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96233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苗木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挖掘种植坑;步骤S2、在种植坑的底部和内壁分别铺设第一隔离层,再将由沸石、陶粒、蛭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填充物铺设在位于种植坑底部的第一隔离层上;步骤S3、在种植坑内安装临时隔离管件,所述临时隔离管件将种植坑的内腔分割成外腔室和内腔室,所述第一隔离层与种植坑内壁接触的部位处在外腔室中,所述内腔室处在临时隔离管件的内环中;步骤S4、沿内腔室的内壁和底壁铺设第二隔离层;步骤S5、用客土填满内腔室;步骤S6、抽出临时隔离管件,用填充物填充临时隔离管件抽离后形成的凹槽以形成完整的过滤层;步骤S7、将苗木种植到客土中。加快种植前准备工作的进度。

A method of seedling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苗木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改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苗木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盐碱对于植物体来说是仅次于干旱的第二大非生物胁迫。而我国的沿海地区易受风暴潮、盐尘、盐雾的影响,且一般地势较低,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黏重,自然脱盐率低,容易发育成为盐碱土。沿海地区大面积的盐碱土严重制约着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公告号为CN10339245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在盐碱地上造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盐碱地上挖掘种植坑;2)在种植坑的底部和内壁分别铺设两层能透水透气、隔离盐碱且不易腐烂的隔离层;3)在底部、内壁的两层隔离层之间分别设置用于吸附盐碱成分的过滤层;4)配制混合基质并填入坑中,夯实;5)栽种苗木;种植坑为圆柱状,种植坑的直径为80-120cm,深度为70-110cm;隔离层由帘状植物纤维帘组成,植物纤维帘由厚度为1-1.5cm的芦苇组成;底部的两层隔离层之间的间距为20-30cm;内壁的两层隔离层之间的间距为10-20cm;过滤层由沸石、陶粒、蛭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苗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挖掘种植坑(1);/n步骤S2、在种植坑(1)的底部和内壁分别铺设第一隔离层(8),再将由沸石、陶粒、蛭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填充物铺设在位于种植坑(1)底部的第一隔离层(8)上;/n步骤S3、在种植坑(1)内安装临时隔离管件(6),所述临时隔离管件(6)将种植坑(1)的内腔分割成外腔室(12)和内腔室(13),所述第一隔离层(8)与种植坑(1)内壁接触的部位处在外腔室(12)中,所述内腔室(13)处在临时隔离管件(6)的内环中;/n步骤S4、沿内腔室(13)的内壁和底壁铺设第二隔离层(9);/n步骤S5、用客土填满内腔室(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苗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挖掘种植坑(1);
步骤S2、在种植坑(1)的底部和内壁分别铺设第一隔离层(8),再将由沸石、陶粒、蛭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填充物铺设在位于种植坑(1)底部的第一隔离层(8)上;
步骤S3、在种植坑(1)内安装临时隔离管件(6),所述临时隔离管件(6)将种植坑(1)的内腔分割成外腔室(12)和内腔室(13),所述第一隔离层(8)与种植坑(1)内壁接触的部位处在外腔室(12)中,所述内腔室(13)处在临时隔离管件(6)的内环中;
步骤S4、沿内腔室(13)的内壁和底壁铺设第二隔离层(9);
步骤S5、用客土填满内腔室(13);
步骤S6、抽出临时隔离管件(6),用填充物填充临时隔离管件(6)抽离后形成的凹槽以形成完整的过滤层(10);
步骤S7、将苗木种植到客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苗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在临时隔离管件(6)和第二隔离层(9)之间安装可降解的网兜(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苗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抽出临时隔离管件(6)前,先将网兜(7)固定在客土中,并使网兜(7)张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苗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宁蔡曙光孙鲁君叶仙伟
申请(专利权)人: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