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08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包括左基层底板和右基层底板,左基层底板和右基层底板之间相对设置;左基层底板上设有左支撑组件,右基层底板上设有右支撑组件和尾部支撑块,尾部支撑块位于右支撑组件的右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主轴放置的稳定性,旋转主轴,配合使用现有的跳动检测仪即可检测主轴的跳动,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主轴的高精度跳动检测的要求,在主轴跳动检测领域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

A kind of high precision testing device for spindle run o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跳动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属于主轴跳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机床主轴指的是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通常由主轴、轴承和传动件(齿轮或带轮)等组成。在机器中主要用来支撑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传递运动及扭矩。除了刨床、拉床等主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床外,大多数机床都有主轴部件。主轴部件的运动精度和结构刚度是决定加工质量和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衡量主轴部件性能的指标主要有三个:旋转精度、刚度和速度适应性,以旋转精度为例,主轴旋转时出现的跳动会严重影响加工零件的精度;机床上对主轴的跳动要求极高,因此在主轴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主轴的生产质量,降低返工率以及报废率,在主轴磨削后增加了跳动检测的工序,现有对主轴径向跳动检测的方法主要分三种:1)双顶尖加紧,旋转打表检测,这种检测装置是靠顶尖安装轴承旋转,轴承游隙会影响到检测精度,不能满足超高精度检测;2)轴承V型口轴承支撑,旋转打表检测,在V型口出使用轴承,轴承游隙会影响到检测精度,不能满足超高精度检测;3)主轴竖立旋转打表检测,这种检测使主轴轴线与放置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很高,如果主轴尺寸较长,很难满足这种垂直度要求。上述三种现有的检测主轴径向跳动的方式均无法满足对主轴的高精度跳动检测,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申请人提供了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其中任意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包括左基层底板和右基层底板,左基层底板和右基层底板之间相对设置;左基层底板上设有左支撑组件,右基层底板上设有右支撑组件和尾部支撑块,尾部支撑块位于右支撑组件的右侧。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左支撑立柱,两个左支撑立柱之间的间隔小于被测主轴上半部分的直径;右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右支撑立柱,两个右支撑立柱之间的间隔小于被测主轴下半部分的直径。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立柱的高度大于右支撑立柱的高度。更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撑立柱的顶端设有坡面,右支撑立柱的顶端设有倾斜面。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坡面之间形成“V”字型槽,两个倾斜面之间形成“V字”型槽。更进一步地,所述坡面和倾斜面上均设有渗氮层。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支撑块的形状为梯形,尾部支撑块的左侧面上设有渗氮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颠覆了现有检测主轴跳动的工装结构,包括左基层底板和右基层底板,左基层底板和右基层底板之间相对设置;左基层底板上设有左支撑组件,右基层底板上设有右支撑组件和尾部支撑块,尾部支撑块位于右支撑组件的右侧,左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左支撑立柱,右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右支撑立柱,左支撑立柱的顶端设有坡面,右支撑立柱的顶端设有倾斜面,两个坡面之间和两个倾斜面之间均形成“V”字型槽,将主轴的上端放入两个坡面之间的“V”型槽内,主轴的下端放入两个倾斜面形成的“V”型槽内,主轴的末端抵住尾部支撑块的左侧面上,左支撑立柱的高度大于右支撑立柱的高度,极大的提高了主轴放置的稳定性,旋转主轴,配合使用现有的跳动检测仪即可检测主轴的跳动,该技术能够满足主轴的高精度跳动检测的要求,在主轴跳动检测领域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技术的以上和其它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易于清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左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右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7为图6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被测主轴放置在本技术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基层底板;2-右基层底板;21-位置调节螺纹孔;3-左支撑组件;31-左支撑立柱;311-坡面;4-右支撑组件;41-右支撑立柱;411-倾斜面;5-尾部支撑块;51-沉孔。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各种实施例。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全的,并将本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包括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之间相对设置;左基层底板1上设有左支撑组件3,右基层底板2上设有右支撑组件4和尾部支撑块5,尾部支撑块5位于右支撑组件4的右侧,左支撑组件3用于支撑被测主轴的上半部分,右支撑组件4用于支撑被测主轴的下半部分,尾部支撑块5用于抵住被测主轴的尾端,防止被测主轴在轴向上窜动;尾部支撑块5的位置在右基层底板2上能够进行轴向调节,具体为:在右基层底板2的轴向上设有多个位置调节螺纹孔21,且在右基层底板2上沿轴向分布,尾部支撑块5内设有沉孔51,螺杆穿过沉孔51和位置调节螺纹孔21螺纹连接将尾部支撑块5固定在右基层底板2上,需要调节尾部支撑块5的位置时,只需要按照上述固定方式手动将尾部支撑块5固定在不同位置的位置调节螺纹孔21处,即可实现尾部支撑块5的位置调节,这种设置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主轴进行测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将尾部支撑块5固定在右基层底板2的结构或方法属于常规的技术手段。所述尾部支撑块5的形状为梯形,由于被测主轴的尾端直接和尾部支撑块5的左侧面接触,在多次旋转测量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其有磨损,为了减少磨损的速度,在尾部支撑块5的左侧面上设有渗氮层,以提高尾部支撑块5左侧面的硬度,且尾部支撑块5的左侧面粗糙度为Rz4,防止过于毛糙的面对被测主轴的表面有损伤。所述左支撑组件3包括两个左支撑立柱31,两个左支撑立柱31之间的间隔小于被测主轴上半部分的直径,以方便两个左支撑立柱31支撑固定被测主轴的上半部分;右支撑组件4包括两个右支撑立柱41,两个右支撑立柱41之间的间隔小于被测主轴下半部分的直径,以便于两个右支撑立柱41支撑固定被测主轴的下端部分,左支撑立柱31以及右立柱41分别固定在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的结构(类似于尾部支撑块5固定在右基层底板2上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均属于常规的技术手段,固定的结构有很多种,本技术附图里面只是显示其中一种固定结构而已。为了防止被测主轴在旋转过程中在轴向上发生窜动,所述左支撑立柱31的高度大于右支撑立柱41的高度。如图4和5所示,所述左支撑立柱31的顶端设有坡面311,右支撑立柱41的顶端设有倾斜面411,且两个坡面311之间形成“V”字型槽,两个倾斜面411之间也形成“V字”型槽。“V”字型槽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固定主轴,满足被测主轴的跳动的高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之间相对设置;左基层底板(1)上设有左支撑组件(3),右基层底板(2)上设有右支撑组件(4)和尾部支撑块(5),尾部支撑块(5)位于右支撑组件(4)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左基层底板(1)和右基层底板(2)之间相对设置;左基层底板(1)上设有左支撑组件(3),右基层底板(2)上设有右支撑组件(4)和尾部支撑块(5),尾部支撑块(5)位于右支撑组件(4)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组件(3)包括两个左支撑立柱(31),两个左支撑立柱(31)之间的间隔小于被测主轴上半部分的直径;右支撑组件(4)包括两个右支撑立柱(41),两个右支撑立柱(41)之间的间隔小于被测主轴下半部分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准式主轴跳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立柱(31)的高度大于右支撑立柱(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诚贵
申请(专利权)人: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