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56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属于油污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魔芋精粉进行疏水化改性,结合天然纤维构成复合胶束,提高吸油稳定性,通过亲疏油性能的调节,可使油污能迅速扩散到内部,具有较好的油水选择性,且吸附快,并且稳定的优势;对猪皮进行脱脂处理,再结合钙离子的螯合作用,海藻酸钠等疏水改性填充,构成稳定的三维吸油体系,可提高猪皮载体的吸油的效率及稳定性,在吸油使用过程中,水由于重力作用与毛细作用透过本材料,而油被保留在了材料内部,起到油水分离的作用,提高储油稳定性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常用吸油材料使用时的吸附效率低,储油效果不佳的问题。

A kind of efficient oil adsorption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污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体中油类污染物和石油泄漏问题日益突出多发。据分析,其中水体中40%的油污染来自油轮与航运如油船、油罐泄漏事故等,36%来自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排放。含油污水、废弃液体排放和油船、油罐泄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对这些污染源的处理大多是通过吸油材料将浮油吸除以达到污染源的净化。海洋石油泄漏事故的频繁发生及工业含油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油水分离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含油污水来源较广,如石油泄漏、陆上开采石油矿石、食品、纺织、机械加工等很多产业都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含油污水,无论是工业含油污水还是生活含油污水的任意排放都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含油污水的处理有许多方法,传统处理油水分离的方法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吸附分离、电分离等。吸附法是较常见的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该法所采用的吸油材料是一种用于废油回收、处理的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厂机器渗漏油、工厂废水中油分、食品废油、海上和陆上原油泄漏的处理等。常用的吸油材料主要有无机型和有机型。无机类吸油材料主要有粘土、硅藻土、石灰等,可用来处理工厂废油及机器漏油等,其缺点是吸油量较小、体积大、吸油同时也吸水、且不能燃烧处置而易造成二次污染;有机材料主要有天然生物质废料及吸油树脂等,可用来处理油炸食品废油、工厂废油、漏油等,优点是价格低、安全,且可燃烧处置,缺点是受压后会再漏油、吸油同时也吸水、占地体积大。传统的生物质吸油材料,主要通过材料表面的间隙和管腔的毛细管作用对油进行吸附,其中材料成分比例对其吸油性能影响较大。由于生物质材料的纤维素中羟基较多,有较大的亲水性,导致其吸油量不大,吸油倍率较小;而且油水选择性不高,往往吸油的同时也吸水,减弱了其吸油和保油能力。因此,应尽可能降低其吸水量,提高其吸油量与吸水量之比值。有机合成吸油树脂材料包括聚合材料聚丙烯和聚氨脂泡沫,由于它们具有亲油性和疏水性,与其他类型的材料相比,它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易制备和重复使用。但是常用的吸油树脂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吸油后回收处理相对困难,吸油后保油性差,稍一加压就会重新漏油。此外,普通的吸油树脂废弃后难以降解,处理不当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缺点的存在使得它们的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吸油材料大多是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通过物理方法,经改性、混合、压制而成,按照其吸油机理可以分为包藏型吸油材料、凝胶型吸油材料和包藏凝胶复合型吸油材料,这类吸油材料是利用其表面、间隙及空洞的毛细管力进行吸油和或利用分子间或物质间的物理凝聚力,在网络构造形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间隙空间而包裹吸油。这类吸油材料存在吸油速度慢、吸油量少吸附效率低,储油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用吸油材料使用时的吸附效率低,储油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取12~20份聚乳酸、40~60份二氯甲烷、2~5份发泡剂、30~50份吸附作用基料、15~25份猪皮处理料。所述吸附作用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魔芋精粉按质量比1:10~14加入乙醇溶液混合搅拌,抽滤,取滤渣干燥,得干燥物,于45~55℃,取干燥物按质量比12~25:1:1~3:55加入增塑剂、改性剂、水混合搅拌,减压浓缩,得浓缩料,取浓缩料按质量比20~35:1加入蓖麻油混合研磨,得改性魔芋胶;(2)按质量比5~8:2取荷叶、丝瓜络粉碎过筛,收集过筛颗粒按质量比1:5~8加入试剂A混合,于60~75℃保温浸渍,过滤,干燥,取干燥后的滤渣按质量比3~6:1:12~20加入预处理凹凸棒土、改性魔芋胶混合,剪切分散,即得吸附作用基料。