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39916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

A data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Ethernet switch and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太网交换机应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机,而串口服务器则是一种将串口转以太网的设备,其不需要依靠以太网交换机的串口(COM端口)进行连接,可用于将RS232/485型号的串口与TCP/IP类型的网络接口进行数据传输,以使串口服务器具备网络数据通信功能;这两种设备在通信、交通以及保险等行业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目前,大多数的串口服务器都是以网线连接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由于,串口服务器中的每个RS232/485串口都是独立的,因此,在切换串口模式的情况下,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更换和插拔串口线,操作过程极其复杂;而且,在开发板不支持网线连接的情况下,还需要由以太网交换机提供串口,从而通过以太网交换机的内网口进行传输;这种配置方式操作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数据传输效率低,不利于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之前包括以下步骤:设置配置文件,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所述预设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包括:预设IP地址以及预设MAC地址。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外网口获取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从所述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预设IP地址以及所述预设MAC地址;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IP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IP地址,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MAC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端口号。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源IP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将所述源MAC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算,并检验所述第二数据帧是否完整;当所述第二数据帧完整时,通过内网口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串口扣板。进一步地,所述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通过所述内网口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获取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以及MAC地址;根据所述IP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IP地址;根据所述MAC地址查找所述数据库,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IP地址对应的源MAC地址。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源IP地址;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MAC地址替换为所述源MAC地址;通过所述外网口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以建立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主机之间的通信。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还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主机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主机的端口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以太网交换机,其中,所述以太网交换机包括:外网口、内网口、串口扣板、处理器以及存储器;所述外网口、所述内网口以及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串口扣板与所述内网口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传输处理程序,所述数据传输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主机发送的数据帧进行修改,使得修改后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可以适应串口扣板,从而实现串口扣板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而且,通过将串口扣板反馈的数据帧中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端口号进行还原,使得串口扣板可以与主机进行通信。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串口服务器的功能移植到以太网交换机上,使得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多种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网络设备更换串口模式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网络设备的硬件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数据帧转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源地址存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功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4,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数据帧转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源地址存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命令示意图。目前,大多数的串口服务器都具备RS232和RS485这两种型号的串口,由于这两种型号的串口都是独立设置的,因此,在更换串口模式时,需要更换和插拔串口线,这就导致更换过程比较繁琐;而且,在开发板不支持网线连接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n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n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n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
当所述串口扣板反馈数据时,接收所述串口扣板反馈的第三数据帧,并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源地址;
将所述第三数据帧中的地址替换为所述源地址,并将替换后的所述第三数据帧发送至所述主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之前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配置文件,并在所述配置文件中配置所述预设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包括:预设IP地址以及预设MAC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外网口获取所述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从所述配置文件中获取所述预设IP地址以及所述预设MAC地址;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IP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IP地址,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替换为所述预设MAC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替换为预设地址,得到替换后的第二数据帧,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IP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IP地址,以及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目的端口号替换为所述串口扣板的端口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存储至数据库中,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帧发送至串口扣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源IP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将所述源MAC地址以及替换前后的对应关系存储至所述数据库中;
对所述第二数据帧进行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涛王秀竹潘城温景新连柯潘亮江映燕骆宇平梁炯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