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60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包括烟雾过滤部分,以及设置在烟雾过滤部分上的多个悬灸器,且每个所述的悬灸器相互独立,所述的悬灸器包括支架部分、悬灸部分,所述的悬灸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杆固定艾柱,艾柱燃烧后通过调节手柄与调节杆之间摩擦力驱动调节杆前进,进而推动艾柱在燃烧仓中的位置,保证艾柱燃烧面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燃烧位置,从而保证艾柱燃烧段与人体的距离,进而保证燃烧仓内的温度,实现自动悬灸;通过出烟管将艾柱产生的烟雾排入烟雾过滤器中进行过滤,然后再将烟雾排出,避免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排入空气中而早餐污染。利用万向支架可实现任意角度、高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任意位置悬灸的要求。

An automatic smoke cleaning and moxibus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
本技术涉及艾灸器
,尤其是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
技术介绍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在人体疾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关于艾灸方面的艾灸器具。而艾灸器具是指可随意固定在肢体上的任何部位,受灸者可自行调节艾粒与皮肤的距离的器具。现有的艾灸器具在艾柱燃烧时没有正面聚焦人体,施灸角度单一,有些穴位无法施灸,比如会阴穴、三阴交等。此外,现有的艾灸器具一般采用手动式艾柱推送或者步进电机控制推送,手动式推送操作麻烦,浪费人力和时间;步进电机控制比较机械化,然而因为人体耐受温差较大,属于模糊温度接受范围,电机无法更好地把握适应的温度点,程序设计控制无法达到设计要求,所以施灸效果并不理想。现有的艾灸器还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同时对多个不同部位进行施灸,艾灸时,艾柱燃烧的烟雾经常呛到人,而且直接排入空气中对空气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安装不方便以及不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同时对多个不同部位施灸的具有净烟功能的自动悬灸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包括烟雾过滤部分,以及设置在烟雾过滤部分上的多个悬灸器,且每个所述的悬灸器相互独立,所述的悬灸器包括支架部分、悬灸部分,所述的悬灸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所述支架部分包括连接头、万向节、连杆、万向支架、支架底座,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悬灸部分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万向支架连接,所述万向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架底座上;所述烟雾过滤部分包括出烟管、排烟管,以及烟雾过滤器,所述出烟管设置在悬灸部分上并与悬灸部分相连通,所述出烟管的另一端与排烟管相连通,所述的排烟管的另一端与烟雾过滤器连接;所述悬灸部分包括用于放置艾条或艾柱并用于与人体接触的艾灸筒体,以及设置在艾灸筒体上的艾条调节部分,所述的艾灸筒体包括后盖、中间管筒、燃烧舱,所述后盖活动连接并覆盖在中间管筒的一端,所述中间管筒用于容纳艾条或艾柱,并且所述艾柱放置于中间管筒内时艾柱与中间管筒的轴向一致,且艾柱或艾条的一端连接于艾条调节部分上;所述燃烧舱呈中空的筒状,所述燃烧舱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中间管筒的另一端;所述的艾条调节部分包括调节杆、上调节手柄、下调节手柄、调节块,所述调节杆通过开设在后盖上的孔向中间管筒和燃烧舱内延伸,所述的调节杆上套设有上调节手柄,所述的上调节手柄固定在后盖上,所述的上调节手柄与下调节手柄通过相应的连接轴铰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的下调节手柄通过一调节块与调节杆连接,所述的调节块下端的调节杆上设置有调节弹簧,通过按压上调节手柄和下调节手柄,使得下调节手柄带动调节块按压调节弹簧,从而通过调节弹簧带动调节杆向下移动,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安装有艾条或艾柱。进一步的,所述出烟管与艾柱的燃烧段之间的距离为2cm。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舱的下端还活动连接有烟灰兜。进一步的,所述的烟灰兜与燃烧舱磁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烟灰兜由兜环和滤网组成,所述滤网固定于兜环内,所述滤网由不锈钢制成,所述滤网的孔径为50目。进一步的,所述燃烧舱上与烟灰兜活动连接的一端套设有燃烧舱环,所述燃烧舱环和兜环均由磁性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杆与万向支架,以及万向支架与支架底座通过相应的T字型连接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万向支架包括2根弯折的杆,2弯折的杆通过其两端的连接孔转动连接在T字型连接件的连接轴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调节杆固定艾柱,并采用摩擦力作为动力,使得艾柱燃烧后通过调节手柄与调节杆之间摩擦力驱动调节杆前进,进而推动艾柱在燃烧仓中的位置,保证艾柱燃烧面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燃烧位置,从而保证艾柱燃烧段与人体的距离,进而保证燃烧仓内的温度,从而达到艾柱的推送目的,实现自动悬灸;(2)艾柱燃烧烟雾上升时与艾柱形成垂直90度夹角,因此本技术所选择的出烟管的位置——距离艾柱燃烧端2cm处为最佳位置,通过出烟管将艾柱产生的烟雾排入烟雾过滤器中进行过滤,然后再将烟雾排出,避免艾柱燃烧产生的烟雾直接排入空气中而早餐污染。