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包括反力墙、液压千斤顶、快速拆卸组件、辅助拆卸组件、液压千斤顶支座和隔震支座组件;液压千斤顶水平安装在液压千斤顶支座上,液压千斤顶的底座顶设反力墙,顶头通过快速拆卸组件顶设隔震支座组件,快速拆卸组件包括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本实用提供的试验装置,液压千斤顶和隔震建筑间的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其连接面为相互贴合的斜面,以便于分离,在卸载时,利用翘杆和弹簧,使得第一卸载块与第二卸载块发生相对分离,第二卸载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下掉落,液压千斤顶与隔震建筑发生相对脱离,使得隔震建筑在初位移测试试验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由振动。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testing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d building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属于建筑力学测试试验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在我国尤其是在高烈度地震区,采用隔震技术的建设项目占新建项目比重日益增加。然而隔震建筑的实际隔震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的相关要求及既定目标则不得而知。因此通过隔震建筑的原位实体测试来检验该结构的隔震性能是非常必要的。结构的动力特性包括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是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决定性因素。现有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主要有环境激励法、初位移法、稳态正弦激振法等,可根据所需目的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其中初位移测试法是对试验结构施加一定程度的初始位移,然后突然释放使隔震结构产生自由振动,进而测定其结构动力性能的一种测试方法。该方法具有适用性较强,可控灵活等特点。基于现有研究可知,初位移测试法是探究隔震建筑的实际隔震性能较为直接且有效的测试方法。目前,初位移测试法的关键技术为位移的施加和卸除,其中卸载工作一定程度决定试验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然而在现阶段初位移测试试验中的卸载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直接采用液压千斤顶卸载时,千斤顶顶头回位缓慢,卸载时间远长于隔震支座回位时间,这将对隔震建筑的自由振动产生一定限制或约束;采用爆破法卸载时,将产生干扰测试结果的爆炸震动,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快速地的完成隔震建筑的卸载工作,使隔震建筑在初位移测试试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生并完成自由振动,有效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包括反力墙、液压千斤顶、快速拆卸组件、辅助拆卸组件、隔震支座组件和液压千斤顶支座;所述液压千斤顶水平安装在所述液压千斤顶支座上,液压千斤顶的底座顶设所述反力墙,顶头通过快速拆卸组件顶设所述隔震支座组件,所述快速拆卸组件包括连接端为相互贴合斜面的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所述辅助拆卸组件安装在液压千斤顶的底座和顶头间。本技术中,通过液压千斤顶对隔震建筑施加一定程度的初始位移,完成既定初始位移的施加后,对液压千斤顶进行瞬时卸除液压,隔震建筑发生回位及振动,进而实现对隔震建筑的结构动力特性测试试验。液压千斤顶和隔震支座组件间的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其连接面为相互贴合的斜面,能便于其分离,在液压千斤顶卸压的同时,辅助拆卸组件加速液压千斤顶的顶头回位,使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发生相对分离,第二卸载块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最终使液压千斤顶与隔震建筑脱离,完成卸载工作。进一步的是,所述快速拆卸组件还包括翘杆和卡杆;所述翘杆以第一卸载块为支点,一端连接第二卸载块,另一端连接卡杆;所述卡杆铰接在所述液压千斤顶的外侧壁上。在加载时由于翘杆和卡杆的杠杆作用,能够防止第二卸载块在加载过程中发生向下滑落;在液压千斤顶卸压的同时,解除卡杆与翘杆的连接,向上提动翘杆,通过杠杆作用使得第二卸载块和第一卸载块相脱离,利于第二卸载块发生向下掉落。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上分别设有门形钩架Ⅰ和门形钩架Ⅱ,所述卡杆顶端设有卡钩,所述翘杆一端设有卡合所述门形钩架Ⅱ的翘杆卡槽,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卡钩卡合的卡钩孔。加载时,翘杆穿过门形钩架Ⅰ,翘杆一端的翘杆卡槽卡合在门形钩架Ⅱ上,另一端的卡钩孔与卡杆顶端的卡钩相连接,进而实现对第二卸载块的竖向限位,防止第二卸载块掉落;在液压千斤顶卸压的同时,操作者通过外力使卡钩与卡钩孔脱离,卡杆对翘杆不再有固定作用,向上提动翘杆,加速第二卸载块向下掉落,使试验装置的卸载工作更加快速和方便。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卸载块的斜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斜面的倾斜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卸载块的斜面上设有在所述卡槽上滑动的卡条。