所述步骤(1)中的增塑剂:按质量比3~7:1取环氧大豆油、柠檬酸三乙酯混合,即得增塑剂。所述步骤(1)中的改性剂:按质量比1:2~5:1取丙烯酰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混合,即得改性剂。所述步骤(2)中的试剂A:按质量比3~7:25取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水混合,即得试剂A。所述步骤(2)中的预处理凹凸棒土:取凹凸棒土按质量比10~15:1~3:1加入四氧化三铁、六环石混合研磨,即得预处理凹凸棒土。所述猪皮处理料的制备:取猪皮粉碎过筛,收集过筛颗粒,得猪皮颗粒,于20~35℃,按质量比7:1:0.2~0.5:20~30取猪皮颗粒、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甲基硅油、质量分数为8%的碳酸钠溶液混合,震荡,过滤,取滤饼水洗,干燥,得干燥物,于55~65℃,取干燥物按质量比5~8:0.3:18~30加入添加剂、试剂B混合,保温搅拌,即得猪皮处理料。所述添加剂:按质量比4~8:1取海藻酸钠、草酸钠混合,即得添加剂。所述试剂B:取氯化钙溶液调节pH,即得试剂B。所述发泡剂:按质量比1:2~5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松香皂混合,即得发泡剂。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用乙醇溶液对魔芋精粉进行纯化,再加入疏水单体-丙烯酰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改性剂,进行亲油改性,并在浓缩处理后加入蓖麻油混合研磨,在其内外分散酯基,进一步提升亲油性能,提高本材料的储油稳定性,另外,对叶面具有疏水性、叶底具有亲水性的荷叶、高生物相容性的丝瓜络粉碎加入试剂A进行保温浸渍,迅速降低表面张力,将提升所含水吸附到气液界面发生定向排列,便于形成亲水外核疏水内核的复合胶束,通过亲疏油性能的调节,可使油污能迅速扩散到内部,具有较好的油水选择性,具有吸附快,并且稳定的优势;(2)本专利技术对猪皮进行冷冻粉碎后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甲基硅油、碳酸钠溶液混合震荡用于去除油脂,接着加入添加剂、试剂B进行作用,其中添加剂中的海藻酸钠大分子链结构中的G单元能够与试剂中引入的大量的钙离子相交联形成特殊的蛋盒结构,减弱海藻酸钠本身的亲水性,而草酸钠也可与钙离子相作用,形成草酸钙进行填充提高油水选择性,另外,猪皮本身也是含有较多的油脂,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及稳定存储性,引入的较多钙离子也可与猪皮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肽的氨基和羧基相作用,发生钙离子的螯合,进而可掩蔽亲水基团,可将两亲性的蛋白转化为疏水性的成分,同时,也可提高猪皮载体的吸油的效率及稳定性,制备过程中的共混、减压蒸发作用可使得本材料体系内构成三维空间结构,在吸油使用过程中,能够使其内部的三维结构呈现多孔隙环境,水由于重力作用与毛细作用透过本材料,而油被保留在了材料内部,起到油水分离的作用,提高储油稳定性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对魔芋精粉进行疏水化改性,结合天然纤维构成复合胶束,提高吸油稳定性,对猪皮进行脱脂处理,在结合钙离子的螯合作用,海藻酸钠等疏水改性填充,构成稳定的三维吸油体系,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常用吸油材料使用时的吸附效率低,储油效果不佳的问题,改善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取12~20份聚乳酸、40~60份二氯甲烷、2~5份发泡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0~50份吸附作用基料、15~25份猪皮处理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取12~20份聚乳酸、40~60份二氯甲烷、2~5份发泡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30~50份吸附作用基料、15~25份猪皮处理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作用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魔芋精粉按质量比1:10~14加入乙醇溶液混合搅拌,抽滤,取滤渣干燥,得干燥物,于45~55℃,取干燥物按质量比12~25:1:1~3:55加入增塑剂、改性剂、水混合搅拌,减压浓缩,得浓缩料,取浓缩料按质量比20~35:1加入蓖麻油混合研磨,得改性魔芋胶;
(2)按质量比5~8:2取荷叶、丝瓜络粉碎过筛,收集过筛颗粒按质量比1:5~8加入试剂A混合,于60~75℃保温浸渍,过滤,干燥,取干燥后的滤渣按质量比3~6:1:12~20加入预处理凹凸棒土、改性魔芋胶混合,剪切分散,即得吸附作用基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增塑剂:按质量比3~7:1取环氧大豆油、柠檬酸三乙酯混合,即得增塑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效油污吸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改性剂:按质量比1:2~5:1取丙烯酰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混合,即得改性剂。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凯丽特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