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离子交换膜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离子交换膜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其已被广泛的运用于电解氧化和还原操作中。全氟离子交换膜在食盐电解工业上的应用,引起了氯碱工业的革命性变化。此外其在氯化钾电解制造碳酸钾、氯化钠电解制造碳酸钠、氯化钠电解制备亚硫酸钠、硫酸钠电解制烧碱和硫酸等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离子交换膜被誉为电解的“芯片”,因此开发更低电耗,更耐用的离子交换膜一直是大家努力的方向。通过在膜中加入增强网可以有效提高膜的机械强度,提高膜的耐用性;通过降低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槽间距可有效降低槽电压。但当电极间的距离减少到一定距离时,由于膜紧贴在电极上,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极易粘附在膜表面难以释放。大量气泡聚集在膜表面阻碍了电流通道,使膜的有效电解面积减小,局部极化作用明显增加,反而使槽压升高。目前,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都存在交换容量高而机械强度低、机械强度高而交换容量低的问题。并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氟磺酸聚合物层,在所述全氟磺酸聚合物层表面涂布有功能表面涂层,所述的功能表面涂层由全氟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组成且具有多孔粗糙结构,在所述全氟磺酸聚合物层包埋有多孔无纺聚合物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全氟磺酸聚合物层,在所述全氟磺酸聚合物层表面涂布有功能表面涂层,所述的功能表面涂层由全氟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组成且具有多孔粗糙结构,在所述全氟磺酸聚合物层包埋有多孔无纺聚合物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氟磺酸聚合物层厚度为10-80μm,离子交换容量为0.6-1.5mmo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表面涂层中的全氟聚合物为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全氟聚合物,所述全氟聚合物为全氟磺酸聚合物、全氟羧酸聚合物或全氟磷酸聚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述全氟聚合物离子交换容量为0.5-1.5mmol/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表面涂层中每平方米含有的金属氧化物的量为大于0g,小于20g,所述金属氧化物的粒径为5nm-10μm,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ⅣB族中锆、铪或铈的氧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无纺聚合物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醚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厚度为3-50μm,孔隙率为20-9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碱金属氯化物电解的超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能表面涂层内部和表面均为多孔粗糙结构,孔的体积占功能表面涂层体积的5-95%,涂层厚度为0.01-30μm,所述功能表面涂层10μm×10μm表面粗糙度Ra值为10nm-5μm,240μm×300μm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明,张江山,刘烽,张恒,魏刚,赵宽,张振,雷建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