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箱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23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箱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组装在一起,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装形成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其特点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为扁平状结构,在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加高空间和非加高空间,在上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过孔,在下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嵌装孔,且下壳体上的嵌装孔与上壳体的过孔呈同轴设置;在内部空间内还穿置有倒相管,该倒相管的一端处于壳体外,倒相管的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伸入至加高空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低音效果好、产品整体厚度底,安装在镜子的背面上后,镜子与墙壁背面的间距小,有利于节省室内空间等特点。

A speak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箱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音播放设备
,特别是应用于浴室镜上的一种音箱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家居已经越来越普及。浴室镜是浴室的重要部件,传统的浴室镜是供人们整理仪容的物件,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浴室镜上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现在市面上的智能浴室镜大多带有音箱模块,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将电子产品通过蓝牙与音箱模块进行无线连接来播放音频。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浴室镜用的音箱模块大多是包括一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中的扬声器,由于扬声器大多是容置于壳体中的,以致音箱模块的厚度至少是扬声器厚度和壳体的1个壳体壁厚度之和,令到现有的音箱模块存在厚度高的问题,这样结构的音箱模块在安装于浴室镜的背面上时,会导致浴室镜与墙壁的间距较大,这样不仅使得安装浴室镜的架体变厚,还浪费了浴室的室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箱模块,该音箱模块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低音效果好、产品整体厚度底,安装在镜子的背面上后,镜子与墙壁背面的间距小,有利于节省室内空间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音箱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组装在一起,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装形成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其特点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为扁平状结构,在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加高空间和非加高空间,在上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过孔,在下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嵌装孔,且下壳体上的嵌装孔与上壳体的过孔呈同轴设置;在内部空间内还穿置有倒相管,该倒相管的一端处于壳体外,倒相管的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伸入至加高空间中。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装形成有2个内部空间,该2个内部空间呈左右对称设置。再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至少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定在上壳体上,该扬声器的尾端穿过过孔和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嵌置于下壳体的嵌装孔中。又再进一步地,扬声器的安装面板与所述过孔所在的面平齐,扬声器的尾端与所述嵌装孔所在的面平齐。又还再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厚度优选不超过40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形成有扁平状结构的内部空间,在组装时可以将扬声器固定在上壳体上,同时扬声器的尾端贯穿上壳体的过孔和内部空间嵌入至下壳体的嵌装孔中,使得扬声器尾端与下壳体的壁厚之间形成交错重叠在一起的结构,大大降低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厚度,使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产品整体厚度底,安装在镜子的背面上后,镜子与墙壁背面的间距小,有利于节省室内空间等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空间还形成有加高空间和非加高空间,这样使壳体内保留了较大的内腔空间,结合倒相管的一端处于壳体外,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伸入至加高空间中的设计,使本专利技术具有低音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除去扬声器)图2为实施例的拆装结构示意图。