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胜诒专利>正文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652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国飞龙。中国龙模型的龙头安装在无人机上。整个中国龙模型是使用总重量在无人机举升能力范围内的材料建造的。龙的龙身构造成柔性的。无人机飞行时,龙头将与无人机一起飞行。无人机飞行时,与无人机相连的龙身将被提起并继续被无人机拉动。由于龙的龙身是灵活的,因此龙的龙身在空中飞行时会自然移动。

A method of flying Chinese Drag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国模型龙
,具体涉及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舞龙是一种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舞蹈和表演。像舞狮一样,在节日庆典中最常见。舞龙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舞者所表演,他们使用沿着龙身身长,以规则间隔放置的杆子操纵龙那长而灵活的龙身。舞者们以蜿蜒起伏的方式模拟了人们想象的龙动作。但是由于舞龙需要一组舞者,以致舞龙活动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执行起来很昂贵。此外,由一群舞者用杆子操纵龙,舞龙表演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应有的印象,那就是龙是一个独立的生物,它会自行移动。舞龙也不能表演龙在空中飞舞。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中国龙:CN105173080B和CN1129539C。这两种现有技术需要构建起重系统以支持中国龙的飞行。它们都需要该领域技术人员构建电子控制系统来操纵中国龙身内的不同部分。中国龙的举升机制是从无开始,通过在中国龙的龙头或龙身的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的部件而构建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该飞行中国龙是通过利用自备飞行功能的电子控制无人机的提升能力在空中飞行。飞翔的中国龙可以在空中进行各种动作,这是传说中的中国龙可以执行的动作。飞舞的中国龙可以用来代替舞龙表演中使用的龙。这样就可以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控制中国龙进行舞龙表演。如果在飞行中的中国龙中使用的无人机是预先编程的,则有可能进行无人值守的龙舞表演。舞龙中使用的龙的最大限制之一是龙根本不会飞。当这条飞舞的中国龙在舞龙中使用时,消除了这一限制。优选地,飞行的中国龙的头安装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上。选择电子控制的无人机时,其举升能力要比举升自身和飞行中的龙的整个龙身更大。建造完毕的灵活中国飞龙身,将被连接到所构造的中国飞龙头。飞行的中国龙头跟随已安装的无人机的移动而移动,实际上是拉动了与飞行的中国龙头相连的飞行的中国龙的龙身。优选地,灵活的飞行中国龙身是通过将鳞片层连接在一起构建而成。当龙身被飞舞的中国龙头拉向一定方向时,鳞片的任何两层之间的距离可能会缩小或扩大。随着灵活的龙身跟随无人机的飞行并穿过空中,灵活的飞行中国龙身将在空中自然弯曲,展示出自然的飞行运动。优选地,背鳍沿着飞行中国龙身的顶部相连。背鳍在龙身顶部引入了重量。为了使飞龙在空中飞行时的大部分时间里使背鳍朝上,飞龙的四肢将被连接到飞龙身的下半部,这四肢必须被造成具有大于背鳍的总重量的重量。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重量关系,以确保龙的龙身足够轻以便无人机将其从地面抬起并执行飞行运动,这类似于人们从媒体上看到的中国龙的动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飞行中国龙利用现成的飞行电子控制无人机的举升系统。这减少了为龙制造专门的举升系统的成本和工作量,从而使最终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更实惠。所公开的结构和步骤使得不知道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人能够通过利用现成的飞行无人机来建造飞行中国龙。这就消除了正确安排各种零件以形成龙的整个提升系统的要求和困难。在将中国飞龙建在通用无人机上的实施例中,无人机的控制和操作与通用无人机相同,从而使用户操作飞行的中国龙相对容易。飞行中国龙也可以制造成适合现有的标准尺寸的无人机,使其对更大的消费群体更实惠和可销售,因为消费者可以重新使用他们原有的无人机。飞行中国龙易于理解,建造和操作,制造成本较低,使其价格处于大众消费群体可承受的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展示了整个飞行中国龙的各个部分;图2展示了正在飞行中国龙的内部构造;图3A展示出了现成的飞行无人机结构;图3B展示了将框架构造并安装到无人机后的不同方向视图;图3C展示了将框架构造并安装到无人机后的不同方向视图;图4A展示了安装在框架上的龙头的不同方向视图;图4B图中展示了龙头的俯视图;图4C展示了安装在框架上的龙头的不同方向视图;图5A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上下摆动;图5B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上下摆动;图6A展示无人机后部的横置长细棒如何阻止龙体进入无人机桨叶的旋转区域;图6B展示无人机后部的横置长细棒如何阻止龙体进入无人机桨叶的旋转区域;图7展示了连接到长纱网的龙鳞层的3d视图;图8展示了一系列龙鳞层,这些龙鳞层相互串联以形成飞行中国龙的龙身;图9A示出了两种类型的龙鳞层;图9B示出了被另一层鳞片覆盖的一层鳞片的面积;图10A示出了如何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图10B示出了如何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图10C示出了如何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图11A示出了如何由来自鳞片层的不同侧的两个背鳍构造成一背鳍;图11B示出了如何由来自鳞片层的不同侧的两个背鳍构造成一背鳍;图11C示出了如何由来自鳞片层的不同侧的两个背鳍构造成一背鳍;图12展示出了形成飞行中国龙龙身的底部的鳞片层的结构;图13展示了形成龙身底部的鳞片层的两侧;图14A展示出了鳞片层的两侧如何在龙身的底部连接;图14B展示出了鳞片层的两侧如何在龙身的底部连接;图14C展示出了鳞片层的两侧如何在龙身的底部连接;图15A展示出了四肢连接到龙身的位置;图15B展示出了四肢连接到龙身的位置;图16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尾巴;图17A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左右摆动;图17B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左右摆动;图18A展示出了鳞片层和连续的鳞片层层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及这些距离如何使龙身的一侧收缩;图18B展示出了鳞片层和连续的鳞片层层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及这些距离如何使龙身的一侧收缩;图18C展示出了鳞片层和连续的鳞片层层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及这些距离如何使龙身的一侧收缩;图19A展示出了当龙身上下弯曲时龙身的背鳍之间的间隙如何广大和收缩;图19B展示出了当龙身上下弯曲时龙身的背鳍之间的间隙如何广大和收缩;图20A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各种动作;图20B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各种动作;图20C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各种动作;图21A展示出了用于形成龙身的圆柱形状的一系列环;图21B展示出了用于形成龙身的圆柱形状的一系列环;图22展示出了鳞片层被固定在围绕整个龙身的单层纱布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第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飞行的中国龙的龙头安装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上;与所述龙头相连的龙身;连接到所述龙身的多个龙肢;所述无人机将飞行所述龙头,并依次拉动所述龙身和所述龙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8 MY PI20180030201.一种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飞行的中国龙的龙头安装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上;与所述龙头相连的龙身;连接到所述龙身的多个龙肢;所述无人机将飞行所述龙头,并依次拉动所述龙身和所述龙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身包含多个鳞片层,以及用于将所述鳞片层的每个单独层连接到所述鳞片层内的下一个单独层的装置,以使所述龙身能向不同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层包含沿着所述龙身的顶部连接在所述鳞片层上的多个背鳍,以及用于将所述背鳍连接到所述鳞片层以制成所述龙身的装置,使所述龙身能向不同方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层还包括用于将底部的一侧连接到所述鳞片层的底部的另一侧上的装置,以使得所述龙身的底部能够打开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在顶部和底部包含开放区域,以允许由所述无人机产生的空气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胜诒范贵诒
申请(专利权)人:范胜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马来西亚;MY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