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管彩灵专利>正文

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和交流电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984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和交流电插座。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一漏水探针引脚、第二漏水探针引脚、隔离电路、和常闭的继电器,所述单片机的中断引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第二漏水探针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与交流端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隔离电路起到了防止水中所带高压强电直接进入单片机引脚,损坏单片机的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应用于不带电的漏水检测,也可以应用于带电的漏水检测中。

AC water leakage detection circuit and AC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和交流电插座
本技术涉及漏水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和交流电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交流插座中设置有漏水检测装置,但是,在漏水过程中,有可能水经过带电的器件,从而使水变成高压带电体,利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漏水检测装置直接检测的话,常规的漏水检测装置会在水所带的高压强电的作用下,因高压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和交流电插座,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包括:单片机、第一漏水探针引脚、第二漏水探针引脚、隔离电路、和常闭的继电器,所述单片机的中断引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第二漏水探针引脚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与交流端子连接。优选地,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电容、和第一电阻,所述中断引脚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二漏水探针引脚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中断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为第二三极管。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接直流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优选地,所述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还包括报警器,所述单片机的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报警器连接。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优选地,所述单片机的第二输出引脚通过第三三极管与所述报警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二漏水探针引脚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插座,包括漏水探针及上述的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所述漏水探针与所述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的第一漏水探针引脚、第二漏水探针引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通过隔离电路起到了防止水中所带高压强电直接进入单片机引脚,损坏单片机的问题,使得本技术既可以应用于不带电的漏水检测,也可以应用于带电的漏水检测中。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单片机模块的原理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探针输入模块的原理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报警模块的原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包括:单片机U1、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隔离电路、和常闭的继电器,所述单片机U1的中断引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与交流端子连接。图1至图4中,相同的电路网络采用相同的网络标号,这属于电路原理图制图领域的公知常识,表示这些网络是相互连接的,在此不再赘述。单片机U1的具体型号不限,可采用本领域任何一种常规的单片机即可。工作时,探针与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连接,当漏水时,形成短路,从而使单片机U1的中断引脚接地变成低电平,以触发单片机向第一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从而使继电器断电,断开外部连接到继电器上的交流线路,起到保护作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零线N_IN通过第一继电器K1与零线N_OUT连接,火线L_IN通过第二继电器K2与火线L_OUT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通过隔离电路起到了防止水中所带高压强电直接进入单片机引脚,损坏单片机的问题,使得本技术既可以应用于不带电的漏水检测,也可以应用于带电的漏水检测中。优选地,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Q7、电容C10、和第一电阻R20,所述中断引脚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20接地,所述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10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中断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当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在检测到具有交流电的水时,水中的交流电通过电容C10作用于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从而使第一三极管Q7导通,以使中断引脚处产生一个低电平,以触发单片机中断,断开相应的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第一二极管D1可以避免因水而产生的高压流到单片机的中断引脚,造成数字电路因高压而损坏的问题。第二二极管D2本身产生一个电压降,从而避免电流倒流而损坏单片机。优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第二电阻R22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第三电阻R21与所述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为第二三极管Q1。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的一端接直流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当DETA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1导通,从而控制继电器得电而断开。优选地,所述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还包括报警器BZ,所述单片机U1的第二输出引脚与所述报警器BZ连接。优选地,所述报警器BZ为蜂鸣器。在漏水短路时,触发单片机U1的第二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从而使蜂鸣器发出警报。优选地,所述单片机U1的第二输出引脚通过第三三极管Q2与所述报警器BZ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交流电插座,包括漏水探针及上述的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所述漏水探针与所述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的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1)、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隔离电路、和常闭的继电器,所述单片机(U1)的中断引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与交流端子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U1)、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隔离电路、和常闭的继电器,所述单片机(U1)的中断引脚通过所述隔离电路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连接,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一输出引脚通过驱动电路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工作端与交流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Q7)、电容(C10)、和第一电阻(R20),所述中断引脚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漏水探针引脚(TZ1)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20)接地,所述第二漏水探针引脚(TZ2)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10)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中断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电漏水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第二三极管(Q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彩灵
申请(专利权)人:管彩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