(除去扬声器)图3为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除去扬声器)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除去扬声器)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上壳体;21-过孔;22-插装孔;23-定位凹位;24-围板;25-嵌装环槽;26-面板;27-第一面板部;28-第二面板部;29-过渡板;3-下壳体;31-嵌装孔;32-嵌装凸环;4-内部空间;41-加高空间;42-非加高空间;5-倒相管;6-固定结构;61-螺丝;62-螺孔柱;63-凸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音箱模块,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与下壳体3组装在一起,并在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组装形成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4,所述内部空间4为扁平状结构,在内部空间4中形成有加高空间41和非加高空间42,在上壳体2上形成有直接与非加高空间42连通的过孔21,在下壳体3上形成有直接与非加高空间42连通的嵌装孔31,且下壳体3上的嵌装孔31与上壳体2的过孔21呈同轴设置;在内部空间4内还穿置有倒相管5,该倒相管5的一端处于壳体1外,倒相管5的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4的非加高空间42伸入至加高空间41中。本音箱模块在进行扬声器的组装时,可以将扬声器固定在上壳体2上,同时扬声器的尾端贯穿上壳体2的过孔21和内部空间4嵌入至下壳体3的嵌装孔31中,使扬声器的尾端与下壳体3的壁厚之间形成交错重叠在一起的结构,大大降低了本音箱模块的整体厚度,使本音箱模块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产品整体厚度底,安装在镜子的背面上后,镜子与墙壁背面的间距小,有利于节省室内空间等优点;另外,本音箱模块的内部空间4还形成有加高空间41和非加高空间42,这样使壳体1内保留了较大的内腔空间,结合倒相管5的一端处于壳体1外,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4的非加高空间42伸入至加高空间41中的设计,使本音箱模块具有低音效果好的优点。为了本音箱模块的使用时音效更好,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组装形成有2个内部空间4,该2个内部空间4呈左右对称设置,这样令到本音箱模块可以安装2个扬声器,满足用户对大音量效果的需要。为了使本音箱模块的结构更加合理,本音箱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扬声器,扬声器的数量与壳体1上形成内部空间4的数量一致,所述扬声器也就是喇叭,如图3、图4所示,扬声器固定在上壳体2上,该扬声器的尾端穿过过孔21和内部空间4的非加高空间42嵌置于下壳体3的嵌装孔31中,以密封堵填嵌装孔31,这样不仅使得扬声器的尾端也得到了固定,减少扬声器在工作时尾端的振动,还避免声波从嵌装孔31泄露,有利于提高音效。为了使扬声器的安装更加合理,以保证本音箱模块外观的整洁性,如图3、图4所示,扬声器的安装面板与所述过孔21所在的面平齐,为了使扬声器的安装面板可以与所述过孔21所在的面平齐,在所述过孔21所在的面形成有与过孔21边缘布设的凹位,该凹位供扬声器的安装面板嵌装,扬声器的尾端与所述嵌装孔31所在的面平齐。如图3、图4所示,为了使本音箱模块的厚度更薄,所述壳体1的厚度不超过40mm,也就是说壳体1的最大厚度C不超过40mm,壳体1的最大厚度C是指加高空间41的高度、上壳体2的壁厚和下壳体3的壁厚之和,本音箱模块的壳体1的最大厚度C与其最小厚度D之差在8~12mm的范围内,壳体1的最小厚度D是指非加高空间42的高度、上壳体2的壁厚和下壳体3的壁厚之和。为了避免本音箱模块在使用时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会形成共振,影响本音箱模块的音效,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通过若干固定结构6连接在一起,这些固定结构6排列形成有上固定结构排、至少一中间固定结构排和下固定结构排;各固定结构6分别包括螺丝61、形成于内部空间4一面的螺孔柱62和形成于内部空间4另一面的凸柱63;所述螺孔柱62是与上壳体2一体成型的,在下壳体3上形成所述的凸柱63,在凸柱63上形成有穿孔;所述螺丝61的一端穿过下壳体3的穿孔锁入到上壳体2的螺孔柱62中,以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3固定在一起。为了使固定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箱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组装在一起,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装形成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为扁平状结构,在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加高空间和非加高空间,在上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过孔,在下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嵌装孔,且下壳体上的嵌装孔与上壳体的过孔呈同轴设置;在内部空间内还穿置有倒相管,该倒相管的一端处于壳体外,倒相管的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伸入至加高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箱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组装在一起,并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装形成有至少一个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空间为扁平状结构,在内部空间中形成有加高空间和非加高空间,在上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过孔,在下壳体上形成有与非加高空间连通的嵌装孔,且下壳体上的嵌装孔与上壳体的过孔呈同轴设置;在内部空间内还穿置有倒相管,该倒相管的一端处于壳体外,倒相管的另一端贯穿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伸入至加高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组装形成有2个内部空间,该2个内部空间呈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箱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固定在上壳体上,该扬声器的尾端穿过过孔和内部空间的非加高空间嵌置于下壳体的嵌装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音箱模块,其特征在于:扬声器的安装面板与所述过孔所在的面平齐,扬声器的尾端与所述嵌装孔所在的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厚度不超过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音箱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通过若干固定结构连接在一起,这些固定结构排列形成有上固定结构排、至少一中间固定结构排和下固定结构排;各固定结构分别包括螺丝、形成于内部空间一面的螺孔柱和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炽强罗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汇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