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罩式微波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33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罩式微波炉,包括主体、腔体、排气扇、电器部件、散热扇,在主体上,对应于配电腔所处空间的上端正面,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吸气口,腔体位于主体内部,形成烧烤腔和配电腔,并在靠近配电腔的一侧面形成空气流入孔,腔体的顶面和底面朝着配电腔延伸,并在顶面的后方形成开口,排气扇位于主体内的上端后方,用于排气,电器部件设置在配电腔内部,包括磁控管以及高压变压器,在配电腔内的后方上端,开口的形成部位,倾斜设置面向配电腔前方下端的散热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让配电腔中的空气流通,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高温空气滞留在配电腔中的现象。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配电腔的温度上升带来的各种电器部件温度上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微波炉,特别涉及种通风罩式微波炉
技术介绍
通常,通风罩式微波炉是设置在煤气灶或煤气炉等的上方,进行微波炉的各种作业或进行空气净化作业,把煤气灶或煤气炉等产生的热气和烟雾以及异味向室外排除的一种装置。图1到图3为通风罩式微波炉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传统技术下,微波炉主要包括形成外观的主体10,腔体20设在主体10的内部,腔体20分为烧烤腔和配电腔50,烧烤腔设有圆心扇31和用于排气的排气电机30,在配电腔50内设有散热的散热扇40,产生微波的磁控管51,以及高压变压器52。在主体10上,对应于配电腔50所处空间的上端正面,设有用于向配电腔50内部吸气的散热吸气口11。主体10上端正面的另一侧形成散热排气口12。使腔体20内部散热的空气通过散热排气口12排出。在上述主体10的底面两侧,形成一对用于通风的通风吸气口13a,13b。在主体10的顶面后方(或背面上方)形成通风排气口14,流过圆心扇31的空气通过通风排气口14向外排出。在主体10内,对应于配电腔所处部位的后方空间,设置空气导流板60。空气导流板60把上述后方空间和配电腔划分,让通过通风吸气口13a流入的空气向圆心扇31所处空间流动。腔体20设置在主体10内,腔体20的顶面和底面延伸,在主体10内一侧空间为烧烤腔,在主体10内另一侧空间为配电腔50。腔体20的一侧面,即靠近配电腔的侧面,有多个空气流入孔21。腔体20的另一侧顶面形成空气流出孔22。空气通过空气流入孔21流进腔体内部后,通过空气流出孔22向外排出。空气流出孔22设在面向主体10中散热排气口12的部位。排气电机30设置在主体10内的后方上端角部,驱动圆心扇31。让通过主体10的各通风吸气口13a,13b流进的空气,在排气电机30的作用下,向主体10外部排出。在腔体20的顶面,对应于配电腔中心的部位,设置散热扇40。散热扇40向正下方吹风。磁控管51以及高压变压器52分别安装在配电腔50内部。这里,磁控管51设置在配电腔50内的侧壁,向烧烤腔内部提供微波。通风罩式微波炉进行通风作业时,驱动排气电机30,让圆心扇31工作,通过一对通风吸气口13a,13b从主体10的底部吸入空气。这时,通过配电腔50底部的通风吸气口13a流进主体10内部的空气,在空气导流板60的导流作用下,顺着主体10内对应于配电腔50后方的空间流动,流过圆心扇31后,通过通风排气口14,向主体10外部排出。通过另一侧通风吸气口13b流进主体10内部的空气,在配电腔反方向的主体10内另一侧空间流动,流过圆心扇31后,通过通风排气口14,向主体10外部排出。通风罩式微波炉空气的流通是通过散热扇40的驱动进行。散热扇40进行工作时,外部空气通过散热吸气口11流进主体10内部。空气在散热扇40的作用下流进配电腔,使配电腔内部的磁控管51以及高压变压器52等电器部件进行散热。在配电腔进行散热的空气通过腔体20侧面的空气流入孔21,流进腔体20内部,并在腔体20内部流动。上述空气通过腔体20的空气流出孔22向主体前方上部空间流出,通过散热排气口12,排向主体外部。但是,传统技术下,通风罩式微波炉存在如下问题。散热扇40向配电腔吹进空气时,只向正下方吹风。因此通过腔体20侧面的空气流入孔21流进腔体20内部的空气,只是配电腔50内部空气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空气会滞留在配电腔内部,导致各种电器部件51,52的温度上升。如图4所示,如果在配电腔内设置具有对流加热器的加热部70时,上述温度上升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即,具有加热部70的微波炉按对流加热模式工作时,腔体20的空气流入孔21会被另设的阻尼件(图中未示出)封闭。