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涉及婴儿学步车领域,该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本体,所述学步车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圆槽的内壁与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板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杆和圆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圆杆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轴、活动杆、卡块和插杆,解决了目前常见带摇摇车功能的婴儿学步车在使用时,需要分别转动下盘两侧的弧形杆,才可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无法一次转动即可实现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
A new type of baby wal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学步车
,具体为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
技术介绍
婴儿学步车主要用于婴儿的学步,有些婴儿学步车为了增加其自身的功能性,将婴儿学步车设计成可转变为摇摇车,增加婴儿学步车的功能性,带有摇摇车功能的婴儿学步车主要由上盘、下盘和折叠杆组成,上盘和下盘之间通过折叠杆进行连接,下盘的底部具有万向轮,方便婴儿学步车的移动,下盘上具有按钮,按动按钮使下盘上的弧形杆的弧面即可转动至底部,从而使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目前常见带摇摇车功能的婴儿学步车在使用时,需要双手同时按压下盘上的按钮,将婴儿学步车抬起,转动下盘上的弧形杆,将弧形杆的弧形面转动至婴儿学步车的底部,一侧转动完成后,再使用同样的方法转动另一侧的弧形杆,才可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时,需要抬起两次婴儿学步车,转动两次弧形杆,才可完成,无法一次转动即可实现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解决了目前常见带摇摇车功能的婴儿学步车在使用时,需要分别转动下盘两侧的弧形杆,才可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无法一次转动即可实现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本体,所述学步车本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圆槽的内壁与转轴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板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杆和圆杆,所述固定杆位于圆杆的左侧,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槽的右侧,所述固定杆的表面与第一卡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的相对面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圆槽和通槽,所述第二圆槽位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所述第二圆槽的内壁与圆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通槽位于第一卡槽的左侧,所述学步车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与第二卡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左侧设置有U形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镶嵌有加强件,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杆的底部和限位块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所述学步车本体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插杆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插杆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插杆的一端与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滑槽的内壁开设有方槽,所述方槽位于插杆的左侧,所述活动块的表面与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学步车本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横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内壁均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固定杆和卡块的表面均与橡胶垫的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加强件包括金属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金属板的顶部,所述金属板和连接杆均镶嵌在活动杆的底部,所述金属板的底部与橡胶垫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U形杆的表面设置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厚度为四至七毫米。优选的,所述插杆远离弹簧的一端呈半球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转轴、活动杆、卡块和插杆,在使用时,握住U形杆转动活动板,使固定杆与第二卡槽分离并转动卡在第一卡槽中,用手捏住两个活动块,使插杆与活动杆上的通槽分离,即可握住活动板转动活动杆,将活动杆转动至学步车本体的底部并使卡块卡在第二卡槽中,即可将学步车本体转变为摇摇车,只需抬起一次学步车本体,转动一次即可将学步车本体转变为摇摇车,达到了将学步车本体转变为摇摇车更加方便的效果,解决了目前常见带摇摇车功能的婴儿学步车在使用时,需要分别转动下盘两侧的弧形杆,才可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无法一次转动即可实现将婴儿学步车转变为摇摇车,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强件和耐磨垫,加强件用于增加活动杆的结构强度,耐磨垫使活动杆转动至学步车本体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时更加耐磨,从而提高活动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轴位置处俯视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插杆位置处俯视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杆展开结构示意图。图中:1、学步车本体;2、第一圆槽;3、转轴;4、活动杆;5、活动板;6、固定杆;7、圆杆;8、第一卡槽;9、第二卡槽;10、第二圆槽;11、通槽;12、卡块;13、U形杆;14、加强件;1401、金属板;1402、连接杆;15、限位块;16、耐磨垫;17、固定块;18、滑槽;19、插杆;20、弹簧;21、活动块;22、方槽;23、橡胶垫;24、海绵垫;25、横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本体1,学步车本体1由上盘、下盘和折叠杆组成,上盘和下盘之间通过折叠杆进行连接,按动折叠杆上的两个按钮,即可对学步车本体1进行折叠,学步车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槽2,第一圆槽2设置在下盘的内壁,下盘的俯视截面图呈U形,第一圆槽2、下盘和卡块12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进行制造,第一圆槽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圆槽2的内壁与转轴3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转轴3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活动杆4为弧形杆,活动杆4转动至学步车本体1的底部时,活动杆4的弧形面接触地面,转轴3、活动杆4、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第二圆槽10和通槽11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进行制造,两个活动杆4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板5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活动板5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杆6和圆杆7,活动板5、固定杆6、圆杆7和U形杆13可通过注塑一体方式进行制造,固定杆6位于圆杆7的左侧,活动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8和第二卡槽9,第二卡槽9位于第一卡槽8的右侧,固定杆6的表面与第一卡槽8的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活动杆4的相对面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圆槽10和通槽11,第二圆槽10位于第一卡槽8与第二卡槽9之间,第二圆槽10的内壁与圆杆7的表面活动连接,通槽11位于第一卡槽8的左侧,学步车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2,卡块12的表面与第二卡槽9的内壁活动连接,活动板5的左侧设置有U形杆13。活动杆4的底部镶嵌有加强件14,加强件14用于增加活动杆4的结构强度,提高活动杆4的使用寿命,活动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活动杆4的底部和限位块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16,耐磨垫16由橡胶制成,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学步车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槽(2),所述第一圆槽(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圆槽(2)的内壁与转轴(3)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3)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两个所述活动杆(4)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板(5)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杆(6)和圆杆(7),所述固定杆(6)位于圆杆(7)的左侧,所述活动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8)和第二卡槽(9),所述第二卡槽(9)位于第一卡槽(8)的右侧,所述固定杆(6)的表面与第一卡槽(8)的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4)的相对面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圆槽(10)和通槽(11),所述第二圆槽(10)位于第一卡槽(8)与第二卡槽(9)之间,所述第二圆槽(10)的内壁与圆杆(7)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通槽(11)位于第一卡槽(8)的左侧,所述学步车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表面与第二卡槽(9)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左侧设置有U形杆(13);/n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镶嵌有加强件(14),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和限位块(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16),所述学步车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内壁与插杆(19)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插杆(19)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远离插杆(19)的一端与滑槽(1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杆(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21),所述滑槽(18)的内壁开设有方槽(22),所述方槽(22)位于插杆(19)的左侧,所述活动块(21)的表面与方槽(2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学步车本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横杆(25)的两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摇马婴儿学步车,包括学步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学步车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圆槽(2),所述第一圆槽(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圆槽(2)的内壁与转轴(3)的表面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3)的相对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两个所述活动杆(4)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板(5)的正面和背面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正面和背面均分别设置有固定杆(6)和圆杆(7),所述固定杆(6)位于圆杆(7)的左侧,所述活动杆(4)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8)和第二卡槽(9),所述第二卡槽(9)位于第一卡槽(8)的右侧,所述固定杆(6)的表面与第一卡槽(8)的内壁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活动杆(4)的相对面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圆槽(10)和通槽(11),所述第二圆槽(10)位于第一卡槽(8)与第二卡槽(9)之间,所述第二圆槽(10)的内壁与圆杆(7)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通槽(11)位于第一卡槽(8)的左侧,所述学步车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2),所述卡块(12)的表面与第二卡槽(9)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左侧设置有U形杆(13);
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镶嵌有加强件(14),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所述活动杆(4)的底部和限位块(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垫(16),所述学步车本体(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的内壁与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超,
申请(专利权)人:王庆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