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27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包括底板,顶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上模,用于驱动上模上下移动的上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上模下方的下模,以及用于驱动下模上下移动的下驱动机构;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注塑腔,该注塑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头的容纳腔,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过线孔;上模开设有连通注塑腔的注塑孔;上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上顶杆,该上顶杆的下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顶部齐平,其上端伸出至上模上方;下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下顶杆,该下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底部齐平,其下端伸出至下模下方。该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开模时难以取出线缆接头的问题。

An injection mold for cabl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线缆接头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线缆接头(或叫插头),一般由端子头和绝缘本体组成,其中绝缘本体一般是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制造的。注塑成型时会使用注塑模具,一般的注塑模具,如图2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注塑腔3’,该注塑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头4’的容纳腔5’,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线缆6’穿过的过线孔7’;上模开设有连通注塑腔3’的注塑孔8’。注塑时,把与线缆6’连接好的端子头4’放置容纳腔5’中,线缆6’从过线孔7’穿过,然后从注塑孔8’注入熔融材料,冷却定型后开模取出线缆接头。这种注塑模具在开模时,线缆接头会粘附在上模1’或下模2’上,难以取出,影响生产效率。可见,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注塑模具开模时难以取出线缆接头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包括底板,顶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上模,用于驱动上模上下移动的上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上模下方的下模,以及用于驱动下模上下移动的下驱动机构;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注塑腔,该注塑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头的容纳腔,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过线孔;上模开设有连通注塑腔的注塑孔;上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上顶杆,该上顶杆的下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顶部齐平,其上端伸出至上模上方;下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下顶杆,该下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底部齐平,其下端伸出至下模下方。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中,所述上顶杆的下部为下大上小的截锥形;所述下顶杆的上部为上大下小的截锥形。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中,所述上顶杆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上模顶部之间设置有一根上压缩弹簧;所述下顶杆的下端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下模底部之间设置有一根下压缩弹簧。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中,所述顶板底部正对上顶杆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上缓冲块;所述底板顶部正对下顶杆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下缓冲块。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中,所述上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朝下固定在顶板上,其活塞杆与上模固连;所述下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朝上固定在底板上,其活塞杆与下模固连。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中,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对称地连接有两根导向柱,上模和下模滑动套接在该两根导向柱上。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中,顶板上正对注塑孔的位置开设有避位孔。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开模时,上模在上驱动机构作用下上移,同时,下模在下驱动机构作用下下移,当移动一定距离后,上顶杆会与顶板相抵而无法继续跟随上模上移,下顶杆会与底板相抵而无法继续跟随下模下移,此时,无论线缆接头粘附在上模或下模中,均会被其中一根顶杆顶起完成脱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开模时难以取出线缆接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文的公开提供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包括底板1,顶板2,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上模3,用于驱动上模3上下移动的上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上模下方的下模4,以及用于驱动下模4上下移动的下驱动机构;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注塑腔5,该注塑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头6的容纳腔7,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线缆8穿过的过线孔9;上模3开设有连通注塑腔5的注塑孔10;上模3滑动插接有一根上顶杆11,该上顶杆的下端延伸至注塑腔5并与注塑腔顶部齐平,其上端伸出至上模3上方;下模4滑动插接有一根下顶杆12,该下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注塑腔5并与注塑腔底部齐平,其下端伸出至下模4下方。注塑成型后进行开模时,上模3在上驱动机构作用下上移,同时,下模4在下驱动机构作用下下移,当移动一定距离后,上顶杆11会与顶板2相抵而无法继续跟随上模3上移,下顶杆12会与底板1相抵而无法继续跟随下模4下移,此时,无论线缆接头粘附在上模或下模中,均会被其中一根顶杆(上顶杆11或下顶杆12)顶起完成脱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开模时难以取出线缆接头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上顶杆11的下部为下大上小的截锥形;所述下顶杆12的上部为上大下小的截锥形。截锥形的端部一方面可避免顶杆离上模或下模,另一方面可保证顶杆与对应的滑孔之间紧密接触,从而避免注塑材料从该处溢出。优选的,所述上顶杆11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上模3顶部之间设置有一根上压缩弹簧13;所述下顶杆12的下端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下模4底部之间设置有一根下压缩弹簧14。通过上压缩弹簧13和下压缩弹簧14可保证合模后上顶杆11和下顶杆12不伸入注塑腔5内,从而避免其影响注塑正常进行。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2底部正对上顶杆11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上缓冲块15;所述底板1顶部正对下顶杆12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下缓冲块16。可避免冲击力损伤设备和线缆接头。上缓冲块15和下缓冲块16可以但不限于是橡胶块、海绵块等。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气缸17,第一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上模,用于驱动上模上下移动的上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上模下方的下模,以及用于驱动下模上下移动的下驱动机构;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注塑腔,该注塑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头的容纳腔,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过线孔;上模开设有连通注塑腔的注塑孔;上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上顶杆,该上顶杆的下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顶部齐平,其上端伸出至上模上方;下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下顶杆,该下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底部齐平,其下端伸出至下模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顶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的上模,用于驱动上模上下移动的上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上模下方的下模,以及用于驱动下模上下移动的下驱动机构;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注塑腔,该注塑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端子头的容纳腔,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线缆穿过的过线孔;上模开设有连通注塑腔的注塑孔;上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上顶杆,该上顶杆的下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顶部齐平,其上端伸出至上模上方;下模滑动插接有一根下顶杆,该下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注塑腔并与注塑腔底部齐平,其下端伸出至下模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杆的下部为下大上小的截锥形;所述下顶杆的上部为上大下小的截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接头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杆的上端设置有凸起部,该凸起部与上模顶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文厚陆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普天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