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34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包括顶板、内顶板、背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左门板、右门板、前框,侧板与顶板互相配合结构,可以在一块薄铁板冲压加工,成本低,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准确,可以完成侧板的三维定位,整个组成构件简单可靠,加工量少,成本低,外观美观大方;通过左侧板形成的“U”型槽做为背板插入槽,将背板左折边的左侧插入,结构简单可靠,外观美观无加工面、加工成本低;减少了前框的边的尺寸,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节约了原材料。

A thin edge file cabinet with less seams and good flat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办公文件柜领域技术,特别是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
技术介绍
文件柜和档案柜用于存放文件,广泛应用于各单位;文件柜一般主要由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背板、左右门、前框等组成,但是现有的文件柜中的组成一般都是由铁皮板冲压、折弯后,焊接或者铆接制成。现在,由于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在冲压、折弯过程中很难自动化,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操作,导致很多家具厂的焊接或者铆接工序,成为影响产能的瓶颈工序。而且,由于焊接或者铆接工序中,工人的熟练程度对冲压产品的质量和可装配性影响很大,还容易造成脱焊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性能的稳定。而且,随着社会进步,对于原料消耗、产品美观等方面,社会也提出了要求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技术要求,消费者也要求看到更美观的产品,对办公家具的品质和细节的要求更加精细化。例如,要求减轻重量、使用更薄的铁皮,外观上减少可视的加工面。避免棱角等,这都对办公文件柜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其特征是:包括顶板(1)、内顶板(2)、背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底板(6)、左门板(7)、右门板(8)、前框(9);其中:/n顶板(1)位于文件柜的顶部,包括矩形的顶板主体(101)、顶板左折边(102)、顶板右折边(103)、顶板加强板(104)、顶板装饰折边(105)、顶板前折边(108)和顶板后折边(109);顶板左折边(102)、顶板右折边(103)、顶板前折边(108)和顶板后折边(109)与顶板主体(101)为一体结构,由一块第一薄铁板钣金加工而成;/n顶板左折边(102)和顶板右折边(103)设置在顶板主体(101)的左右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缝少平整性好的薄边文件柜,其特征是:包括顶板(1)、内顶板(2)、背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底板(6)、左门板(7)、右门板(8)、前框(9);其中:
顶板(1)位于文件柜的顶部,包括矩形的顶板主体(101)、顶板左折边(102)、顶板右折边(103)、顶板加强板(104)、顶板装饰折边(105)、顶板前折边(108)和顶板后折边(109);顶板左折边(102)、顶板右折边(103)、顶板前折边(108)和顶板后折边(109)与顶板主体(101)为一体结构,由一块第一薄铁板钣金加工而成;
顶板左折边(102)和顶板右折边(103)设置在顶板主体(101)的左右方向,由第一薄铁板在顶板主体(10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冲压并向内折合而成;顶板左折边(102)和顶板右折边(103)的长度小于顶板主体(101)的宽度,在顶板左折边(102)、顶板右折边(103)两端和顶板主体(101)之间形成四个对称的避让槽(1013),避让槽(1013)外侧与顶板主体之间的为顶板装饰边(105);顶板左折边(10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侧板固定孔(106)和至少一个侧板限位槽(107);
侧板固定孔(106)包括一个矩形槽孔(1011)和一个圆形槽孔(1012),圆形槽孔(1012)的直径大于侧板固定凸件(406)的直径,从而使得侧板固定凸件(406)可以插入圆形槽孔(1012);
矩形槽孔(1011)的宽度小于侧板固定凸件(406)直径;
侧板限位槽(107)用于容纳侧板限位片(407),使得侧板限位片(407)弯折插入侧板限位槽(107)后,左侧板(4)被侧板限位槽(107)在左右方向得到限位,从而使得左侧板(4)与顶板(1)完全固定在一起;
顶板左折边(102)、顶板右折边(103)与顶板主体(101)之间留有与左侧板(4)厚度一致或者略大于左侧板(4)厚度的第一安装缝,使得侧板固定凸件(406)可以插入第一安装缝内;
顶板前折边(108)和顶板后折边(109)设置在顶板主体(101)的前后方向;顶板前折边(108)为设置在顶板主体(101)下部前端的向后的折边,并与顶板主体(101)平行;顶板前折边(108)与顶板主体(101)之间留有空间,该空间为前框插入槽,用于插入前框(9)的上框(901)的上端前折边(9012);
顶板后折边(109)与顶板主体(101)之间留有内顶板插入缝,用以将内顶板(2)的后端水平折边(205)和背板上折边(308)共同插入,使得顶板(1)、内顶板(2)、背板(3)结合在一起;
左侧板(4)包括矩形的左侧板主体(400)、左侧板上折边(401)、左侧板下折边(402)、左侧板前折边(403)、左侧板后折边(404)、底板固定条(405),其中,左侧板主体(400)、左侧板上折边(401)、左侧板下折边(402)、左侧板前折边(403)、左侧板后折边(404)为一体结构,由一块第二薄铁板钣金加工而成;
