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48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涉及亮化工程的技术领域,设置于建筑物上两个相连立面的拐角处,包括固定在两个立面拐角处的连接架与铰接在所述连接架上的两个反光板,两个所述反光板位于点光源本体远离两个立面拐角的一端且分别与两个立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架上还设置有调节所述反光板与所对应的立面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通过上述设置,能使点光源本体照射出的光束通过反光板反射到建筑物的立面上,减少了点光源本体在发光过程中光束分散的现象,有效的增大了单个点光源本体对建筑物的立面亮化的面积,进一步达到充分利用点光源本体发射出的光束的效果,减少了光照能源的损失。

A kind of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point light source with multi surface pro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亮化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点光源多面投射的技术是城市亮化工程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在对整栋楼宇的亮化设计过程中,为充分发挥每个点光源的作用,要考虑单个点光源照射建筑物表面的范围,通过一些点光源安装结构,使得点光源在建筑物上的光照范围最大化,随着建筑物的造型越来越多变美观,对点光源的安装结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物上有限空间内通过点光源同时对若干互不平行的立面进行照射亮化时,需要在两个立面相互连接的拐角处固定点光源,由于点光源在发光过程中光束分散,只有一部分光束会照射到建筑墙立面上,因此只能对距离点光源一定距离的部分区域面积进行亮化,因此导致单个点光源亮化建筑物的立面面积过小,造成光照能源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具有减少点光源本体在发光过程中光束分散的作用,有效的增大了单个点光源本体对建筑物的立面亮化的面积。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设置于建筑物上两个相连立面的拐角处,包括固定在两个立面拐角处的连接架与铰接在所述连接架上的两个反光板,两个所述反光板位于点光源本体远离两个立面拐角的一端且分别与两个立面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架上还设置有调节所述反光板与所对应的立面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架将两个反光板固定在点光源本体远离建筑物的立面的一端,并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反光板和与其对应的建筑物的立面之间的夹角,能使点光源本体照射出的光束通过反光板反射到建筑物的立面上,减少了点光源本体在发光过程中光束分散的现象,有效的增大了单个点光源本体对建筑物的立面亮化的面积,进一步达到充分利用点光源本体发射出的光束的效果,减少了光照能源的损失。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架上固定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轴线平行于两个立面轨角处的边线设置,所述反光板靠近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轴,并使反光板的一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从而方便反光板向靠近或远离建筑物的立面的方向进行翻转。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的调节轴与多根绕接在所述调节轴上的钢索,所述调节轴平行于所述连接轴设置,所述钢索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上,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反光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反光板上,所述反光板与立面平行时所述弹簧处于正常状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轴,使钢索在调节轴上的进行收卷或放卷,从而通过钢索使得反光板向靠近/远离建筑物立面的方向翻转,通过设置弹簧,在钢索拉动反光板向远离立面的方向转动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钢索放卷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反光板向靠近立面的方向转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轴上固定套接有若干线滚,所述钢索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线滚上,且所述钢索的部分索身缠绕在所述线滚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调节轴上固定连接线滚,有效的提高了钢索与调节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减少相邻的两根钢索之间相互叠压的现象出现,更方便单根钢索收卷与放卷。进一步设置为:与其中一个所述反光板固定的若干根所述钢索顺时针缠绕在相对应的所述线滚上,与另一所述反光板固定的若干根所述钢索逆时针缠绕在相对应的所述线滚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轴在转动时,使得控制不同反光板的线滚均同时进行收卷或者放卷,便于同时控制两个反光板的翻转角度和翻转方向。