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及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7337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供水管,用于向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供水;余水输送管,出水口与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用于与供水管配合将待处理的余水输送至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以及备用水输送管,出水口与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用于与供水管配合将备用水输送至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余水输送管和备用水输送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或者余水输送管的出水口和备用水输送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合流阀与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底泥余水处理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及底泥余水处理设备,使得生物处理池中水量可始终保持在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的范围内。

Water inlet components and sludge residual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sludge residual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及底泥余水处理设备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及底泥余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河道环保疏浚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是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疏浚工程交叉的工程技术。但是,伴随着环保疏浚工程的实施,大量的疏浚余水产生出来,往往在未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就排入到了附近的受纳水体中。由于疏浚余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悬浮物、氮、磷及有机物等多种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受纳水体中将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因此,考虑到疏浚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建,防止产生二次污染,疏浚之后底泥余水必须进行处理才能予以排放。现有疏浚底泥余水处理多采用絮凝净化的方式,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而且只能去除悬浮固体污染物和总磷,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不佳,排入水体后易带来新的二次污染。而采用生物处理方式进行底泥余水处理,余水量不足时,易导致生物处理池中的微生物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及底泥余水处理设备,旨在解决采用生物处理方式进行底泥余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供水管,用于向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供水;/n余水输送管,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用于与所述供水管配合将待处理的余水输送至所述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以及/n备用水输送管,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用于与所述供水管配合将备用水输送至所述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n所述余水输送管和所述备用水输送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或者所述余水输送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备用水输送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合流阀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水管,用于向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供水;
余水输送管,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用于与所述供水管配合将待处理的余水输送至所述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以及
备用水输送管,出水口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用于与所述供水管配合将备用水输送至所述底泥余水处理设备内;
所述余水输送管和所述备用水输送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或者所述余水输送管的出水口和所述备用水输送管的出水口通过三通合流阀与所述供水管的进水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输送管和所述备用水输送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输送管的两端和所述备用水输送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底泥余水处理设备的进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第一三通分流阀与所述余水输送管连通的第一旁路,
所述余水输送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一三通分流阀的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栋蒋自胜翟德勤余艳鸽郑茂盛商放泽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