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730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其包括安装架、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沉砂池、取样池、多参池,所述沉砂池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取样池安装于沉砂池前表面上部一侧,所述多参池安装于沉砂池前表面上部取样池相对侧,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和反冲洗单元设于预处理单元上,本系统利用三合一整体化设计,将多参池、沉砂池、取样池集成制造为一体式预处理装置,利用内部的设计结构产生串行水路、溢流,外水管路简短,弯路死角更少,不易积藻纳垢,易于反冲洗。

A three in one water quality pretreatment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
技术介绍
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是水质监测站使用的重要设施,是将采水单元采集到的样品根据所有分析仪器和设备的用水水质、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分配到各个分析单元和相应设备;现有的水质预处理配水系统体积较大,且管路复杂,容易在管路内积藻纳垢,不便于清洗维护,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三合一水质预处理配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水质预处理配水系统存在体积大不便于清洗维护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包括安装架、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沉砂池、取样池、多参池,所述沉砂池安装于安装架上,所述取样池安装于沉砂池前表面上部一侧,所述多参池安装于沉砂池前表面上部取样池相对侧,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和反冲洗单元设于预处理单元上。优选的,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包括潜水泵、BV1阀、BV2阀、限流阀、调压阀、BV3阀、增压泵、过滤器、V1阀、V2阀、V3阀、BV4阀,两个所述潜水泵并列安装于沉砂池上,所述BV1阀通过一分二的管路与两个潜水泵连接,所述BV2阀连接于一分二的管路之间,所述限流阀与BV1阀通过管路连接且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多参池底部连接,所述调压阀通过管路连接于限流阀与BV1阀连接的管路上,所述BV3阀通过管路与多参池底部连接,所述增压泵通过管路与沉砂池连接,所述过滤器通过管路与增压泵连接,所述V1阀通过管路串联于过滤器上且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于取样池底部,所述V2阀通过管路连接于取样池底部,所述V3阀连接于增压泵和过滤器之间的管路上且另一端通过分叉的管路与V2阀和沉砂池底部连接,所述BV4阀通过管路与沉砂池底部连接且其下部通过管路引出。优选的,所述沉砂池上部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安装于沉砂池上部且其下端与BV4阀下端的管路连接。优选的,所述反冲洗单元包括FV1阀、FV2阀、反冲洗管路、FV3阀、FV4阀、FV5阀,所述FV1阀通过管路与沉砂池上部连接,所述FV2阀通过管路与多参池底部连接,所述反冲洗管路与过滤器和V1阀之间的管路连接且通过两个分支管路分别与FV1阀和FV2阀连接,所述FV3阀与反冲洗管路连接,所述FV4阀与反冲洗管路连接,所述FV5阀与反冲洗管路连接。优选的,所述多参池和取样池与沉砂池连接部位上部分别设有溢流槽。本技术中,所述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采用三合一整体化精巧设计,配水和预处理单元由多参池、沉砂池、取样池采用不锈钢材料三合一结构,增压泵、电动阀、过滤器、PPR管路等材料要求一体化集成,又与热水器等反冲洗装置组装在一个水样处理柜中,高度集成模块化设计,空间体积小,便于升级、扩展和维护;将多参池、沉砂池、取样池集成制造为一体式预处理装置,利用内部巧妙的设计结构产生串行水路、溢流,外水管路简短,弯路死角更少,不易积藻纳垢,易于反冲洗;沉砂池具有自动清砂、排砂、冲洗功能,也可以人工进行清砂、排砂、清洗等操作;沉池的内部结构充分消除了自动反冲洗可能造成的漏水、喷水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2、沉砂池;3、取样池;4、多参池;5、潜水泵;6、BV1阀;7、BV2阀;8、限流阀;9、调压阀;10、BV3阀;11、增压泵;12、过滤器;13、V1阀;14、V2阀;15、V3阀;16、BV4阀;17、溢流管;18、FV1阀;19、FV2阀;20、反冲洗管路;21、FV3阀;22、FV4阀;23、FV5阀;24、溢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包括安装架1、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沉砂池2、取样池3、多参池4,所述沉砂池2安装于安装架1上,所述取样池3安装于沉砂池2前表面上部一侧,所述多参池4安装于沉砂池2前表面上部取样池3相对侧,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和反冲洗单元设于预处理单元上。