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33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包括种植槽、蓄水孔、挡水墙、缓冲槽和加强筋,所述种植槽与水平面垂直,沿坡面平行于水平面延伸,所述蓄水孔位于种植槽底部,在种植槽底部垂直水平面向下钻孔所得,所述挡水墙位于种植槽下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缓冲槽位于种植槽上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加强筋位于挡水墙内,与水平面垂直,连接坡面和挡水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整体绿化成本低,且对于坡下存在开采作业的坡面,不影响正常开采作业,绿化后的边坡稳定性高,1年后植被覆盖率100%,且后期植被维护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A green planting structure for high and steep rock sl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陡岩质边坡绿化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
技术介绍
矿产资源的开采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会不同程度地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矿产资源的开采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地貌结构,造成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极大地影响了自然生态。传统高陡岩质绿化主要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这种方法在边坡坡度小于60度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绿化效果,坡度大于60度由于喷播基质难以抵抗雨水冲刷,植被难以生长。所以对于坡度较高,大于70°的岩质边坡,一般先进行削坡放坡,再进行客土种植,或喷播绿化,直接对大于70°的岩质边坡进行绿化的技术较少。尤其对于在边坡下面还正在进行开采作业的,无法进行放坡,另外,由于爆破开采作业,极易造成喷播基质的震落,脱离坡面,修复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包括种植槽、蓄水孔、挡水墙、缓冲槽和加强筋,所述种植槽与水平面垂直,沿坡面平行于水平面延伸,所述蓄水孔位于种植槽底部,在种植槽底部垂直水平面向下钻孔所得,所述挡水墙位于种植槽下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缓冲槽位于种植槽上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加强筋位于挡水墙内,与水平面垂直,连接坡面和挡水墙。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宽度为20cm~30cm,种植槽上沿距种植槽底部距离30cm~50cm。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孔直径为8~10cm,深度为1~1.2m,相邻蓄水孔距离为1~1.5m。进一步地,所述挡水墙呈梯形状,挡水墙上沿比种植槽上沿高出5~8cm。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槽的上槽边与水平面垂直,缓冲槽的下槽边与种植槽上沿连接,下槽边与水平面夹角为8°~10°。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槽宽度为20cm~30cm。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直径12mm的钢筋,通过钻孔与坡面灌浆固结,所述灌浆浆液为M40水泥砂浆,所述加强筋插入坡面深度为50cm~80cm,相邻加强筋的间距为30cm~50cm。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内铺设种植基质,种植攀爬植被和悬垂植被。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孔内灌入保水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绿化种植结构可用于坡度大于70°的高陡岩质边坡,无需削坡放坡,减少工程量,尤其对于坡下正在进行开采作业的边坡,不会影响正常开采作业,种植结构在种植槽上沿开刻缓冲槽,降低坡面雨水对种植槽内的种植基质的冲刷,减少基质流失,并在种植槽下沿砌筑挡水墙,拦截降雨储存于种植槽内,并在种植槽底部钻孔形成蓄水孔,并灌入保水剂,保证种植槽内植被拥有充足的水分,提高植被成活率,并减少后期灌溉,并对挡水墙采用加强筋与坡面固结,保证了挡水墙的稳定性,防止雨水冲落,同时对于坡下存在开采作业的坡面,可以保证挡水墙稳定性不收开采作业振动的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整体绿化成本低,且对于坡下存在开采作业的坡面,不影响正常开采作业,绿化后的边坡稳定性高,1年后植被覆盖率100%,且后期植被维护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种植槽,2-蓄水孔,3-挡水墙,4-缓冲槽,5-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包括种植槽1、蓄水孔2、挡水墙3、缓冲槽4和加强筋5,所述种植槽1与水平面垂直,沿坡面平行于水平面延伸,所述蓄水孔2位于种植槽1底部,在种植槽1底部垂直水平面向下钻孔所得,所述挡水墙3位于种植槽1下沿,与种植槽1平行,所述缓冲槽3位于种植槽1上沿,与种植槽1平行,所述加强筋5位于挡水墙3内,与水平面垂直,连接坡面和挡水墙3。所述种植槽1宽度为20cm~30cm,种植槽1上沿距种植槽1底部距离30cm~50cm。所述蓄水孔2直径为8~10cm,深度为1~1.2m,相邻蓄水孔2距离为1~1.5m。所述挡水墙3呈梯形状,挡水墙3上沿比种植槽1上沿高出5~8cm。所述缓冲槽4的上槽边与水平面垂直,缓冲槽4的下槽边与种植槽1上沿连接,下槽边与水平面夹角为8°~10°。所述缓冲槽4宽度为20cm~30cm。所述加强筋5为直径12mm的钢筋,通过钻孔与坡面灌浆固结,所述灌浆浆液为M40水泥砂浆,所述加强筋5插入坡面深度为50cm~80cm,相邻加强筋5的间距为30cm~50cm。所述种植槽1内铺设种植基质,种植攀爬植被和悬垂植被。所述蓄水孔2内灌入保水剂。本技术的绿化种植结构可用于坡度大于70°的高陡岩质边坡,无需削坡放坡,减少工程量,尤其对于坡下正在进行开采作业的边坡,不会影响正常开采作业,种植结构在种植槽上沿开刻缓冲槽,降低坡面雨水对种植槽内的种植基质的冲刷,减少基质流失,并在种植槽下沿砌筑挡水墙,拦截降雨储存于种植槽内,并在种植槽底部钻孔形成蓄水孔,并灌入保水剂,保证种植槽内植被拥有充足的水分,提高植被成活率,并减少后期灌溉,并对挡水墙采用加强筋与坡面固结,保证了挡水墙的稳定性,防止雨水冲落,同时对于坡下存在开采作业的坡面,可以保证挡水墙稳定性不收开采作业振动的影响。本技术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整体绿化成本低,且对于坡下存在开采作业的坡面,不影响正常开采作业,绿化后的边坡稳定性高,1年后植被覆盖率100%,且后期植被维护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包括种植槽、蓄水孔、挡水墙、缓冲槽和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与水平面垂直,沿坡面平行于水平面延伸,所述蓄水孔位于种植槽底部,在种植槽底部垂直水平面向下钻孔所得,所述挡水墙位于种植槽下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缓冲槽位于种植槽上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加强筋位于挡水墙内,与水平面垂直,连接坡面和挡水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包括种植槽、蓄水孔、挡水墙、缓冲槽和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与水平面垂直,沿坡面平行于水平面延伸,所述蓄水孔位于种植槽底部,在种植槽底部垂直水平面向下钻孔所得,所述挡水墙位于种植槽下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缓冲槽位于种植槽上沿,与种植槽平行,所述加强筋位于挡水墙内,与水平面垂直,连接坡面和挡水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宽度为20cm~30cm,种植槽上沿距种植槽底部距离30cm~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孔直径为8~10cm,深度为1~1.2m,相邻蓄水孔距离为1~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绿化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墙呈梯形状,挡水墙上沿比种植槽上沿高出5~8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高飞刘立勋王酉宁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