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70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1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其结构包括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一栽种器投苗杯、第二栽种器投苗杯、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犁头、牵引架总成、栽苗器钳嘴和同步灌溉器,为解决人工移栽过程中的深浅不一,株距不均,移栽效率低的问题,采用了偏心轮盘连杆机构和双凸轮板机构,同时联动精确控制移栽环节,利用双轮盘旋压,栽苗器钳嘴向两侧方向开穴,栽苗,覆土轮封埯等功能的实现,确保了无漏栽苗和伤苗现象发生,保证了秧苗移栽机质量和成活率,并且移栽深度和行距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深浅株距一致,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

A special machine for tobacco seedling trans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
本技术涉及烟苗移载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
技术介绍
烟苗指指烟雾笼罩下的嫩苗,现有烟苗移栽机主要适用于钵体烟苗的栽种,既适应大面积多行平地栽种,又适合坡度在十五度以下丘陵地区的移栽,操作维护简便,效率高,能耗低、寿命长等显著特点,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东北地区烟苗移栽一直是人工栽植方式,劳动强大,移栽株距不均匀,移栽深度不一,造成移栽质量差,成活率低,效率低,需要使用烟苗移栽机进行栽植。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解决了人工移栽过程中的深浅不一,株距不均,移栽效率低的问题,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包括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一栽种器投苗杯、第二栽种器投苗杯、第一行走轮、第二行走轮、犁头、牵引架总成、栽苗器钳嘴和同步灌溉器,所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通过螺栓与牵引架总成上端左右两侧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设置于牵引架总成上端中部,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通过轴承与牵引架总成下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犁头顶部固定于牵引架总成底端中部,所述栽苗器钳嘴焊接于犁头后部,所述同步灌溉器固定于牵引架总成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大小相同,并且相互对称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大小相同,并且相互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表面纹路深度均为3cm。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间距为58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栽苗器钳嘴栽种深度为5-18厘米。进一步的,所述犁头开沟深度为170mm。(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人工移栽过程中的深浅不一,株距不均,移栽效率低的问题,采用了偏心轮盘连杆机构和双凸轮板机构,同时联动精确控制移栽环节,利用双轮盘旋压,栽苗器钳嘴向两侧方向开穴,栽苗,覆土轮封埯等功能的实现,确保了无漏栽苗和伤苗现象发生,保证了秧苗移栽机质量和成活率,并且移栽深度和行距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深浅株距一致,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第一行走轮-5、第二行走轮-6、犁头-7、牵引架总成-8、栽苗器钳嘴-9、同步灌溉器-1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包括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第一行走轮5、第二行走轮6、犁头7、牵引架总成8、栽苗器钳嘴9和同步灌溉器10,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通过螺栓与牵引架总成8上端左右两侧进行螺纹连接,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设置于牵引架总成8上端中部,第一行走轮5和第二行走轮6通过轴承与牵引架总成8下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犁头7顶部固定于牵引架总成8底端中部,栽苗器钳嘴9焊接于犁头7后部,同步灌溉器10固定于牵引架总成8中部。其中,所述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大小相同,并且相互对称安装,能同时乘坐两人。其中,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大小相同,并且相互平行安装,能够同时投放两个。其中,所述第一行走轮5和第二行走轮6表面纹路深度均为3cm,能够增大摩擦不易打滑。其中,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间距为58厘米,能调整栽苗器的数量和更换链轮,可实现50-75厘米的株距。其中,所述栽苗器钳嘴9栽种深度为5-18厘米,能调整走地轮悬架调节器上的调整丝杠,可实现5-18厘米的栽种深度,推荐使用7厘米深度。其中,所述犁头7开沟深度为170mm,能够很好的开沟。工作原理:首先将犁头7在烟垄上先梨出一条沟,再使用电子式自动追肥系统追肥,通过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放入烟苗,之后栽苗器钳嘴9带着烟苗扎进垄后,向两侧方向开穴,使烟苗落入坑中,最后通过喷淋器总成中同步灌溉器10进行灌溉即可,采用双盘旋压,偏心盘和多连杆联动带动栽苗移植为一体的科学先进的系统,具有整机结构紧凑,性能稳定,配合优良,根据配备的牵引动力大小,多垄平直程度,在牵引架上安装栽种器总成的个数可实现1至6垄的栽种作业,加装了液压偏支结构,既能实现大面积平原农场高效率栽种,也能解决15度以下丘陵钵体秧苗栽种作业,采用双盘旋压,偏心盘和多连杆联动带动栽苗移植为一体的科学先进的系统,具有整机结构紧凑,性能稳定,配合优良,根据配备的牵引动力大小,多垄平直程度,在牵引架上安装栽种器总成的个数可实现1至6垄的栽种作业,加装了液压偏支结构,既能实现大面积平原农场高效率栽种,也能解决15度以下丘陵钵体秧苗栽种作业,采用双轮盘、双联动轴、双凸轮板控制开口,双齿形钳嘴开口板,当一侧开口失灵,另一侧仍能利用双齿形开合钳嘴板,保证了工作可靠性,特别是移苗器遇到硬土块时,减震缓冲器立刻发挥作用,防止移栽机的损坏,使移栽机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用该移栽机完全可以实现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移栽深度和行距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并且深浅株距一致,大大提高了秧苗移栽质量,该移栽机每日可移栽40亩面积烟苗,人工费用大大降低,作物生长成熟期一致,便于田间管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为解决人工移栽过程中的深浅不一,株距不均,移栽效率低的问题,采用了偏心轮盘连杆机构和双凸轮板机构,同时联动精确控制移栽环节,利用双轮盘旋压,栽苗器钳嘴9向两侧方向开穴,栽苗,覆土轮封埯等功能的实现,确保了无漏栽苗和伤苗现象发生,保证了秧苗移栽机质量和成活率,并且移栽深度和行距可以方便的进行调整,深浅株距一致,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并且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第一行走轮(5)、第二行走轮(6)、犁头(7)、牵引架总成(8)、栽苗器钳嘴(9)和同步灌溉器(10),所述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通过螺栓与牵引架总成(8)上端左右两侧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设置于牵引架总成(8)上端中部,所述第一行走轮(5)和第二行走轮(6)通过轴承与牵引架总成(8)下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犁头(7)顶部固定于牵引架总成(8)底端中部,所述栽苗器钳嘴(9)焊接于犁头(7)后部,所述同步灌溉器(10)固定于牵引架总成(8)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第一行走轮(5)、第二行走轮(6)、犁头(7)、牵引架总成(8)、栽苗器钳嘴(9)和同步灌溉器(10),所述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通过螺栓与牵引架总成(8)上端左右两侧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栽种器投苗杯(3)和第二栽种器投苗杯(4)设置于牵引架总成(8)上端中部,所述第一行走轮(5)和第二行走轮(6)通过轴承与牵引架总成(8)下端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犁头(7)顶部固定于牵引架总成(8)底端中部,所述栽苗器钳嘴(9)焊接于犁头(7)后部,所述同步灌溉器(10)固定于牵引架总成(8)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苗移载专用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健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丰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