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53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充电桩,防撞外壳、显示器、桩体、衔接插口、充电接口、橡胶套、挂钩柱、调节装置,充电接口嵌入安装于衔接插口表面,充电接口通过衔接插口与桩体相连接,橡胶套顶端与充电接口底端相连接,橡胶套环绕安装于挂钩柱表面,挂钩柱安装于桩体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其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充电桩,结构上设有调节装置,通过对锥把手使力带动带动环与联动杆配合带动右侧的齿轮旋转,使上方相啮合的齿轮条带动上方的移动焊接块与移动支撑杆配合顺着支撑导轨方向移动,便可带动通过移动焊接块与相焊接的桩体进行偏移。

An adjustable charging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充电桩
本技术是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属于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环境和新能源越来越重视,从而导致目前市场上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规模扩大,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电动汽车需要电力的支撑,因此充电桩的设置也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1576559.4的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包括壳体、转动设置于壳体的卷线盘、用于防止电源线绕断的滑环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卷线盘的驱动电机,所述滑环装置装设于卷线盘,所述驱动电机为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和与定子转动连接的外转子,外转子与卷线盘连接,定子与壳体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由于充电桩固定在某个位置,由于车辆较多,空间限制,车移动不到充电桩的前方,导致充电桩使用不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充电桩固定在某个位置,由于车辆较多,空间限制,车移动不到充电桩的前方,导致充电桩使用不了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其结构包括防撞外壳、显示器、桩体、衔接插口、充电接口、橡胶套、挂钩柱、调节装置,所述充电接口嵌入安装于衔接插口表面,所述充电接口通过衔接插口与桩体相连接,所述橡胶套顶端与充电接口底端相连接,所述橡胶套环绕安装于挂钩柱表面,所述挂钩柱安装于桩体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撞外壳通过桩体与挂钩柱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上表面与桩体下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柱上方设有衔接插口,所述显示器嵌入安装于防撞外壳表面,所述防撞外壳下表面与桩体上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锥把手、带动环、联动杆、齿轮、齿轮条、移动焊接块、移动支撑杆、支撑导轨,所述锥把手安装于带动环后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带动环表面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后端设有齿轮,所述带动环右侧设有齿轮并且两端通过联动杆相连接,所述齿轮上方设有齿轮条并且二者相啮合,所述移动焊接块上表面与齿轮条下表面垂直相焊接,所述移动支撑杆设有两个安装于齿轮条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支撑杆与支撑导轨上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通过防撞外壳与桩体相连接,所述衔接插口右侧表面与桩体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焊接块上表面与桩体下表面相焊接,所述齿轮条通过移动焊接块与桩体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桩体采用304不锈钢,耐腐蚀。进一步地,所述防撞外壳采用铝合金,硬度高。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充电桩,结构上当充电桩与需要充点电的车辆的相对的空间过窄时,可通过对锥把手使力带动带动环与联动杆配合带动右侧的齿轮旋转,使上方相啮合的齿轮条带动上方的移动焊接块与移动支撑杆配合顺着支撑导轨方向移动,便可带动通过移动焊接块与相焊接的桩体进行偏移充电桩使用不了,在由充电接口与需要充点电的车辆连接进行充电。