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20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01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与行走机构配合安装,底座上侧设有搅拌筒,底座与搅拌筒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通孔内穿过有同一根绞龙,绞龙的绞龙叶片位于搅拌筒内,底座的左侧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轴套与底座之间分别通过第二支架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外圈固定套装滚筒。本设计使得各种颗粒肥能够在搅拌筒内充分混合后再从漏料孔中掉落,同时通过第一漏料孔与第二漏料孔的不断重合与错开起到控制了颗粒肥掉入的量,通过第二转轴的转动使得搅碎叶片将土块与杂草均进行了搅碎,使其将土垄覆盖的的同时有利于农作物的栽种与生长,同时可以通过多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串联配合使用,从而起到提高施肥效率的作用。

An intelligent 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 devic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量施肥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颗粒肥在使用时大多采用深埋的方式,因为颗粒肥直接撒施在地表会有大部分直接挥发在空气中,造成了大量浪费,同时,也使得农作物的营养不足,由于农作物需要多种营养元素,现有的施肥方式一般为将需要的肥料进行混掺,然后开垄,将肥料埋入后再进行填土,需要更换不同的装置,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现有的开垄覆土装置多为将开垄产生的土块直接进行填埋,使得播种以及栽种效果不够理想,使用人工打碎土块则太过耗时耗力,且当田地里有杂草没有被除掉时,还得先进行一遍除草过程才能进行施肥,除掉的杂草由于没有处理也不能直接作为肥料放入土地中,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与行走机构配合安装,底座上侧设有搅拌筒,底座与搅拌筒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搅拌筒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一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与行走机构配合安装,底座(1)上侧设有搅拌筒(2),底座(1)与搅拌筒(2)通过第一支架(3)固定连接,搅拌筒(2)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一通孔(4),两个第一通孔(4)内穿过有同一根绞龙(5),绞龙(5)的绞龙叶片位于搅拌筒(2)内,绞龙(5)的螺旋芯轴与第一通孔(4)之间均为轴承连接,底座(1)的左侧设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由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6)两端均轴承连接有轴套(38),两个轴套(38)与底座(1)之间分别通过第二支架(39)固定连接,第一转轴(6)外圈固定套装滚筒(7),滚筒(7)中部外圈均匀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变量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与行走机构配合安装,底座(1)上侧设有搅拌筒(2),底座(1)与搅拌筒(2)通过第一支架(3)固定连接,搅拌筒(2)前后侧壁均开设第一通孔(4),两个第一通孔(4)内穿过有同一根绞龙(5),绞龙(5)的绞龙叶片位于搅拌筒(2)内,绞龙(5)的螺旋芯轴与第一通孔(4)之间均为轴承连接,底座(1)的左侧设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由动力装置驱动,第一转轴(6)两端均轴承连接有轴套(38),两个轴套(38)与底座(1)之间分别通过第二支架(39)固定连接,第一转轴(6)外圈固定套装滚筒(7),滚筒(7)中部外圈均匀固定安装数根铲刀(8),滚筒(7)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绞龙(5)的前后端通过第一皮带轮组件(20)相连,搅拌筒(2)的底部均匀开设数个第一漏料孔(9),搅拌筒(2)的底部固定安装盛料筒(10),盛料筒(10)的底板向左下方倾斜,盛料筒(10)的左下角处开设有第四通孔(36),第四通孔(36)内固定安装出料管(37),出料管(37)朝左下方倾斜,出料管(37)的上端固定安装在第四通孔(36)内,出料管(37)的下端位于铲刀(8)与底座(1)之间,盛料筒(10)左右侧壁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朝向内侧的第一弹性伸缩杆(11),两根弹性伸缩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块横板(12),横板(12)顶面与搅拌筒(2)的底面接触配合,横板(2)对应第一漏料孔(9)一一开设有第二漏料孔(13)与其配合,横板(12)底部固定安装环形板(14),盛料筒(10)底部中心处开设第二通孔(15),第二通孔(15)内轴承连接有竖向的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顶部设有横向的第二弹性伸缩杆(17),第二弹性伸缩杆(17)的固定套左端与第二转轴(16)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伸缩杆(17)的两端均安装滚轮(18),滚轮(18)的外侧均与环形板(14)的内侧壁接触配合,第一支架(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9),电机(19)的输出轴朝下,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皮带轮组件(21)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王熙李伟王新忠李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