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板远离所述连接轴的一端扣接有若干连接环,所述钢索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反光板的一端固定扣接连接环,有利于反光板与钢索之间的连接,方便反光板与钢索之间的拆卸与安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架相对于两个立面拐角的一端固定有角码,所述角码适配于两个立面的拐角设置,所述角码固定在两个立面的轨角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架上设置角码,有效的加强了连接架与两个立面拐角间的连接稳定性,便于使连接架固定在建筑物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调节反光板和与其对应的建筑物的立面之间的夹角,能使点光源本体照射出的光束通过反光板反射到建筑物的立面上,减少了点光源本体在发光过程中光束分散的现象,有效的增大了单个点光源本体对建筑物的立面亮化的面积;(2)能充分利用点光源本体发射出的光束,减少了光找能照的损失;(3)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实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建筑物;2、立面;3、连接架;4、反光板;5、连接轴;6、连接套筒;7、调节轴;8、线滚;9、钢索;10、连接环;11、角码;12、马达;13、点光源本体;1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设置于建筑物1上两个相连立面2的拐角处,包括固定在两个立面2拐角处的连接架3与铰接在连接架3上的两个反光板4。连接架3呈匚型,且开口端固定在建筑物1上两个立面2的拐角处,两个反光板4位于点光源本体13远离两个立面2拐角处的一端,两个反光板4分别与两个立面2相对设置。参照图1与图2,连接架3上固定有连接轴5,连接轴5的轴线平行于两个立面2轨角处的角边线设置。其中一个反光板4靠近连接轴5的一侧端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连接套筒6,另一个反光板4靠近连接轴5的一侧端中间固定一个连接套筒6。反光板4固定在连接套筒6的侧壁上,且反光板4与连接套筒6连接的侧边平行于连接套筒6的轴线设置。连接套筒6与连接轴5同轴设置,连接轴5转动连接在连接套筒6内。参照图1,连接架3上还设置有调节反光板4与所对应的立面2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架3上的调节轴7与六根绕接在调节轴7上的钢索9。调节轴7平行于连接轴5设置,调节轴7的一端固定有马达12,马达12固定在连接架3上。参照图1,调节轴7上沿其轴线方向固定套接有六个线滚8,钢索9的固定端固定在线滚8上,且钢索9的部分索身缠绕在线滚8上。钢索9的活动端固定在反光板4远离连接轴5的一端上,其中每相邻的两个钢索9的活动端连接在不同的反光板4上。参照图1与图2,为方便同时控制两个反光板4进行翻转,与其中一个反光板4固定的三根钢索9顺时针缠绕在相对应的线滚8上,与另一反光板4固定的三根钢索9逆时针缠绕在相对应的线滚8上。参照图1,为方便反光板4向靠近立面2的方向翻转,连接轴5与反光板4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连接轴5上,另一端固定在反光板4远离连接轴5的一端上,反光板4与立面2平行时弹簧处于正常状态。通过设置弹簧,在钢索9拉动反光板4向远离立面2的方向转动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设置于建筑物(1)上两个相连立面(2)的拐角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两个立面(2)拐角处的连接架(3)与铰接在所述连接架(3)上的两个反光板(4),两个所述反光板(4)位于点光源本体(13)远离两个立面(2)拐角的一端且分别与两个立面(2)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架(3)上还设置有调节所述反光板(4)与所对应的立面(2)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设置于建筑物(1)上两个相连立面(2)的拐角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两个立面(2)拐角处的连接架(3)与铰接在所述连接架(3)上的两个反光板(4),两个所述反光板(4)位于点光源本体(13)远离两个立面(2)拐角的一端且分别与两个立面(2)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架(3)上还设置有调节所述反光板(4)与所对应的立面(2)之间夹角的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上固定有连接轴(5),所述连接轴(5)的轴线平行于两个立面(2)轨角处的边线设置,所述反光板(4)靠近所述连接架(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轴(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点光源的多面投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架(3)上的调节轴(7)与多根绕接在所述调节轴(7)上的钢索(9),所述调节轴(7)平行于所述连接轴(5)设置,所述钢索(9)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反光板(4)远离所述连接轴(5)的一端上,所述连接轴(5)与所述反光板(4)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轴(5)上,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飞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上上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