固定带(11)的一端固定在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凹槽(2)后侧的右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13),所述躯干保定台(10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插孔(14)和第二插孔(15),所述第一插孔(14)和第二插孔(15)均位于第一凹槽(2)的前侧,所述第一插孔(14)位于第一凹槽(2)的右端且与第一插头(12)相匹配,所述第二插孔(15)位于第一凹槽(2)的左端且与第二插头(13)相匹配,所述前肢保定台(102)上设置有前肢固定带(16),所述前肢固定带(16)的一端固定在前肢保定台(102)的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军张承露刘嘉竭航封孝兰赵贵军余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