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锥把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锥把手左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防撞外壳-1、显示器-2、桩体-3、衔接插口-4、充电接口-5、橡胶套-6、挂钩柱-7、调节装置-8、锥把手-801、带动环-802、联动杆-803、齿轮-804、齿轮条-805、移动焊接块-806、移动支撑杆-807、支撑导轨-80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充电桩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防撞外壳1、显示器2、桩体3、衔接插口4、充电接口5、橡胶套6、挂钩柱7、调节装置8,所述充电接口5嵌入安装于衔接插口4表面,所述充电接口5通过衔接插口4与桩体3相连接,所述橡胶套6顶端与充电接口5底端相连接,所述橡胶套6环绕安装于挂钩柱7表面,所述挂钩柱7安装于桩体3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撞外壳1通过桩体3与挂钩柱7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8上表面与桩体3下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柱7上方设有衔接插口4,所述显示器2嵌入安装于防撞外壳1表面,所述防撞外壳1下表面与桩体3上表面相贴合,所述调节装置8包括锥把手801、带动环802、联动杆803、齿轮804、齿轮条805、移动焊接块806、移动支撑杆807、支撑导轨808,所述锥把手801安装于带动环802后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带动环802表面设有联动杆803,所述联动杆803后端设有齿轮804,所述带动环802右侧设有齿轮804并且两端通过联动杆803相连接,所述齿轮804上方设有齿轮条805并且二者相啮合,所述移动焊接块806上表面与齿轮条805下表面垂直相焊接,所述移动支撑杆807设有两个安装于齿轮条805左右两侧,所述移动支撑杆807与支撑导轨808上表面相贴合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显示器2通过防撞外壳1与桩体3相连接,所述衔接插口4右侧表面与桩体3相连接,所述移动焊接块806上表面与桩体3下表面相焊接,所述齿轮条805通过移动焊接块806与桩体3相连接,所述桩体3采用304不锈钢,耐腐蚀,所述防撞外壳1采用铝合金,硬度高。本专利所说的,所述显示器2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所述齿轮804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在进行使用时,当充电桩与需要充点电的车辆的相对的空间过窄时,可通过对锥把手801使力带动带动环802与联动杆803配合带动右侧的齿轮804旋转,使上方相啮合的齿轮条805带动上方的移动焊接块806与移动支撑杆807配合顺着支撑导轨808方向移动,便可带动通过移动焊接块806与相焊接的桩体3进行偏移充电桩使用不了,在由充电接口5与需要充点电的车辆连接进行充电。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由于充电桩固定在某个位置,由于车辆较多,空间限制,车移动不到充电桩的前方,导致充电桩使用不了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当充电桩与需要充点电的车辆的相对的空间过窄时,可通过对锥把手使力带动带动环与联动杆配合带动右侧的齿轮旋转,使上方相啮合的齿轮条带动上方的移动焊接块与移动支撑杆配合顺着支撑导轨方向移动,便可带动通过移动焊接块与相焊接的桩体进行偏移充电桩使用不了,在由充电接口与需要充点电的车辆连接进行充电。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防撞外壳(1)、显示器(2)、桩体(3)、衔接插口(4)、充电接口(5)、橡胶套(6)、挂钩柱(7)、调节装置(8),所述充电接口(5)嵌入安装于衔接插口(4)表面,所述充电接口(5)通过衔接插口(4)与桩体(3)相连接,所述橡胶套(6)顶端与充电接口(5)底端相连接,所述橡胶套(6)环绕安装于挂钩柱(7)表面,所述挂钩柱(7)安装于桩体(3)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撞外壳(1)通过桩体(3)与挂钩柱(7)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8)上表面与桩体(3)下表面相贴,所述显示器(2)嵌入安装于防撞外壳(1)表面,所述防撞外壳(1)下表面与桩体(3)上表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防撞外壳(1)、显示器(2)、桩体(3)、衔接插口(4)、充电接口(5)、橡胶套(6)、挂钩柱(7)、调节装置(8),所述充电接口(5)嵌入安装于衔接插口(4)表面,所述充电接口(5)通过衔接插口(4)与桩体(3)相连接,所述橡胶套(6)顶端与充电接口(5)底端相连接,所述橡胶套(6)环绕安装于挂钩柱(7)表面,所述挂钩柱(7)安装于桩体(3)左侧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防撞外壳(1)通过桩体(3)与挂钩柱(7)相连接,所述调节装置(8)上表面与桩体(3)下表面相贴,所述显示器(2)嵌入安装于防撞外壳(1)表面,所述防撞外壳(1)下表面与桩体(3)上表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合并且通过滑动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挂钩柱(7)上方设有衔接插口(4),所述调节装置(8)包括锥把手(801)、带动环(802)、联动杆(803)、齿轮(804)、齿轮条(805)、移动焊接块(806)、移动支撑杆(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榆又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欣久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