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性蝶形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919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隐性蝶形光缆,其包括隐形微缆、加强线以及外护套。隐形微缆和加强线相互平行布置,且均穿设于外护套的内部。隐形微缆的外径控制在450μm~950μm。沿其径向由内向外,上述隐形微缆依序由相互同心布置的非着色光纤、透明紧套层以及透明热活化黏结层构成。这样一来,从而使得隐形微缆的走线进程不易受到室内拐角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布线的规整性,确保墙面的整体协调性。另外,蝶形光缆入户后即将隐形微缆剥出,通过加热其上的透明热活化黏结层即可实现与墙面的可靠固定,简化了施工工序,且避免了施工对墙面造成的损伤。

A kind of recessive butterfly optical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性蝶形光缆
本技术涉及通信光缆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隐性蝶形光缆。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通信的飞速发展,光缆的使用日益频繁。为了满足用户宽带网速提升的需求,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楼(FTTB)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明线敷设方式,即通过在墙体上布置钉卡的方式将放蝶形光缆或圆形光缆放置在建筑墙面之外或附着在建筑墙面的表面。其中,以蝶形光缆的应用最为普遍。已知,蝶形光缆其外径尺寸较大,颜色鲜明,从而致其布线时受室内拐角影响较大,导致布线不规整,施工完成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墙面的整体协调性,直接影响室内的美观性。更为严重的是,施工过程中还会对墙面和室内装修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导致客户的接受度不高。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破坏室内原有布局和美观性,且施工便捷的隐形蝶形光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隐性蝶形光缆,其包括隐形微缆、加强线以及外护套。隐形微缆和加强线相互平行布置,且均穿设于外护套的内部。隐形微缆的外径控制在450μm~950μm。沿其径向由内向外,上述隐形微缆依序由相互同心布置的非着色光纤、透明紧套层以及透明热活化黏结层构成。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非着色光纤为单模抗弯光纤,且其最小弯曲半径控制在8mm以下。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非着色光纤的模场直径控制在9.2±0.4μm@1550nm,且与G652光纤兼容。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透明紧套层为TPU层、尼龙层或硅胶层中的任一种,且其厚度控制在260μm~280μm。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外护套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加强线为镀铜钢丝、磷化钢丝、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纤维绞合而成。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加强线包括第一加强线和第二加强线,分布对称地布置于隐形微缆的上、下侧。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外护套的左、右侧、正对应于隐形微缆位置开设有V形槽。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隐形蝶形光缆还包括承拉线,其亦穿设于外护套的内部,且与隐形微缆相平行布置。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承拉线为玻璃纤维光缆加强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剥开后的隐形微缆具有较小的外径尺寸,从而使其弯曲半径更小,进而其走线不易受到室内拐角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布线的规整性,确保墙面的整体协调性。另外,蝶形光缆入户后即将隐形微缆剥出,加热其上的透明热活化黏结层即可实现与墙面的可靠固定,从而避免了顶卡的使用,简化了施工工序,且杜绝了施工对墙面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中隐形蝶形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隐形蝶形光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隐形蝶形光缆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1-隐形微缆;11-非着色光纤;12-透明紧套层;13-透明热活化黏结层;2-加强线;21-第一加强线;22-第二加强线;3-外护套;31-V形槽;4-承拉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隐形蝶形光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隐形微缆1、加强线2以及外护套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隐形微缆1和加强线2相互平行布置,且均穿设于外护套3的内部。一般来说,隐形微缆1的外径控制在450μm~950μm。沿其径向由内向外,上述隐形微缆1依序由相互同心布置的非着色光纤11、透明紧套层12以及透明热活化黏结层13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剥开后的蝶形光缆具备相对较小的弯曲半径,从而其走线不易受到室内拐角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布线的规整性,确保墙面的整体协调性。另外,蝶形光缆入户后即将隐形微缆1剥出,加热其上的透明热活化黏结层13即可实现与墙面的可靠固定,从而避免了顶卡的使用,简化了施工工序,且杜绝了施工对墙面造成的损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成型的蝶形光缆具备优良的使用性能,表1中示出了两种型号隐形蝶形光缆的实验参数,具体如下:表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透明紧套层12可根据实际情况优选为TPU层、尼龙层或硅胶层中的任一种。综合尽可能地降低隐形微缆1的弯曲半径以及确保防护安全性两方面考虑,透明紧套层12的厚度宜控制在260μm~280μm。作为上述隐形蝶形光缆的进一步优化,上述非着色光纤11优选了为单模抗弯光纤,且其最小弯曲半径控制在8mm以下,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信号在光缆中传送的衰减性,可以满足小弯曲半径等复杂环境的传输要求。再者,出于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方面考虑,上述非着色光纤11的模场直径亦控制在9.2±0.4μm@1550nm,且与G652光纤兼容,如表2中所示:表2已知,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是由受热时排烟量低,且本身不含卤素的热塑性或是热固性组成,从而可有效地减少在其燃烧时产生的有毒、腐蚀性气体,确保使用的安全性。鉴于此,上述外护套3优选由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制成。上述加强线2优选由抗腐蚀性较好的镀铜钢丝、磷化钢丝、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纤维绞合而成,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蝶形光缆的使用寿命。另外,上述加强线2布置为2条,包括第一加强线21和第二加强线22,分布对称地布置于外护套3的上、下部,从而可有效地防止隐形微缆1直接受到拉力的作用,防止在布线过程中发生受拉扯断现象。图2示出了本技术中隐形蝶形光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在外护套3的左、右侧、正对应于隐形微缆位置开设有V形槽31。这样一来,当蝶形光缆布置于拥挤的管道中时,V形槽31的存在可以确保沿着蝶形光缆长度方向始终进行空气流通,及时散出隐形微缆1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防止其发生过烧现象。另外,V形槽31的存在还可以便于维修人员将光缆撕开,利于后期维护工作的进行。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隐形蝶形光缆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相较于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在外护套3的内部还穿设有承拉线4,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蝶形光缆的抗拉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性蝶形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隐形微缆、加强线以及外护套;所述隐形微缆和所述加强线相互平行布置,且均穿设于所述外护套的内部;所述隐形微缆的外径控制在450μm~950μm;沿其径向由内向外,所述隐形微缆依序由相互同心布置的非着色光纤、透明紧套层以及透明热活化黏结层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性蝶形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隐形微缆、加强线以及外护套;所述隐形微缆和所述加强线相互平行布置,且均穿设于所述外护套的内部;所述隐形微缆的外径控制在450μm~950μm;沿其径向由内向外,所述隐形微缆依序由相互同心布置的非着色光纤、透明紧套层以及透明热活化黏结层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蝶形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着色光纤为单模抗弯光纤,且其最小弯曲半径控制在8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性蝶形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着色光纤的模场直径控制在9.2±0.4μm@1550nm,且与G652光纤兼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性蝶形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紧套层为TPU层、尼龙层或硅胶层的任一种,且其厚度控制在260μm~280μm。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云沈晓华宋世元沈煜陈龙张军霞钱镇国严惠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通光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