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映美专利>正文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38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8:07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包含筝体、雁柱、岳山、山口以及弦,弦包含第一弦和第二弦,该雁柱包含第一雁柱和第二雁柱,第二雁柱包含第二雁柱雁柱孔,该岳山设置多个岳山孔;该第一弦跨过岳山从第二雁柱雁柱孔中穿出,跨接于山口,该第二弦从岳山孔穿出,跨过第一雁柱,跨接于山口;该第一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雁柱的靠近岳山处高于该第二弦,该第二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雁柱的靠近雁柱处高于该第一弦;利用第一弦与第二弦的高低差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调筝可以利用传统古筝手法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

A kind of zither with twelve average rhyth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调筝,可以用传统古筝演奏手法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
技术介绍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华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因为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表现力,因此深受众人喜爱。传统古筝的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右侧岳山、左侧山口上,山口呈S形,岳山为平直。筝体左侧为筝尾,弦的一端固定在山口左侧的琴孔,筝体右侧为筝头,弦的一端以弦钉固定在岳山右侧的琴孔,旋转弦钉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雁柱置于岳山、山口之间,用以支撑弦,移动雁柱可以微调音高;弦的材质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传统古筝是按照宫、商、角、征、羽的传统五声音阶(图1A)排列,一弦一音,以最靠近弹奏者的第一弦为最高音,距弹奏者最远的弦为最低音,最常见的二十一弦筝,具有四组五声音阶再加一结束音,二十一弦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图1B)。由于传统古筝采用五声音阶的定弦,对于原本的定弦而言,没有其他七个半音,因而古筝的转调不像其他乐器那样方便和丰富。为了因应在现代民乐团中因为曲目的需求所需要的繁复转调形式,乐器改革者参考并研究了很多方式来改善古筝的转调功能,其中包含了:(1)移码式踏板转调筝,利用踩动踏板,启动转调装置来移动雁柱,进而改变有效弦长的方法。(2)筝首对位顶压截弦转调筝,是透过脚踏音健,使棘轮摆片传动部分按变音转调的需要,分别进行升高半中降低半音运动,推展对位顶压载弦部分进行顶压,以达到截弦变音快速转调。(3)营口吐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和二十一弦按键张力转调筝,采用脚踏或手按机械,变换弦的张力,改变音高,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4)蝶式筝,外形如蝶,筝体犹如两个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左、右互相结合的完整十二平均律。(5)品式截弦变调筝,在各有效弦长之内设置半音品位,变调时利用弦钩将琴弦按中品格之上。(6)苏州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透过踏板的变化,使岳山的部分位置变化,达到转调的目的。前述多种古筝改革方法仍有缺点,在实际演奏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踏板、移码式转调装置、张力转调装置,会有转调音不准的问题;品式截弦转调装置,其缺点是程式复杂,保证不了音准;中置码式转调装置如蝶式筝,改变了古筝的外形,演奏手法也与传统不同;且前述改革方法只针对传统古筝所缺的音阶做增添,但没有考虑到古筝的演奏方式及原有音色,以致弹奏指法改变大,失去原有古筝韵味。因此如何完整演奏十二平均律,又可以保留传统古筝演奏手法,即为本技术在此欲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案专利技术人提供一种转调筝,利用弦于岳山、雁柱高低差结构形成的弦的上下交错,于原五声间适度穿插其他七个半音阶,不改变原有古筝的弹奏手法、韵味,可以完整演奏十二平均律。本技术为一种十二平均律的转调筝,主要是在筝体上包括有:多个雁柱、该等雁柱包含多个第一雁柱和多个第二雁柱,该等第二雁柱包含多个第二雁柱雁柱孔;一岳山、该岳山设置多个岳山孔;一山口;多个弦,该等弦包含多个第一弦和多个第二弦,该等第一弦跨过该岳山从该等第二雁柱雁柱孔中穿出跨接于该山口,该等第二弦是从该等岳山孔穿出,跨过第一雁柱后跨接于该山口;该等第一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该等雁柱的靠近该岳山处高于该第二弦,该等第二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该等雁柱的靠近该等雁柱处高于该等第一弦。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第一弦表现传统古筝五声音阶,该等第一弦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E、#F、A、B。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第二弦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F、G、#G、#A、C、#C。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弦表现十二平均律音阶,该等弦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D、E、F、#F、G、#G、A、#A、B、C、#C。