左侧板上折边(401)包括上折边主体(4011)和设置于上折边主体(4011)上的至少两个侧板固定凸件(406)、至少一个侧板限位片(407);侧板固定凸件(406)为上折边主体(4011)冲压而成的结构,包括左侧立片(4061)、右侧立片(4062)、左侧月牙形插片(4063)、右侧月牙形插片(4064),左侧立片(4061)与右侧立片(4062)之间为与上折边主体(4011)为一体结构的中间连接片(4065),左侧立片(4061)与右侧立片(4062)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矩形槽孔(1011)的宽度,使得左侧立片(4061)与右侧立片(4062)可以卡在之间得以固定;左侧月牙形插片(4063)与左侧立片(4061)连接,右侧月牙形插片(4064)与右侧立片(4062)连接,均平行于上折边主体(4011);
侧板限位片(407)的位置与侧板限位槽(107)相对应,为由上折边主体(4011)冲压出两个加工缝形成的矩形片;
左侧板上折边(401)的前后端部,设置有用于避开背板(3)和前框(9)的避让缺口;左侧板前折边(403)为第二薄铁板在向左侧板主体(400)的前缘向后侧弯折形成的左侧板主体(400)平行的与矩形折边,左侧板前折边(403)与左侧板主体(400)之间有容纳前框(9)的左框前端平折边(9037)插入的前框安装槽;
左侧板后折边(404)包括一体型的第一立折边(4041)、第二立折边(4042)、上端面内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下端面内三角板(4045)、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上端面内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下端面内三角板(4045)、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均由第二薄铁板通过钣金工艺加工而成,第一立折边(4041)与左侧板(4)的后侧相连接,与左侧板(400)主体高度一致,并与左侧板主体(400)垂直,并与第二立折边(4042)配合;第二立折边(4042)与左侧板主体(400)平行,由第二薄铁板从第一立折边(4041)边缘向内侧弯折而成;
上端面内三角板(4043)的底边与第一立折边(4041)上缘相接,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的底边与第二立折边(4042)上缘相接,均与左侧板上折边(401)位于同一平面;左侧板上折边(401)的后端,设置为(45)度切角,用以与上端面内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之间互相配合,使得上端面内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和左侧板上折边(401)尺寸和折角上互相配合,位于同一平面且互不叠加;
下端面内三角板(4045)的底边与第一立折边(4041)下缘相接,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的底边与第二立折边(4042)下缘相接,均与左侧板下折边(402)位于同一平面;
第二立折边(4042)与左侧板主体(400)之间的空间,以可以紧密插入背板(3)为原则;
左侧板下折边(402)为第二薄铁板在左侧板主体(400)下缘向右侧弯折形成的与左侧板主体(400)垂直的折边,用以对左侧板主体(400)下部进行加强;
左侧板下折边(402)的后端角度与下端面内三角板(4045)、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之间的结合,与左侧板上折边(401)相应部位一致;
底板固定条(405)为焊接固定在左侧板主体(400)下部的金属条,金属条与左侧板主体(400)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为底板左折边(603)的插入缝,将底板(6)的底板左折边(603)插边插入该插入缝内,使底板固定;
右侧板(5)与左侧板(4)对称设置;
内顶板包括由第三薄铁板一体成型的内顶板主体(201)、前端立折边(202)、前端水平折边(203)、后端立折边(204)、后端水平折边(205)、左侧立折边(206)、右侧立折边(207);
内顶板主体(201)为矩形;
前端立折边(202)为第三薄铁板沿内顶板主体(201)前端向上弯折形成的与内顶板主体(201)垂直的折边,前端立折边(20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凸起(208),用以卡入前框(9)上设置的内顶板固定槽内;
前端水平折边(203)为第三薄铁板从前端立折边(202)上缘向后钣金形成的与内顶板主体平行的折边;
后端立折边(204)为第三薄铁板沿内顶板主体(201)向上弯折形成的与内顶板主体(201)垂直的折边;
后端水平折边(205)为从后端立折边(204)上缘向后钣金形成的与内顶板主体平行的折边,后端水平折边(205)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顶板(1)的顶板后折边(109)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以保证后端水平折边(205)可以完全插入内顶板插入缝;
前端立折边(202)、后端立折边(204)、左侧立折边(206)、右侧立折边(207)的高度一致;
背板(3)包括由第四薄铁板钣金而成的一体式的矩形的背板主体(301)、背板背板上折边(304)、背板下平折边(305)、背板下直折边(308)、背板左折边(306)、背板右折边(307);以及焊接在在背板主体(301)上的底板后固定条(302)、“J”形的底部加强件(303);其中:
底板后固定条(302)焊接在背板主体(301)下部的前侧面,底板后固定条(302)与背板主体(301)之间留有间隙,用以插入底板(6)的底板后折边(602);
底部加强件(303)设置在背板主体(301)下部和后侧,并在背板主体(301)的后侧和背板主体(301)焊接在一起,用以加强背板(3)的结构强度;底部加强件(303)包括加强件后立板(3031)、加强件底板(3032)、加强件前立板(3033);其中:加强件后立板(3031)为“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郜宏武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兆信办公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