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869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多级压缩机,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压缩部;第一制冷装置,具有第一进气端与第一排气端,第一排气端连通于任意两级压缩部之间;第一进气端与任意两级压缩部中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或与级别高于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第二制冷装置,具有第二进气端与第二排气端,第二进气端与最高级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第二排气端与最低级压缩部的回气口连通;旁通机构,设于第一排气端与最低级压缩部的回气口之间;第一制冷装置工作且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旁通机构导通。第一制冷装置工作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多级压缩机的低级压缩部空转,压缩机提供的载荷与第一制冷装置所需要的载荷相匹配,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冰箱是保持恒定低温的一种制冷设备,也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冷态的民用产品。冰箱一般具有冷藏功能与冷冻功能,其冷藏功能与冷冻功能均通过制冷系统实现,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及蒸发器。冰箱在冷藏功能与冷冻功能下,所需要的制冷量不同(即在冷藏功能与冷冻功能下,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所承载的制冷载荷不同)。传统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提供的载荷不可同时满足与冷藏功能与冷冻功能所需要的载荷均完全匹配,如压缩机一般按照最低温度工况选型(此时压缩机与冷冻功能所需要的载荷完全匹配,但是大于冷藏功能所需要的载荷),此时选型的压缩机排放量大,制冷系统的综合耗电量大,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的载荷不可同时满足与冷藏功能与冷冻功能所需要的载荷均完全匹配,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节约资源的制冷系统。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多级压缩机,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压缩部;第一制冷装置,具有第一进气端与第一排气端,所述第一排气端连通于任意两级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第一进气端与所述任意两级压缩部中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或者与级别高于所述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第二制冷装置,具有第二进气端与第二排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端与最高级所述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连通;旁通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之间;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工作且所述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所述旁通机构导通。上述制冷系统,由于在第一制冷装置工作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旁通机构导通,此时多级压缩机的低级压缩部空转,从而使多级压缩机所提供的载荷与第一制冷装置所需要的载荷相匹配,避免了多级压缩机提供的载荷过大的情况,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旁通机构包括第一连通管路及第一阀门,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之间,所述第一阀门装配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通管路的通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第一节流机构及第一蒸发器,所述冷凝器的进气端形成所述第一制冷装置的所述第一进气端,所述第一蒸发器的排气端形成所述第一制冷装置的所述第一排气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并联机构,所述并联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于所述多级压缩机的同一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制冷装置工作且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停机时,所述并联机构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联机构包括第二连通管路及第二阀门,所述第二连通管路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多级压缩机连通,所述第二阀门装配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通管路的通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回热器,所述第一回热器用于从所述第一蒸发器流向所述多级压缩机的第一冷媒,与流动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内或者经过所述第一节流机构节流后流向所述第一蒸发器的第二冷媒换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装置与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共用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节流机构及第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节流机构及所述第二蒸发器依次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进气端形成所述第二制冷装置的所述第二进气端,所述第二蒸发器的排气端形成所述第二制冷装置的所述第二排气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并联机构,所述并联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连接于所述多级压缩机的同一位置;所述第二节流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并联机构均连通,所述第二节流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制冷装置工作且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停机时,所述并联机构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三连通管路及第三阀门,所述第三连通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并联机构与所述第二节流机构之间,所述第三阀门装配于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连通管路的通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机构,所述气液分离机构连通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并联机构与所述多级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二节流机构通过所述气液分离机构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及所述并联机构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机构的出气端与所述多级压缩机连通,所述气液分离机构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节流机构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二回热器,所述第二回热器用于从所述第二蒸发器流向所述多级压缩机的第三冷媒,与流动于所述第二节流机构或者经过所述第二节流机构节流后流向所述第二蒸发器的第四冷媒换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制冷系统在第一制冷装置及第二制冷装置均工作时的原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制冷系统在第二制冷装置工作而第一制冷装置停机时的原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制冷系统在第一制冷装置工作而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的原理图。制冷系统100多级压缩机10第一压缩部11第二压缩部12冷凝器21第一节流机构22第一蒸发器23第一回热器24第四连通管路25第五连通管路26第一风扇27第二风扇28第二节流机构31第二蒸发器32第二回热器33第六连通管路34第七连通管路35第四阀门36第三风扇37旁通机构40第一连通管路41第一阀门42并联机构50第二连通管路51第二阀门52第三连通管路60第三阀门70气液分离机构8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阅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100,具体地,该制冷系统100应用于冰箱。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100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制冷设备中,在此不作限定。下面以制冷系统100应用于冰箱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级压缩机(10),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压缩部;/n第一制冷装置,具有第一进气端与第一排气端,所述第一排气端连通于任意两级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第一进气端与所述任意两级压缩部中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或者与级别高于所述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n第二制冷装置,具有第二进气端与第二排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端与最高级所述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连通;/n旁通机构(40),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之间;/n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工作且所述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所述旁通机构(40)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级压缩机(10),包括依次连通的至少两级压缩部;
第一制冷装置,具有第一进气端与第一排气端,所述第一排气端连通于任意两级所述压缩部之间;所述第一进气端与所述任意两级压缩部中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或者与级别高于所述高级别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
第二制冷装置,具有第二进气端与第二排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端与最高级所述压缩部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连通;
旁通机构(40),设于所述第一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之间;
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工作且所述第二制冷装置停机时,所述旁通机构(40)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机构(40)包括第一连通管路(41)及第一阀门(42),所述第一连通管路(41)连通于所述第一排气端与最低级所述压缩部的回气口之间,所述第一阀门(42)装配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41)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连通管路(41)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凝器(21)、第一节流机构(22)及第一蒸发器(23),所述冷凝器(21)的进气端形成所述第一制冷装置的所述第一进气端,所述第一蒸发器(23)的排气端形成所述第一制冷装置的所述第一排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并联机构(50),所述并联机构(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22)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3)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3)连接于所述多级压缩机(10)的同一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制冷装置工作且所述第一制冷装置停机时,所述并联机构(50)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机构(50)包括第二连通管路(51)及第二阀门(52),所述第二连通管路(5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节流机构(22)与所述第一蒸发器(23)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多级压缩机(10)连通,所述第二阀门(52)装配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51)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连通管路(51)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回热器(24),所述第一回热器(24)用于从所述第一蒸发器(23)流向所述多级压缩机(10)的第一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韩鹏齐方成何汝龙王铭坤刘畅卢起彪孙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