因此,对流加热器产生的热不能及时向外散开,滞留在配电腔内部,导致损坏各种电子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罩式微波炉,让空气更好地流动,最大限度地防止高温空气滞留在配电腔内部,最大限度地防止配电腔的各种电器部件因温度上升被损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罩式微波炉包括主体、腔体、排气扇、电器部件、散热扇,在主体上,对应于配电腔所处空间的上端正面,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吸气口,腔体位于主体内部,形成烧烤腔和配电腔,并在靠近配电腔的一侧面形成空气流入孔,腔体的顶面和底面朝着配电腔延伸,并在顶面的后方形成开口,排气扇位于主体内的上端后方,用于排气,电器部件设置在配电腔内部,包括磁控管以及高压变压器,在配电腔内的后方上端,开口的形成部位,倾斜设置面向配电腔前方下端的散热扇。在对应于配电腔前方上部空间的腔体顶面前侧部位,形成排出口,让流动在配电腔内部的空气排向配电腔外侧上部空间。在排出口上还设置为排出空气起导流作用排出管道,以便通过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不会和通过散热吸气口流进的空气混合。排出管道让空气通过配电腔外侧上部空间的主体正面排出。排出管道的空气排出端与排气扇所处空间连通,以便接收排气扇的吸力。在配电腔内部还设置导流部件,把流进配电腔的空气导流到排出口。导流部件的一端连接磁控管,另一端按向排出口倾斜弯曲的形状形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配电腔的后方倾斜设置散热扇,从而可以让配电腔的空气更加顺畅地流动,防止空气滞留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通风罩式微波炉内部结构正视断面图。图2为图1的I-I线断面图。图3为图1的II-II线断面图。图4为具有加热部的传统通风罩式微波炉内部结构正视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罩式微波炉第1实例内部结构正视断面图。图6为图5的III-III线断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罩式微波炉第2实例内部结构正视断面图。图8为图7的IV-IV线断面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罩式微波炉第3实例内部结构正视断面图。图10为图9的V-V线断面图。图中100主体 110散热吸气口140通风排气口200腔体210空气流入孔230开口 240排出口310排气扇400散热扇700加热部810排出管道 820导流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到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罩式微波炉各实例,如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例中,通风罩式微波炉大体上包括主体100、腔体200、排气扇310、散热扇400。散热扇400位于配电腔后方,面向配电腔前方下侧倾斜设置。这与传统技术位于配电腔顶面中心面向正下方的情况不同。主体100形成微波炉的外观,并分别设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气口110,131,132以及用于排出空气的排气口140。上述吸气口包括散热吸气口110和一对通风吸气口131,132。散热吸气口110设在主体100的上端正面,用于吸入起散热作用的空气。一对通风吸气口131,132设在主体100底面两侧,用于吸入起通风作用的空气。排气口包括流动空气排气口(图中未示出)和通风排气口。流动空气排气口设在主体100上端正面的另一侧,排出流过烧烤腔的空气。通风排气口140设在主体100的顶面后方(或背面上端),排出起通风作用的空气。烧烤腔设置在主体100内的腔体200一侧空间。腔体200的顶面和底面延伸,在主体100内的腔体200另一侧空间为配电腔。就是,相对于腔体200所处部位,主体100内的另一侧空间为配电腔。在配电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罩式微波炉,包括主体(100)、腔体(200)、排气扇(310)、电器部件、散热扇(400),在主体(100)上,对应于配电腔所处空间的上端正面,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吸气口(110),腔体(200)位于主体(100)内部,形成烧烤腔和配电腔,并在靠近配电腔的一侧面形成空气流入孔(210),腔体(200)的顶面和底面朝着配电腔延伸,并在顶面的后方形成开口(230),排气扇(310)位于主体(100)内的上端后方,用于排气,电器部件设置在配电腔内部,包括磁控管(510)以及高压变压器(520),其特征是,在配电腔内的后方上端,开口(230)的形成部位,倾斜设置面向配电腔前方下端的散热扇(4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圭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