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管上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635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管上料系统,包括:塑管上料装置,塑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随动伸缩气缸、第一转动轴、转轴连接块及第二转动轴,随动伸缩气缸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轴转动;上料纵移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及升降连接板,第一升降气缸用于驱动升降连接板的第一端升降,升降连接板第一端开设有转轴孔,第二转动轴穿过转轴孔后与塑管夹持机构相连接;升降连接板的第二端与随动伸缩气缸可转动连接。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塑管上料系统,塑管夹持机构将同时下降并旋转,相对于先旋转再下降或者先下降再旋转,节省了时间,保证了塑管的上料效率。

A feeding system for plastic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管上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接头组装设备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塑管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设备中需要多种多样的连接配件,其中接头就属于比较常见的;而接头又包括很多种,比如过滤用塑管接头及90°配蓝盖接头等等。要实现过滤用塑管接头的自动或半自动装配,至少要完成塑管的自动上料,由于塑管需要在竖直状态下才能更为便于压入海绵,但塑管进行竖直输送的难度过大,因此,需要一个翻转结构将塑管由横置状态翻转成竖置状态,同时,还需要进行该翻转结构的横移及纵移,若采用现有技术中互不联动的横向移载机构、纵向移载机构及翻转机构,则塑管的上料效率较低,导致过滤用塑管接头的装配效率较低。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管上料系统,旨在保证塑管的上料效率,为过滤用塑管接头的机械化装配提供基础条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塑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管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塑管上料装置,所述塑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所述上料纵移机构与上料横移机构相连接,所述塑管夹持机构与上料旋转机构相连接;/n所述上料旋转机构包括:随动伸缩气缸及第二转动轴,所述随动伸缩气缸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轴转动;/n所述上料纵移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及升降连接板,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用于驱动升降连接板的第一端升降,所述升降连接板第一端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转轴孔后与所述塑管夹持机构相连接;升降连接板的第二端与随动伸缩气缸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管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塑管上料装置,所述塑管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横移机构、上料纵移机构、上料旋转机构及塑管夹持机构,所述上料纵移机构与上料横移机构相连接,所述塑管夹持机构与上料旋转机构相连接;
所述上料旋转机构包括:随动伸缩气缸及第二转动轴,所述随动伸缩气缸用于驱动第二转动轴转动;
所述上料纵移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气缸及升降连接板,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用于驱动升降连接板的第一端升降,所述升降连接板第一端开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转轴孔后与所述塑管夹持机构相连接;升降连接板的第二端与随动伸缩气缸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管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伸缩气缸与第二转动轴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转动轴及转轴连接块,所述随动伸缩气缸、第一转动轴、转轴连接块及第二转动轴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管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缘固定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呈相对设置有固定平面的圆柱形,万向球的外侧面呈两端阶段的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管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连接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及第二限位块用于将所述转轴连接块的可转动角度限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兴徐结兵于海滨陶基祥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永胜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