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90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5:01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封装于钢化玻璃和背板之间的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的上表面涂覆有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厚度为10~30μm,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0‑60%、微米粉体5‑10%、纳米级硫酸钡5‑10%、陶瓷粉5‑10%、真空玻璃微珠5‑10%、硅氧烷偶联剂1‑2%、聚四氟乙烯蜡0.2‑1%、有机硅消泡剂0.1‑0.5%、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5‑10%、涂料助剂1‑5%。本发明专利技术效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温度,从而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备方式更加经济,易于批量生产,而且具有高效的转换效率。

A solar photovoltai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具体的涉及一种具有隔热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属于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简称光伏)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系统,其光电转换的主要部件是晶体硅光伏电池,当太阳光照到晶体硅光伏电池上时,晶体硅光伏电池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目前,光伏组件主要包括玻璃层、前层胶膜、间隔阵列布置的若干电池片、后层胶膜和光伏背板,所述玻璃层、前层胶膜、若干电池片、后层胶膜和光伏背板依次胶合,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需要减少组件表面太阳光的反射,从而增加组件的辐照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203690323U专利技术了一种中空水腔的方式对光伏组件降温,结构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且消耗水。中国专利CN201621010862.3专利技术了一种降低光伏组件背面接线盒温度的金属散热底座,这种结构也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这两种专利制备方法相对复杂,成本也较高。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隔热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旨在提供了一种新的向太空辐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以帮助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并且其结构简单,制备方式更加经济,易于批量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隔热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封装于钢化玻璃和背板之间的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的上表面涂覆有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厚度为10~30μm,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0-60%、微米粉体5-10%、纳米级硫酸钡5-10%、陶瓷粉5-10%、真空玻璃微珠5-10%、硅氧烷偶联剂1-2%、聚四氟乙烯蜡0.2-1%、有机硅消泡剂0.1-0.5%、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5-10%、涂料助剂1-5%其中,所述微米粉体包括二氧化钛(TiO2)以及二氧化硅(SiO2)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所述微米粉体的粒径为10~30μm。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0%:50%。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涂料助剂为分散剂、流平剂、成膜助剂和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基于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用喷涂和刷涂的方法将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涂覆在钢化玻璃的上表面,并在100~200℃的温度下固化0.5~1h。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制备方法为:首先按配方将上述组分原料通过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成涂料,然后采用喷涂和刷涂的方法将含有μm粒子的透明涂层涂覆在太阳能光伏正面玻璃上,在100~200℃的温度下固化0.5~1h,即能够形成太阳能光伏组件。其中透明隔热降温涂层厚度为10~30μ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涂覆在钢化玻璃上表面上,在不影响透光性的前提下,将光伏组件的热量传导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上,然后透明隔热降温涂层通过红外辐射把热量发射到外太空去,从而有效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温度,从而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备方式更加经济,易于批量生产,而且具有高效的转换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为背膜;2为电池片;3为钢化玻璃;4为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隔热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具有隔热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背膜1、电池片2、钢化玻璃3和透明隔热降温涂层4;透明隔热降温涂层4的厚度为10~30μm,透明隔热降温涂层4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5%、微米粉体8%、纳米级硫酸钡8%、陶瓷粉8%、真空玻璃微珠7%、硅氧烷偶联剂2%、聚四氟乙烯蜡0.5%、有机硅消泡剂0.3%、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8%、涂料助剂3%,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中二甲苯与醋酸丁酯各站50%。其中,微米粉体为二氧化钛(TiO2),微米粉体的粒径为10~30μm,所述涂料助剂为分散剂。用喷涂的方法将透明隔热降温涂层4涂覆在钢化玻璃3上表面上,并在100~200℃的温度下固化0.5~1h。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隔热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在气温为300K(约27℃)的条件下受到能量密度为800W/m2的日照,未采取措施的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温度就会上升至342.3K(约69℃)。而室外型太阳能电池发电性能的额定值大部分都是在25℃的温度下测定的。而且,晶体硅类太阳能电池对温度上升的耐受性较差,温度每上升约1K,输出功率就会下降0.45%。表面温度达到69℃时,温度较额定值的条件上升了约42K,会导致输出功率下降约19%。如果是转换效率额定值为20%的太阳能电池,在这一条件下实际能发挥出的转换效率仅为16%左右。本专利技术可将800W/m2日照下的温度上升幅度控制在17.6K。这时,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温度只有约52℃,输出功率仅下降约11%。上述转换效率为20%的太阳能电池实际以约18%的转换效率工作。同时,现有光伏组件降温都是通过在背面使用其他材料或组合形式来实现,结构复杂。而本专利技术采用从光伏组件正面降温的方式,且具有很强的红外隔热降温功能。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形式具有独创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下,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封装于钢化玻璃和背板之间的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的上表面涂覆有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厚度为10~30μm,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n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0-60%、微米粉体5-10%、纳米级硫酸钡5-10%、陶瓷粉5-10%、真空玻璃微珠5-10%、硅氧烷偶联剂1-2%、聚四氟乙烯蜡0.2-1%、有机硅消泡剂0.1-0.5%、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5-10%、涂料助剂1-5%;/n其中,所述微米粉体包括二氧化钛(Ti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包括封装于钢化玻璃和背板之间的电池片太阳能电池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的上表面涂覆有透明隔热降温涂层;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厚度为10~30μm,所述透明隔热降温涂层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下: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50-60%、微米粉体5-10%、纳米级硫酸钡5-10%、陶瓷粉5-10%、真空玻璃微珠5-10%、硅氧烷偶联剂1-2%、聚四氟乙烯蜡0.2-1%、有机硅消泡剂0.1-0.5%、二甲苯与醋酸丁酯混合物5-10%、涂料助剂1-5%;
其中,所述微米粉体包括二氧化钛(TiO2)以及二氧化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臣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旭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