将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整合成一个整体,利用智能配水单元和反冲洗单元实现预处理和配水,安装架1起到安装承载作用。本技术中,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包括潜水泵5、BV1阀6、BV2阀7、限流阀8、调压阀9、BV3阀10、增压泵11、过滤器12、V1阀13、V2阀14、V3阀15、BV4阀16,两个所述潜水泵5并列安装于沉砂池2上,所述BV1阀6通过一分二的管路与两个潜水泵5连接,所述BV2阀7连接于一分二的管路之间,所述限流阀8与BV1阀6通过管路连接且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多参池4底部连接,所述调压阀9通过管路连接于限流阀8与BV1阀6连接的管路上,所述BV3阀10通过管路与多参池4底部连接,所述增压泵11通过管路与沉砂池2连接,所述过滤器12通过管路与增压泵11连接,所述V1阀13通过管路串联于过滤器12上且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于取样池3底部,所述V2阀14通过管路连接于取样池3底部,所述V3阀15连接于增压泵11和过滤器12之间的管路上且另一端通过分叉的管路与V2阀14和沉砂池2底部连接,所述BV4阀16通过管路与沉砂池2底部连接且其下部通过管路引出。通过一系列阀与管路的配合对沉砂池2、取样池3、多参池4进行工作,利用过滤器12进行过滤,沉砂池2起到沉降水中杂质作用。本技术中,所述沉砂池2上部设有溢流管17,所述溢流管17安装于沉砂池2上部且其下端与BV4阀16下端的管路连接。溢流管17在沉砂池2水满时将水进行溢出收集。本技术中,所述反冲洗单元包括FV1阀18、FV2阀19、反冲洗管路20、FV3阀21、FV4阀22、FV5阀23,所述FV1阀18通过管路与沉砂池2上部连接,所述FV2阀19通过管路与多参池4底部连接,所述反冲洗管路20与过滤器12和V1阀13之间的管路连接且通过两个分支管路分别与FV1阀18和FV2阀19连接,所述FV3阀21与反冲洗管路20连接,所述FV4阀22与反冲洗管路20连接,所述FV5阀23与反冲洗管路20连接。通过水、热水、和压缩空气对管路及沉砂池2、取样池3、多参池4进行清洗。本技术中,所述多参池4和取样池3与沉砂池2连接部位上部分别设有溢流槽24。溢流槽24用于将多参池4和取样池3中的水溢流至沉砂池2中。本技术中,本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配水单元:配水单元设计为串行水路供样流程,保证了每台分析仪器获得水样的一致性。水样经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包括安装架(1)、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沉砂池(2)、取样池(3)、多参池(4),所述沉砂池(2)安装于安装架(1)上,所述取样池(3)安装于沉砂池(2)前表面上部一侧,所述多参池(4)安装于沉砂池(2)前表面上部取样池(3)相对侧,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和反冲洗单元设于预处理单元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包括安装架(1)、智能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反冲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沉砂池(2)、取样池(3)、多参池(4),所述沉砂池(2)安装于安装架(1)上,所述取样池(3)安装于沉砂池(2)前表面上部一侧,所述多参池(4)安装于沉砂池(2)前表面上部取样池(3)相对侧,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和反冲洗单元设于预处理单元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合一水质预处理及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配水单元包括潜水泵(5)、BV1阀(6)、BV2阀(7)、限流阀(8)、调压阀(9)、BV3阀(10)、增压泵(11)、过滤器(12)、V1阀(13)、V2阀(14)、V3阀(15)、BV4阀(16),两个所述潜水泵(5)并列安装于沉砂池(2)上,所述BV1阀(6)通过一分二的管路与两个潜水泵(5)连接,所述BV2阀(7)连接于一分二的管路之间,所述限流阀(8)与BV1阀(6)通过管路连接且另一端通过管路与多参池(4)底部连接,所述调压阀(9)通过管路连接于限流阀(8)与BV1阀(6)连接的管路上,所述BV3阀(10)通过管路与多参池(4)底部连接,所述增压泵(11)通过管路与沉砂池(2)连接,所述过滤器(12)通过管路与增压泵(11)连接,所述V1阀(13)通过管路串联于过滤器(12)上且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于取样池(3)底部,所述V2阀(14)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密陈丽曲晓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碧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