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遮阳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445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0:46
一种手推遮阳伞,包括伞杆、上伞巢、下伞巢、长伞骨和第一短伞骨,上伞巢活动地固定在伞杆的顶端,下伞巢活动设置在伞杆上,长伞骨的上端安装在上伞巢上,第一短伞骨的下端安装在下伞巢上,第一短伞骨的上端与长伞骨的中部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上、下伞巢的上方设有第一挡圈,第一挡圈固定在伞杆上、位于伞面撑开时下伞巢上移到位的位置,下伞巢的下端连接有把手,下伞巢内设有与第一挡圈配合锁定或脱开的把手操作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开伞和收伞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增设了伞盘与第二短伞骨,大大增加了伞面的支撑力度,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A hand push sunsh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推遮阳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伞,具体涉及一种手推遮阳伞。
技术介绍
遮阳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具,广泛用于广场、海滩、公园及庭院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乘凉空间。现有的遮阳伞其结构一般由伞杆、伞骨架和伞布组成,伞骨架连接于伞杆的顶部,伞杆主要对伞骨架起支撑作用,伞布连接于伞骨架上,将伞骨架撑开,伞布也随着被撑开,从而使遮阳伞被打开。由于室外使用的大型遮阳伞通常很大而且很高,因而一般在遮阳伞上还有安装拉索结构,即在伞骨架上固定绳索,绳索的另一端通到伞杆的绞盘上,使用时,摇动绞盘的摇手,拉动绳索,使伞骨架上升以打开遮阳伞,由于绞盘运行速度慢,因而开启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使用也很不方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伞收合省力、调节固定方便的遮阳伞是未来遮阳伞的发展趋势。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020300132的中国专利《手推式升降遮阳伞》,包括伞架、伞杆、拉杆、手柄组件和齿条;所述的伞架包括上伞盘、伞骨、撑骨、下伞盘,上伞盘与伞骨相连,撑骨连接在伞骨和下伞盘间,下伞盘与伞杆固定;的手柄组件包括手柄主体、弹簧、按钮,手柄主体为中空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推遮阳伞,包括伞杆、上伞巢、下伞巢、长伞骨和第一短伞骨,上伞巢通过活动顶杆可上下升降地设置在伞杆的顶端,下伞巢活动地套设在伞杆上,长伞骨的上端安装在上伞巢上,第一短伞骨的下端安装在下伞巢上,第一短伞骨的上端与长伞骨的中部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在下伞巢的上方设有第一挡圈,第一挡圈固定在伞杆上、位于伞面撑开时下伞巢上移基本到位的位置,下伞巢的下端连接有把手,下伞巢内设有与第一挡圈配合锁定或脱开的把手操作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推遮阳伞,包括伞杆、上伞巢、下伞巢、长伞骨和第一短伞骨,上伞巢通过活动顶杆可上下升降地设置在伞杆的顶端,下伞巢活动地套设在伞杆上,长伞骨的上端安装在上伞巢上,第一短伞骨的下端安装在下伞巢上,第一短伞骨的上端与长伞骨的中部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在下伞巢的上方设有第一挡圈,第一挡圈固定在伞杆上、位于伞面撑开时下伞巢上移基本到位的位置,下伞巢的下端连接有把手,下伞巢内设有与第一挡圈配合锁定或脱开的把手操作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操作机构包括第二挡圈和套环,把手呈圆套状可上下移动并限位转动地套设在伞杆上,把手的上端与下伞巢内的套环相连接并可带动套环转动,下伞巢的上端设有供第一挡圈插入的环形间隙,第二挡圈可左右滑动地限位设置在下伞巢内位于套环的上方,第一挡圈的下部外周凹设有环形卡槽,第二挡圈的上端左侧凸设与环形卡槽配合卡接的卡块,在第二挡圈的卡块对角位置设置有锁定块,当下伞巢向上移动到位时,通过卡块与环形卡槽的配合与第一挡圈锁定,实现开伞后锁定;套环的上端凸设有可推动第二挡圈的凸台,当转动把手,套环转动,凸台转至第二挡圈的右侧时,凸台挤压锁定块使第二挡圈向左移动,卡块从第一挡圈的环形卡槽脱离,实现伞面的收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推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圈的下端呈便于插入下伞巢的锥台状结构,第二挡圈的左侧的外壁面凸设有一弹簧柱,一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弹簧柱上,一端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腾魄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