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86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的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模板以及第二模板,第一模板的外侧面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主背楞包括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第一背楞与第二背楞呈L形,还包括“L”形限位块,第一背楞设置在第一模板上,第二背楞设置在第一模板上,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上均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L”形限位块上设有第一燕尾块,第一燕尾块与第一燕尾槽滑动配合,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上设有第一锁紧板,“L”形限位块靠近地面的一端抵触第一锁紧板;这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的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在固定时,固定过程简单,固定花费时间较短,为施工带来方便。

A reinforced formwork structure of build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的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行业中常使用建筑模板进行墙面的浇筑,而常用的建筑模板可分为钢模板、木模板、塑料模板等。公告号为CN2083101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墙体外墙面的第一模板以及用于形成墙体内墙面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面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主背楞包括与第一模板外侧抵接配合的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背楞与第二背楞靠近墙体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呈L形,同样的,所述主背楞还包括与第二模板外侧抵接配合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五背楞和第六背楞,且第五背楞与第六背楞靠近墙体阴角处的端部相互焊接呈L形,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五背楞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背楞和第六背楞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背楞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锁定板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锁定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组合呈L形;所述第二背楞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锁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锁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组合呈L形,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一背楞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一通孔,第二固定部与第二背楞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锁定板和所述第二锁定板之间插接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与第一锁定板抵接配合的第一锁定部以及与第二锁定板抵接配合的第二锁定部。固定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时,先将螺杆插接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然后将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分别螺纹抵接于第一锁定板和第二锁定板上即可。这种加固模板结构虽然能够减少墙体爆浆情况的发生,但是其固定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时,需要拧动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固定过程较为繁琐,固定花费时间较长,为施工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其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在固定时,固定过程简单,固定花费时间较短,为施工带来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墙体外墙面的第一模板以及用于形成墙体内墙面的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外侧面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主背楞包括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背楞与第二背楞靠近墙体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呈L形,还包括“L”形限位块,所述第一背楞设置在第一模板上,第二背楞设置在第一模板上,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上均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L”形限位块上设有第一燕尾块,所述第一燕尾块与第一燕尾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上设有第一锁紧板,所述“L”形限位块靠近地面的一端抵触第一锁紧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时,“L”形限位块上的第一燕尾块插入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的第一燕尾槽内,且使“L”形限位块抵触第一锁紧板,从而实现将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连接起来的目的,固定过程简单,固定花费时间较短,为施工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背楞上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燕尾块,所述第二燕尾块上设有第一锁紧杆,所述“L”形限位块上设有第一锁紧环,所述第一锁紧杆贯穿第一锁紧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第二燕尾块,第二燕尾块带动第一锁紧杆移动,使第一锁紧杆移动贯穿第一锁紧环,从而实现对“L”形限位块在竖直方向进行限位的目的,避免“L”形限位块朝向背离地面方向移动,提高了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燕尾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二燕尾槽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二燕尾块,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杆贯穿第一锁紧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锁紧杆贯穿第一锁紧环,当第一锁紧杆有向背离第一锁紧环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弹簧受到压缩,第一弹簧会对第二燕尾块提供弹性力,从而对第一锁紧杆提供弹性力,减小了第一锁紧杆有移动的趋势,提高了第一锁紧杆在贯穿第一锁紧环后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锁紧杆上设有贯穿口,所述第二背楞上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第三燕尾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燕尾块,所述第三燕尾块上设有第二锁紧杆,所述“L”形限位块上设有第二锁紧环,所述第二锁紧杆依次贯穿贯穿口和第二锁紧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第三燕尾块,将第二锁紧杆一次贯穿贯穿口和第二锁紧环,一方面,能够对“L”形限位块背离地面的一端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L”形限位块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对第一锁紧杆进行限位,在第二锁紧杆不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第一锁紧杆移动,从第一锁紧环内脱出。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三燕尾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三燕尾槽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三燕尾块,所述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锁紧杆贯穿贯穿口和第二锁紧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锁紧杆贯穿贯穿口和第二锁紧环,当第二锁紧杆有向背离第二锁紧环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二弹簧受到压缩,第二弹簧会对第三燕尾块提供弹性力,从而对第二锁紧杆提供弹性力,减小了第二锁紧杆有移动的趋势,提高了第二锁紧杆在贯穿第二锁紧环后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L”形限位块上还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背楞上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连接固定好后,滑动第一限位板,使第一限位板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从而对“L”形限位块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L”形限位块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L”形限位块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背楞上滑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连接固定好后,滑动第二限位板,使第二限位板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从而对“L”形限位块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更进一步提高了“L”形限位块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均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均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限位板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后,将第二限位板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从而提高了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稳定性,减小了第一限位板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的可能性,减小了第二限位板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模板上设有第四燕尾条,所述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上均设有第四燕尾槽,所述第四燕尾条的个数大于第四燕尾槽的个数,所述第四燕尾槽与第四燕尾条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安装在第一模板的不同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对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的位置进行调整,将第一背楞和第二背楞安装在有爆浆趋势的位置,为施工带来方便。进一步设置:所述第四燕尾条上设有滚珠,所述滚珠抵触第四燕尾槽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墙体外墙面的第一模板(2)以及用于形成墙体内墙面的第二模板(3),所述第一模板(2)的外侧面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4),主背楞(4)包括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所述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背楞(5)与第二背楞(6)靠近墙体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呈L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形限位块(1),所述第一背楞(5)设置在第一模板(2)上,第二背楞(6)设置在第一模板(2)上,所述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上均设有第一燕尾槽(10),所述“L”形限位块(1)上设有第一燕尾块(11),所述第一燕尾块(11)与第一燕尾槽(1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上设有第一锁紧板(12),所述“L”形限位块(1)靠近地面的一端抵触第一锁紧板(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包括用于形成墙体外墙面的第一模板(2)以及用于形成墙体内墙面的第二模板(3),所述第一模板(2)的外侧面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主背楞(4),主背楞(4)包括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所述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呈水平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背楞(5)与第二背楞(6)靠近墙体阳角处的一端相抵接呈L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形限位块(1),所述第一背楞(5)设置在第一模板(2)上,第二背楞(6)设置在第一模板(2)上,所述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上均设有第一燕尾槽(10),所述“L”形限位块(1)上设有第一燕尾块(11),所述第一燕尾块(11)与第一燕尾槽(10)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背楞(5)和第二背楞(6)上设有第一锁紧板(12),所述“L”形限位块(1)靠近地面的一端抵触第一锁紧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楞(5)上设有第二燕尾槽(13),所述第二燕尾槽(1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燕尾块(14),所述第二燕尾块(14)上设有第一锁紧杆(16),所述“L”形限位块(1)上设有第一锁紧环(18),所述第一锁紧杆(16)贯穿第一锁紧环(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燕尾槽(13)内设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的一端连接第二燕尾槽(13)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二燕尾块(14),所述第一弹簧(15)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锁紧杆(16)贯穿第一锁紧环(1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的加固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杆(16)上设有贯穿口(17),所述第二背楞(6)上设有第三燕尾槽(19),所述第三燕尾槽(19)内滑动连接有第三燕尾块(20),所述第三燕尾块(20)上设有第二锁紧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俊谭晓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阳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