同时保证保持艾柱的正常燃烧;(3)本技术利用万向支架可实现任意角度、高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任意位置悬灸的要求;(4)本技术可万向调整施灸角度,有效解放人力,更方便使用者操作、简单实用,且造价经济实惠,利于市场推广,而且无限接近人工悬灸效果,比人工更能达到长时间施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悬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烟雾过滤部分,2-支架部分,3-悬灸部分,11-烟雾过滤器,12-出烟管,13-排烟管,21-连接头,22-万向节,23-连杆,24-T字型连接件,25-万向支架,26-支架底座,31-后盖,32-中间管筒,33-燃烧舱,34-烟灰兜,35-调节杆,36-上调节手柄,37-下调节手柄,38-调节块,39-调节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包括烟雾过滤部分1,以及设置在烟雾过滤部分1上的多个悬灸器,本技术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悬灸器,所述的悬灸器包括支架部分2、悬灸部分3,所述的悬灸部分3设置在支架部分2上。所述烟雾过滤部1分包括出烟管12、排烟管13,以及烟雾过滤器11,所述出烟管12设置在悬灸部分3上并与悬灸部分3相连通,所述出烟管12的另一端与排烟管13相连通,所述的排烟管13的另一端与烟雾过滤器11连接,通过烟雾过滤器11将艾柱燃烧的烟雾进行过滤后再排入空气,防止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部分2包括连接头21、万向节22、连杆23、万向支架25、支架底座26,所述连接头21的一端与悬灸部分3连接,所述连接头21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22与连杆23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23的另一端与万向支架25连接,所述万向支架25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架底座26上;其中,所述的连杆23与万向支架25,以及万向支架25与支架底座26通过相应的T字型连接件24连接。所述的万向支架25包括2根弯折的杆,2弯折的杆通过其两端的连接孔转动连接在T字型连接件24的连接轴上。如图3所示,所述悬灸部分3包括用于放置艾条或艾柱并用于与人体接触的艾灸筒体,以及设置在艾灸筒体上的艾条调节部分,其中,所述的艾灸筒体包括后盖31、中间管筒32、燃烧舱33、烟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包括烟雾过滤部分,以及设置在烟雾过滤部分上的多个悬灸器,且每个所述的悬灸器相互独立,所述的悬灸器包括支架部分、悬灸部分,所述的悬灸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n所述烟雾过滤部分包括出烟管、排烟管,以及烟雾过滤器,所述出烟管设置在悬灸部分上并与悬灸部分相连通,所述出烟管的另一端与排烟管相连通,所述的排烟管的另一端与烟雾过滤器连接;/n所述支架部分包括连接头、万向节、连杆、万向支架、支架底座,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悬灸部分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万向支架连接,所述万向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架底座上;/n所述悬灸部分包括用于放置艾条或艾柱并用于与人体接触的艾灸筒体,以及设置在艾灸筒体上的艾条调节部分,/n所述的艾灸筒体包括后盖、中间管筒、燃烧舱,所述后盖活动连接并覆盖在中间管筒的一端,所述中间管筒用于容纳艾条或艾柱,并且所述艾柱放置于中间管筒内时艾柱与中间管筒的轴向一致,且艾柱或艾条的一端连接于艾条调节部分上;所述燃烧舱呈中空的筒状,所述燃烧舱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中间管筒的另一端;/n所述的艾条调节部分包括调节杆、上调节手柄、下调节手柄、调节块,所述调节杆通过开设在后盖上的孔向中间管筒和燃烧舱内延伸,所述的调节杆上套设有上调节手柄,所述的上调节手柄固定在后盖上,所述的上调节手柄与下调节手柄通过相应的连接轴铰接在一起,并且所述的下调节手柄通过一调节块与调节杆连接,所述的调节块下端的调节杆上设置有调节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净烟悬灸器,包括烟雾过滤部分,以及设置在烟雾过滤部分上的多个悬灸器,且每个所述的悬灸器相互独立,所述的悬灸器包括支架部分、悬灸部分,所述的悬灸部分设置在支架部分上;
所述烟雾过滤部分包括出烟管、排烟管,以及烟雾过滤器,所述出烟管设置在悬灸部分上并与悬灸部分相连通,所述出烟管的另一端与排烟管相连通,所述的排烟管的另一端与烟雾过滤器连接;
所述支架部分包括连接头、万向节、连杆、万向支架、支架底座,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悬灸部分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万向支架连接,所述万向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架底座上;
所述悬灸部分包括用于放置艾条或艾柱并用于与人体接触的艾灸筒体,以及设置在艾灸筒体上的艾条调节部分,
所述的艾灸筒体包括后盖、中间管筒、燃烧舱,所述后盖活动连接并覆盖在中间管筒的一端,所述中间管筒用于容纳艾条或艾柱,并且所述艾柱放置于中间管筒内时艾柱与中间管筒的轴向一致,且艾柱或艾条的一端连接于艾条调节部分上;所述燃烧舱呈中空的筒状,所述燃烧舱的一端活动连接于中间管筒的另一端;
所述的艾条调节部分包括调节杆、上调节手柄、下调节手柄、调节块,所述调节杆通过开设在后盖上的孔向中间管筒和燃烧舱内延伸,所述的调节杆上套设有上调节手柄,所述的上调节手柄固定在后盖上,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蔚陈启乾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