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82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向扳手,其包括扳体,所述扳体上转动连接有无齿棘轮,所述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与所述无齿棘轮之间围成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呈渐开线形;所述轨道内设置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分别与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无齿棘轮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所述移动件提供在解锁和锁紧两种状态之间转变的所述轨道不再与所述扳体为一体,而是集成在所述锁紧块上,成为在所述扳体上可拆卸、可装配的配件;所述锁紧块可独立制作,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即使所述锁紧块在制作过程中不达标,也无需将所述扳体整体返工,大大提升了产品良率。

One way w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扳手
,尤其涉及一种单向扳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单向扳手包括扳体,设置在扳体上的无齿棘轮,以及设置在扳体内环面上的楔形轨道;通过无齿棘轮转动时,带动移动件在楔形轨道内向楔形孔的宽端或窄端移动,实现无齿棘轮与移动件之间的相对锁紧或解锁。由于移动件移动的轨道与扳体为一体,使得加工扳体的工艺较为复杂,一个轨道的规格不达标,整个扳体作废,整体重新返工,导致产品良率低,生产周期长。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单向扳手,旨在简化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良率。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向扳手,其包括扳体,所述扳体上转动连接有无齿棘轮,其中,所述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与所述无齿棘轮之间围成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呈渐开线形;所述轨道内设置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分别与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无齿棘轮接触。所述单向扳手,其中,所述轨道窄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件的宽度;所述轨道宽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件的宽度。所述单向扳手,其中,当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轨道宽的一端时,所述移动件分别与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无齿棘轮接触,以随所述无齿棘轮的转动绕所述无齿棘轮转动。所述单向扳手,其中,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并相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第一侧壁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曲率。所述单向扳手,其中,所述移动件为滚珠。所述单向扳手,其中,所述移动件为滚柱,所述滚柱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无齿棘轮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单向扳手,其中,所述锁紧块与所述无齿棘轮之间设置有弧形保持架;所述弧形保持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移动件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径向贯穿所述弧形保持架,并沿所述滚柱的轴向延伸;所述滚柱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单向扳手,其中,当所述滚柱绕所述无齿棘轮转动时,所述弧形保持架随所述滚柱同步转动。所述单向扳手,其还包括位于所述锁紧块远离所述无齿棘轮一侧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扳体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无齿棘轮方向顶持所述锁紧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为所述移动件提供在解锁和锁紧两种状态之间转变的所述轨道不再与所述扳体为一体,而是集成在所述锁紧块上,成为在所述扳体上可拆卸、可装配的配件;所述锁紧块可独立制作,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即使所述锁紧块在制作过程中不达标,也只需重新制作所述锁紧块,而无需将所述扳体整体返工,大大提升了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单向扳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扳体、所述无齿棘轮和所述锁紧块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单向扳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锁紧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弧形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弧形保持架与所述移动件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盖板、所述卡簧和所述无齿棘轮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向扳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单向扳手包括扳体1,所述扳体1上设置有收容孔2,所述收容孔2内设置有无齿棘轮3,所述无齿棘轮3与所述扳体1转动连接。当所述无齿棘轮3具有与螺帽相匹配的花型,使得所述无齿棘轮3套设至螺帽上时,可以与螺帽的圆周方向卡合止动。所述扳体1上可拆卸连接有锁紧块4,所述锁紧块4位于所述无齿棘轮3径向的一侧;所述锁紧块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41;当凹槽41为多个时,多个凹槽41沿所述无齿棘轮3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布置。如图2所示,每一个凹槽41与所述无齿棘轮3之间均围成轨道5,所述轨道5呈渐开线形,即沿所述无齿棘轮3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轨道5的宽度为由窄变宽或由宽变窄的渐变形。所述轨道5内设置有移动件6。本专利技术中,为所述移动件6提供在解锁和锁紧两种状态之间转变的所述轨道5不再与所述扳体1为一体,而是集成在所述锁紧块4上,成为在所述扳体1上可拆卸、可装配的配件;所述锁紧块4可独立制作,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即使所述锁紧块4在制作过程中不达标,也只需重新制作所述锁紧块4,而无需将所述扳体1整体返工,大大提升了产品良率。所述轨道5窄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件6的宽度;当所述移动件6位于所述轨道5窄的一端时,所述锁紧块4和所述无齿棘轮3相互作用以夹紧所述移动件6,所述移动件6与所述轨道5的侧壁之间成过盈配合;此时,所述移动件6与所述无齿棘轮3之间无法相对运动;由于所述锁紧块4与所述扳体1之间相互连接,使得当所述移动件6位于所述轨道5窄的一端时,所述扳体1、所述移动件6和所述无齿棘轮3三者之间无法相对运动,所述移动件6可以传递扭矩,所述扳体1联动所述无齿棘轮3带动螺帽转动。如图3所示,当所述移动件6位于所述轨道5宽的一端时,所述移动件6分别与所述锁紧块4和所述无齿棘轮3接触,以随所述无齿棘轮3的转动绕所述无齿棘轮3转动。此时所述移动件6可产生相对于所述扳体1和所述无齿棘轮3的运动,所述移动件6无法在所述扳体1和所述无齿棘轮3之间传递扭矩,所述单向扳手处于解锁状态,无法拧动螺帽。所述锁紧块4与所述无齿棘轮3之间具有间隙;如图5所示,所述凹槽41包括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所述第一侧壁411和所述第二侧壁412沿所述无齿棘轮3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并相连接;所述第一侧壁411、所述第二侧壁412和所述无齿棘轮3的外观面分别从所述移动件6的两侧对所述移动件6限位,形成供所述移动件6移动的轨道5。所述第一侧壁411和所述第二侧壁412均为弧形,且所述第一侧壁411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侧壁412的曲率;所述第一侧壁411上连接所述第二侧壁412的一端成为所述轨道5最宽的位置。所述移动件6为滚珠或滚柱;所述第一侧壁411的曲率与所述移动件6的圆周曲率相配合,使得当所述移动件6位于所述轨道5最宽处时,所述第一侧壁411远离所述第二侧壁412的一端可以对所述移动件6限位,保证所述移动件6的移动被限位在所述轨道5内;所述锁紧块4与所述无齿棘轮3之间的间隙并不足以容纳所述移动件6。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壁411和所述第二侧壁412沿所述无齿棘轮3的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沿所述无齿棘轮3的圆周方向的顺时针方向,所述轨道5由宽变窄;沿所述无齿棘轮3的圆周方向的逆时针方向,所述轨道5由窄变宽。初始时,所述移动件6位于所述轨道5宽的一端,所述单向扳手处于解锁状态,无法对螺帽进行操作。应用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扳手,其包括扳体,所述扳体上转动连接有无齿棘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与所述无齿棘轮之间围成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呈渐开线形;所述轨道内设置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分别与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无齿棘轮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扳手,其包括扳体,所述扳体上转动连接有无齿棘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扳体上可拆卸连接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上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凹槽与所述无齿棘轮之间围成轨道,所述轨道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呈渐开线形;所述轨道内设置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分别与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无齿棘轮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窄的一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移动件的宽度;所述轨道宽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件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向扳手,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件位于所述轨道宽的一端时,所述移动件分别与所述锁紧块和所述无齿棘轮接触,以随所述无齿棘轮的转动绕所述无齿棘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向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沿所述无齿棘轮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并相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子丹周祝鑫万刘伟陈志超龚城春张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