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敏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21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光学眼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包括中央区、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所述中央区为圆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分别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中央区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中央区的屈光度为0,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屈光度为+1.0~+2.2D,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屈光度为+2.5~+3.5D,所述边缘区的屈光度为0~+0.6D。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预防、延缓近视发生的作用。

A perifocal defocusing soft lens for myopia preven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
本技术属于光学眼镜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
技术介绍
早期传统观念认为近视增加的原因是在于过度使用调节力,所以主张用双光或多焦眼镜来舒缓调节过度的状态,但效果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近视的诱发和控制,不需要调节参与。眼轴增长为眼球自身发生的现象。视网膜周边形觉剥夺会诱发眼轴变长,且周边刺激作用会强于中央刺激的作用,且主要来自于视网膜周边30-40°区域较强的屈折度数,即形成所谓周边近视离焦。近年发表的周边离焦控制近视的理论,理论来源于角膜塑形镜,Ortho-K治疗区形状就具备陡峭的外围,也就是控制近视所需的正加度(add),可以在周边视网膜形成很好的近视离焦。其理论基础与传统观念完全相反,强调近视增加并非来自中央影像或调节力过度使用的影响,而是戴传统框架眼镜或接触镜在周边视网膜(60-80度视角)引起的远视离焦所致。传统矫正近视时所配戴的凹透镜,矫正中央视力的同时,也把周边影像往后推移到视网膜后面(即所谓周边远视离焦),因而刺激眼球继续延长去找回周边影像的清晰度。为了反转周边远视离焦,必须在近视凹透镜周围,加上一圈远视度数(add)来中和远视周边离焦,甚至形成周边近视离焦,理论上就可以在不影响(中央)矫正视力之下,反转传统眼镜引起的远视周边离焦,消除可能刺激眼轴持续延长的因素。不过这种远近同轴的框架眼镜,无法跟随眼球转动,离焦太强会产生模糊晕眩,实际效果有限,根据统计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控制效果只能减缓5%左右。隐形眼镜相比框架眼镜造成的周边广角近视性离焦更明显,多焦接触镜和塑形镜有相似的周边近视性离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用以预防、延缓近视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包括中央区、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所述中央区为圆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分别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中央区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中央区的半径为1~2.8mm,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1~2.8mm、外圆半径为2.5~4.5mm,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2.5~4.5mm、外圆半径为4.3~8.9mm,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为4.3~8.9mm、外圆半径为8.0~13.5mm;所述中央区的屈光度为0,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屈光度为+1.0~+2.2D,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屈光度为+2.5~+3.5D,所述边缘区的屈光度为0~+0.6D。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中,优选地,所述中央区的半径为2.2mm,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2.2mm、外圆半径为4.5mm,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4.5mm、外圆半径为8.3mm,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为8.3mm、外圆半径为13.5mm。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屈光度为+2.0D。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屈光度为+3.0D。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中,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边缘区的屈光度为+0.2D。在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中,优选地,所述周边离焦软镜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软镜设计成具有中央区、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央区的屈光度为0,第一外围区的屈光度为+1.0~+2.2D,第二外围区的屈光度为+2.5~+3.5D,边缘区的屈光度为0~+0.6D;使得配戴本技术的软镜后周边成像前移,移至视网膜上甚至是视网膜前,达到预防、延缓近视发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正常眼的成像示意图;图4为近视眼配戴框架眼镜或普通软镜的成像示意图;图5为近视眼配戴本技术后的成像示意图;图中:1-中央区,2-第一外围区,3-第二外围区,4-边缘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其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中央区1、第一外围区2、第二外围区3和边缘区4;该中央区1为圆形,该第一外围区2、第二外围区3和边缘区4分别为圆环形;第一外围区2的内圆半径与中央区1的半径相等,第二外围区3的内圆半径与第一外围区2的外圆半径相等,边缘区4的内圆半径与第二外围区3的外圆半径相等;中央区1的半径为2.2mm,第一外围区2的内圆半径为2.2mm、外圆半径为4.5mm,第二外围区3的内圆半径为4.5mm、外圆半径为8.3mm,边缘区4的内圆半径为8.3mm、外圆半径为13.5mm;该离周边离焦软镜的中央区1的屈光度为0,第一外围区2的屈光度为+2.0D,第二外围区3的屈光度为+3.0D,边缘区4的屈光度为+0.2D。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其由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中央区1、第一外围区2、第二外围区3和边缘区4;该中央区1为圆形,该第一外围区2、第二外围区3和边缘区4分别为圆环形;第一外围区2的内圆半径与中央区1的半径相等,第二外围区3的内圆半径与第一外围区2的外圆半径相等,边缘区4的内圆半径与第二外围区3的外圆半径相等;中央区1的半径为1.8mm,第一外围区2的内圆半径为1.8mm、外圆半径为4.0mm,第二外围区3的内圆半径为4.0mm、外圆半径为8.1mm,边缘区4的内圆半径为8.1mm、外圆半径为13.5mm;该离周边离焦软镜的中央区1的屈光度为0,第一外围区2的屈光度为+1.9D,第二外围区3的屈光度为+2.8D,边缘区4的屈光度为+0.1D。图3显示的是理想状态下,外界物体的成像全部完美的聚集在视网膜上。如图4所示,近视眼的眼轴更长,在佩戴了框架眼镜或普通软镜之后,中心区域(黄斑区)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周边区则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性离焦状态,这种偏差会导致眼轴进一步增长。如图5所示的是配戴了本技术的周边离焦软镜后,使得周边成像前移,移至视网膜上甚至是视网膜前,预防或延缓了近视的发生。本技术将中央区1设计为平光(即屈光度为0),周边附加不同程度屈光度,达到预防、延缓近视发生的目的。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区、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所述中央区为圆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分别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中央区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中央区的半径为1~2.8mm,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1~2.8mm、外圆半径为2.5~4.5mm,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2.5~4.5mm、外圆半径为4.3~8.9mm,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为4.3~8.9mm、外圆半径为8.0~13.5mm;/n所述中央区的屈光度为0,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屈光度为+1.0~+2.2D,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屈光度为+2.5~+3.5D,所述边缘区的屈光度为0~+0.6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周边离焦软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区、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所述中央区为圆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第二外围区和边缘区分别为圆环形;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中央区的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与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外圆半径相等;所述中央区的半径为1~2.8mm,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1~2.8mm、外圆半径为2.5~4.5mm,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内圆半径为2.5~4.5mm、外圆半径为4.3~8.9mm,所述边缘区的内圆半径为4.3~8.9mm、外圆半径为8.0~13.5mm;
所述中央区的屈光度为0,所述第一外围区的屈光度为+1.0~+2.2D,所述第二外围区的屈光度为+2.5~+3.5D,所述边缘区的屈光度为0~+0.6D。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勤胡敏周圆李雪娇尹洁张晓帆
申请(专利权)人:胡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