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760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支架、叶轮组、浮船组及单轴驱动电机;电机固定在支架的一端,其输出轴穿过第一轴承座,通过联轴器连接叶轮连接轴;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中部设有第三轴承座;叶轮连接轴上固定有叶轮组,从电机方向向外依次设置有四个叶轮,叶轮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第二叶轮与第三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第三轴承座设置在第二叶轮与第三叶轮之间;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浮船组,第一浮船与第二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浮船与第三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对称设计,利用单出轴电机,实现了多叶轮增氧。

A kind of waterwheel aerator with single output shaft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或污水净化增氧设备,特别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或者水体治理中常用到的增氧机一般有水车式增氧机,泵式增氧机以及带曝气增氧格的推水式增氧机等。在浅池养殖或者进行水体上部治理时,常常使用水车式增氧机进行增氧操作,水车式增氧机以电动机为动力,通过减速器减速带动叶轮转动,工作时,叶轮上叶片部分或全部浸没于水中;叶片旋转过程中,刚入水时桨叶击打水面,激起水花,在叶背形成负压,可以将下层水提升,当桨叶离开水面时,它把存在叶弯的水和叶片上的水往上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一步被甩向空中,从而激起强烈的水花,将大量空气进一步溶解,叶轮转动形成的气流,也可以加速空气的溶解,非常适合用于1米左右的浅池进行增氧操作。常用的水车式增氧机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水车式增氧机(申请公布号:CN108849709A)所公开的结构,包括驱动机构、支架、叶轮和浮船,支架设置在浮船的顶部将各浮船连接,驱动机构设置支架上,在支架上设置有若干轴承座,各轴承座的轴孔同轴设置;驱动机构包括直流电机、电机罩壳和控制盒,直流电机为横置左右双出的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通过转轴穿过外侧的轴承座,叶轮固连在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四个叶轮,四个叶轮两两对称分布在驱动机构的两侧,这种结构的水车式增氧机结构设置均衡,叶轮增氧效果不错,防水性能也不错,但是左右双出的直流电机生产制造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应用在水面环境中时两端开设的轴孔显然对其防水处理的要求更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结构的增氧机的推广使用。还有一些其他的增氧机结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水车式增氧机(授权公告号:CN102687686B)及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全新传动结构的水车式增氧机(授权公告号:CN203353458U)都采用了居中设置的单轴电机带动带双出轴的齿轮结构或者减速箱来带动两侧对称设置的叶轮进行增氧操作,也能实现水体增氧,但是这些结构不但要考虑到电机等驱动装置的防水,还要考虑齿轮或减速箱等的防水,额外增加的传动部件更增加了生产成本。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针棒叶轮螺旋增氧机(公开号:CN1927741A)公开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增氧机,包括电机罩壳、电机、针棒叶轮、传动轴、载体浮筒、连接器和支架等组成,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在采用多组叶轮时,由于末端的一组叶轮处于悬臂状态,在静止状态时可以实现平衡,一旦叶轮转动起来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受力变化,平衡状态很容易就被破坏掉,产生较大的晃动,无法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从附图来看,为了保持平衡,采用了大小不同的载体浮筒,这样也给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水车式增氧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能够利用现有的单出轴电机,采用不对称设计,实现多叶轮增氧。为达到上述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支架、叶轮组、浮船组及单轴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为矩形金属框架;所述单轴驱动电机卧式设置,通过电机托架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轴承座,通过联轴器与叶轮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中部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第三轴承座的轴孔同轴设置;所述叶轮连接轴上固定有所述叶轮组,从靠近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方向往所述第二轴承座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三叶轮与所述第四叶轮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之间;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叶轮连接轴上;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浮船组,包括依次设置有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第一浮船,第二浮船及第三浮船,所述第二浮船设置在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的对称面上;所述第三浮船设置在所述第三叶轮和所述第四叶轮的对称面上;所述第一浮船设置在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下方,所述第一浮船与所述第二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浮船与所述第三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单轴驱动电机为防水直流电机。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采用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叶轮组通过紧定螺栓或销钉或键槽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叶轮连接轴上。本技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单轴防水电机,采用不对称设计,四个叶轮之间距离不均等,而且由于第一叶轮与单轴驱动电机之间距离很短,支架的一端重量较大,为了对安装好电机和叶轮的支架进行重心调整,底部的三个浮船之间距离也不均等,第一浮船设置在单轴驱动电机的底部,距离第二浮船较近,这样能够在单轴驱动电机底部的位置上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得整个增氧机能够在水中保持平衡,能够实现多叶轮增氧,叶轮和浮船均采用统一规格,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制造,在叶轮和浮船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既不用采用价格较高的双出轴电机,又不需要额外增加传动装置,实现了同样的增氧效果。本技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采用单轴电机带动多叶轮转动,进行增氧操作;(2)叶轮和浮船规格统一,生产成本低;(3)叶轮和浮船均采用不对称设置,可以有效调整增氧机的重心,使其保持良好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包括支架1、叶轮组2、浮船组3及单轴驱动电机4;支架1为矩形金属框架,一般采用不锈钢方管焊接而成;单轴驱动电机4卧式设置,通过电机托架41固定在支架1的一端,单轴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设置在支架1上的第一轴承座11,通过联轴器5与叶轮连接轴6连接在一起;支架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12,中部设有第三轴承座13,第一轴承座11、第二轴承座12及第三轴承座13的轴孔同轴设置,用于叶轮连接轴6的固定;叶轮连接轴6上固定有叶轮组2,从靠近单轴驱动电机4的方向往第二轴承座12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第三叶轮23及第四叶轮24,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第三叶轮23及第四叶轮24的结构和尺寸都完全相同,其中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轮22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和第三叶轮23与第四叶轮24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均大于单个浮船的宽度,第二叶轮22和第三叶轮23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叶轮组、浮船组及单轴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为矩形金属框架;所述单轴驱动电机卧式设置,通过电机托架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轴承座,通过联轴器与叶轮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中部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第三轴承座的轴孔同轴设置;/n所述叶轮连接轴上固定有所述叶轮组,从靠近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方向往所述第二轴承座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三叶轮与所述第四叶轮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之间;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叶轮连接轴上;/n所述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浮船组,包括依次设置有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第一浮船,第二浮船及第三浮船,所述第二浮船设置在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的对称面上;所述第三浮船设置在所述第三叶轮和所述第四叶轮的对称面上;所述第一浮船设置在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下方,所述第一浮船与所述第二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浮船与所述第三浮船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单出轴电机的水车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叶轮组、浮船组及单轴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为矩形金属框架;所述单轴驱动电机卧式设置,通过电机托架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轴承座,通过联轴器与叶轮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轴承座,中部设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及第三轴承座的轴孔同轴设置;
所述叶轮连接轴上固定有所述叶轮组,从靠近所述单轴驱动电机的方向往所述第二轴承座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所述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三叶轮及第四叶轮的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所述第三叶轮与所述第四叶轮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叶轮与所述第二叶轮的叶轮盘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叶轮与所述第三叶轮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锋周云标许文东马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百川增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