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第二雁柱雁柱孔至该等第二雁柱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3厘米~1.0厘米。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第二雁柱雁柱孔至该等第二雁柱顶端的较佳水平距离为0.4厘米~0.8厘米。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岳山孔至该岳山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3厘米~1.0厘米。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岳山孔至该岳山顶端的较佳水平距离是0.4厘米~0.8厘米。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岳山3上方设置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该等岳山孔31旁设置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为达前述技术目的,其中该等弦之间的距离为0.5厘米~0.9厘米。为达前述技术目的,优选地其中该等弦7有X条,可以表现完整Y组十二平均律音阶,其中该X=12*Y+1,Y=2~7。本技术为十二平均律转调筝,与现有技术相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呈现十二平均律,包括五声音阶D、E、#F、A、B与五声外的七个半音阶#D、F、G、#G、#A、C、#C,比起传统古筝的五声,转调方便、音阶完备;2.每个音都搭配有固定的弦,一弦一音,不需要经过踏板或移动雁柱等方式式转调,转调没有时间差且音高准确;3.利用弦于岳山、雁柱高低差结构形成的上下交错,于五声音阶间适度穿插其他七个半音阶,于岳山、雁柱间的弹奏区一拂就可以弹出十二平均律,使用传统古筝演奏手法,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本技术转调筝可以利用传统古筝手法演奏五声乐曲,也可以完整表现十二平均律。附图说明图1A是古筝五声音阶示意图。图1B是传统二十一弦古筝D大调音阶示意图。图2是本十二平均律转调筝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分放大图。图4A是第一弦的示意图。图4B是第二弦的示意图。图4C是第一弦与第二弦的示意图。图5是琴弦分布示意图。图6是转调筝以四十九弦为标准形式的D大调音阶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筝体;2-雁柱;21-第一雁柱;22-第二雁柱;23-第二雁柱雁柱孔;3-岳山;31-岳山孔;32-垫条;4-右侧弦孔;5-山口;6-面板;7-弦;71-第一弦;72-第二弦;73-弦上下交错处;74-第一弹奏区;75-第二弹奏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由以下的实施例予以示范阐明,但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所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如图2~4、图4A、图4B所示,本技术的转调筝包括筝体1、多个雁柱2、岳山3、山口5和多个弦7,筝体1包含面板6,其中岳山3设置于面板6与筝头连接处,该筝头上有多个右侧弦孔4用以固定弦,该山口5保持传统形制设置于面板6与筝尾连接处,弦7设于面板6上,雁柱2是弦7和面板6的传振支柱,每个雁柱2支撑着一根弦7,其中该等弦7包含多个第一弦71与多个第二弦72,其中该等雁柱2包含多个第一雁柱21与多个第二雁柱22,雁柱2位置可以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第二雁柱22设置第二雁柱雁柱孔23,其中该岳山3上有多个岳山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筝体(1),所述筝体(1)包括:/n多个雁柱(2),所述雁柱(2)包含多个第一雁柱(21)和多个第二雁柱(22),所述第二雁柱(22)上均设有一第二雁柱雁柱孔(23);/n一岳山(3),所述岳山(3)设置多个岳山孔(31);/n一山口(5);/n多个弦(7),所述弦(7)包含多个第一弦(71)和多个第二弦(72),所述第一弦(71)是跨过岳山(3)从所述第二雁柱雁柱孔(23)中穿出后跨接于山口(5),所述第二弦(72)是从所述岳山孔(31)穿出,跨过第一雁柱(21)后跨接于山口(5),且所述第一弦(71)的位置在所述岳山(3)至所述雁柱(2)的靠近所述岳山(3)处高于所述第二弦(72),所述第二弦(72)的位置在所述岳山(3)至所述雁柱(2)的靠近所述雁柱(2)处高于所述第一弦(71),其中所述弦(7)可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音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筝体(1),所述筝体(1)包括:
多个雁柱(2),所述雁柱(2)包含多个第一雁柱(21)和多个第二雁柱(22),所述第二雁柱(22)上均设有一第二雁柱雁柱孔(23);
一岳山(3),所述岳山(3)设置多个岳山孔(31);
一山口(5);
多个弦(7),所述弦(7)包含多个第一弦(71)和多个第二弦(72),所述第一弦(71)是跨过岳山(3)从所述第二雁柱雁柱孔(23)中穿出后跨接于山口(5),所述第二弦(72)是从所述岳山孔(31)穿出,跨过第一雁柱(21)后跨接于山口(5),且所述第一弦(71)的位置在所述岳山(3)至所述雁柱(2)的靠近所述岳山(3)处高于所述第二弦(72),所述第二弦(72)的位置在所述岳山(3)至所述雁柱(2)的靠近所述雁柱(2)处高于所述第一弦(71),其中所述弦(7)可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音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弦(71)表现传统古筝五声音阶,所述第一弦(71)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E、#F、A、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弦(72)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F、G、#G、#A、C、#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克
申请(专利权)人:熊映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