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249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集成有运算放大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有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采集接口,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接口,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接口采集数据后输出模拟信号,模数转换模块把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主控模块把该数字信号转换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光电隔离模块使得数据采集接口和模数转换模块不共地,从而减少电路中的噪声,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信噪比。

A high SNR data acquisi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衰记录装置,特别是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
技术介绍
信号采集系统通常包括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混合体,其中模数变换是不可缺少的,模数变换的输入接模拟电路,模数变换的输出接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模数变换决定了系统的信噪比,而系统的信噪比是采集系统优劣的关键。为了提高信噪比,通常需要抑制系统中噪声对模拟和模数变换电路的干扰,在各种噪声当中,由数字电路产生并串入模拟及模数变换电路的噪声普遍存在且较难克服,数字电平上下跳变时集成电路耗电发生突变,引起电源产生毛刺,数字电路越复杂,数据速率越高,累积的电流跳变越强烈,高频分量越丰富,而电路的分布电感较大,使地线不能完全吸收逻辑电平跳变产生的电流高频分量,产生电压的毛刺,而这种毛刺进入地线后就不能靠旁路电容吸收了,而且会通过共同的地线或穿过变压器,干扰模拟电路和模数变换电路,其幅度可高达几百毫伏,足以使模数变换电路工作不正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实用的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集成有运算放大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有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7,所述微处理器U7设置有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调试端口J1、程序下载端口J3、复位模块U8、排阻RP1、排阻RP2、晶振Y1、电容C12和电容C13,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1引脚接地,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2引脚接+5V直流电,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68引脚,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4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69引脚,所述复位模块U8的1引脚接地,所述复位模块U8的2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4引脚,所述复位模块U8的3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排阻RP1的1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排阻RP1的2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39引脚,所述排阻RP1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0引脚,所述排阻RP1的4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1引脚,所述排阻RP1的5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2引脚,所述排阻RP1的6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3引脚,所述排阻RP1的7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4引脚,所述排阻RP1的8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5引脚,所述排阻RP1的9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6引脚,所述排阻RP2的1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排阻RP2的2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97引脚,所述排阻RP2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98引脚,所述排阻RP2的4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引脚,所述排阻RP2的5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2引脚,所述排阻RP2的6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3引脚,所述排阻RP2的7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引脚,所述排阻RP2的8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5引脚,所述排阻RP2的9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38引脚,所述晶振Y1的一端分两路,一路接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另一路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2引脚,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接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另一路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3引脚,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7的49引脚、74引脚、99引脚、100引脚、27引脚、10引脚和19引脚同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7的6引脚、50引脚、75引脚、100引脚、28引脚、11引脚和22引脚同时接+3.3V直流电,所述调试端口J1的1引脚和2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调试端口J1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90引脚,所述调试端口J1的5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77引脚,所述调试端口J1的7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72引脚,所述调试端口J1的9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76引脚,所述调试端口J1的4引脚、6引脚、8引脚、10引脚、12引脚、14引脚、16引脚、18引脚和20引脚同时接地。所述光电隔离模块包括电阻R2、电阻R3、光耦合器U2、电阻R1、电阻R2、光耦合器U1、电阻R5、电阻R6、光耦合器U3、接口芯片U4、电源模块P1、串口CON4、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E3、电容C2,所述接口芯片U4的1引脚接所述光耦合器U1的3引脚,所述接口芯片U4的4引脚接所述光耦合器U2的6引脚,所述接口芯片U4的2引脚和3引脚同时接所述光耦合器U3的6引脚,所述接口芯片U4的8引脚和电阻R7的一端同时接+5V直流电,所述接口芯片U4的6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第二路接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第三路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所述接口芯片U4的7引脚分三路,第一路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二路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第三路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接口芯片U4的5引脚和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1的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4接+5V直流电,所述光耦合器U1的7引脚和8引脚同时接+5V直流电,所述光耦合器U1的6引脚分两路,一路通过所述电阻R1接+3.3V直流电,另一路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87引脚,所述光耦合器U1的5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2的7引脚、光耦合器U2的8引脚和电阻R3的一端同时接+5V直流电,所述光耦合器U2的5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2的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2接+3.3V直流电,所述光耦合器U2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86引脚,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所述接口芯片U4的4引脚和光耦合器U2的6引脚之间的节点,所述光耦合器U3的7引脚、光耦合器U3的8引脚和电阻R6的一端同时接+5V直流电,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所述接口芯片U4的3引脚和光耦合器U3的6引脚之间的节点,所述光耦合器U3的5引脚接地,所述光耦合器U3的2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5接+3.3V直流电,所述光耦合器U3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88引脚。所述数据采集接口包括接口CON1,所述接口CON1的1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5引脚,所述接口CON1的2引脚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数据采集接口采集数据后输出模拟信号,模数转换模块把该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主控模块把该数字信号转换为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光电隔离模块使得数据采集接口和模数转换模块不共地,从而减少电路中的噪声,提高技术的信噪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之一。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集成有运算放大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有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接口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集成有运算放大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有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集成有运算放大模块和模数转换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有光电隔离模块和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接口,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信噪比的数据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7,所述微处理器U7设置有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调试端口J1、程序下载端口J3、复位模块U8、排阻RP1、排阻RP2、晶振Y1、电容C12和电容C13,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1引脚接地,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2引脚接+5V直流电,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68引脚,所述程序下载端口J3的4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69引脚,所述复位模块U8的1引脚接地,所述复位模块U8的2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4引脚,所述复位模块U8的3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排阻RP1的1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排阻RP1的2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39引脚,所述排阻RP1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0引脚,所述排阻RP1的4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1引脚,所述排阻RP1的5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2引脚,所述排阻RP1的6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3引脚,所述排阻RP1的7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4引脚,所述排阻RP1的8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5引脚,所述排阻RP1的9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6引脚,所述排阻RP2的1引脚接+3.3V直流电,所述排阻RP2的2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97引脚,所述排阻RP2的3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98引脚,所述排阻RP2的4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引脚,所述排阻RP2的5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2引脚,所述排阻RP2的6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3引脚,所述排阻RP2的7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4引脚,所述排阻RP2的8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5引脚,所述排阻RP2的9引脚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38引脚,所述晶振Y1的一端分两路,一路接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另一路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2引脚,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接所述电容C13的一端,另一路接所述微处理器U7的13引脚,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同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7的49引脚、74引脚、99引脚、100引脚、27引脚、10引脚和19引脚同时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7的6引脚、50引脚、75引脚、100引脚、28引脚、11引脚和22引脚同时接+3.3V直流电,所述调试端口J1的1引脚和2引脚接+3.3V直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昌桂胡冰朱卫锋廖浩辉邓昌付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中翔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