通过设置卡槽和卡条,使第二卸载块只能在竖直平面内运动,限制平面外滑动,保证加载及卸载工作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是,所述辅助拆卸组件包括安装在液压千斤顶底座的第一连接板、安装在液压千斤顶顶头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弹簧;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卡合液压千斤顶底座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合所述液压千斤顶顶头和第一卸载块的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连接所述弹簧的连接钩。本技术中,通过在辅助卸载组件中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安装弹簧,使液压千斤顶在卸载时其顶头能够更快地回位,进而便于第二卸载块快速掉落;通过设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限位槽,利于加载及卸载过程中的试验安全;同时通过设置连接钩,便于安装弹簧。进一步的是,所述隔震支座组件包括隔震橡胶支座以及安装在隔震橡胶支座上下两端的支座上支墩和支座下支墩,以便于支撑需要测试的隔震建筑。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卸载块和支座上支墩间还设有调节连接块。通过设置调节连接块,利于试验装置在不同试验场地尺寸下的适用性,并且利于保证隔震建筑的必要振动空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的贴合斜面上涂抹有润滑油,以便于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的贴合斜面更好地滑动,进而使第二卸载块能够快速掉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试验装置,液压千斤顶和隔震支座组件间的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其连接面为相互贴合的斜面,能便于其分离;在液压千斤顶卸压的同时,弹簧产生拉力,加速液压千斤顶的顶头进行回位,同时利用翘杆和门形钩架的杠杆作用,使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发生相对分离,第二卸载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下掉落,最终使液压千斤顶与隔震建筑脱离,完成卸载工作,使得隔震建筑在初位移测试试验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生并完成自由振动,有效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分解图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卸载块和第二卸载块分解图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连接板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连接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翘杆和卡杆的分解图;图中:1、反力墙;2、液压千斤顶;3、快速拆卸组件;31、第一卸载块;311、门形钩架Ⅰ;312、卡槽;32、第二卸载块;321、门形钩架Ⅱ;322、卡条;33、翘杆;331、翘杆卡槽;332、卡钩孔;34、卡杆;341、卡钩;4、辅助拆卸组件;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3、弹簧;44、第一限位槽;45、第二限位槽;46、第三限位槽;47、连接钩;5、液压千斤顶支座;6、隔震支座组件;61、支座下支墩;62、隔震橡胶支座;63、支座上支墩;7、调节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墙(1)、液压千斤顶(2)、快速拆卸组件(3)、辅助拆卸组件(4)、液压千斤顶支座(5)和隔震支座组件(6);/n所述液压千斤顶(2)水平安装在所述液压千斤顶支座(5)上,液压千斤顶(2)的底座顶设所述反力墙(1),顶头通过快速拆卸组件(3)顶设所述隔震支座组件(6),所述快速拆卸组件(3)包括连接端为相互贴合斜面的第一卸载块(31)和第二卸载块(32),所述辅助拆卸组件(4)安装在液压千斤顶(2)的底座和顶头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墙(1)、液压千斤顶(2)、快速拆卸组件(3)、辅助拆卸组件(4)、液压千斤顶支座(5)和隔震支座组件(6);
所述液压千斤顶(2)水平安装在所述液压千斤顶支座(5)上,液压千斤顶(2)的底座顶设所述反力墙(1),顶头通过快速拆卸组件(3)顶设所述隔震支座组件(6),所述快速拆卸组件(3)包括连接端为相互贴合斜面的第一卸载块(31)和第二卸载块(32),所述辅助拆卸组件(4)安装在液压千斤顶(2)的底座和顶头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拆卸组件(3)还包括翘杆(33)和卡杆(34);所述翘杆(33)以第一卸载块(31)为支点,一端连接第二卸载块(32),另一端连接卡杆(34);所述卡杆(34)铰接在所述液压千斤顶(2)的外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载块(31)和第二卸载块(32)上分别设有门形钩架Ⅰ(311)和门形钩架Ⅱ(321),所述卡杆(34)顶端设有卡钩(341),所述翘杆(33)一端设有卡合所述门形钩架Ⅱ(321)的翘杆卡槽(331),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卡钩(341)卡合的卡钩孔(3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卸载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光鑫,魏明宇,赖伟,吴东,勾婷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