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307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包括冷板及冷板盖板,其在冷板入口或/和冷板出口处设置流动阻尼器,流动阻尼器入口端连接流体连接器,流动阻尼器出口端与冷却液通道连通,流动阻尼器的阻尼器外壳底部制有阻尼器入口,上部制有阻尼器出口,阻尼器外壳内安装多孔管,多孔管底部与阻尼器入口连通,多孔管外壁与阻尼器外壳之间形成阻尼器外腔,在多孔管外套装滑动环并通过阻尼器盖板封装,该滑动环外部的阻尼器外腔安装弹簧,阻尼器外腔与阻尼器出口连通;在冷板外壁对应流动阻尼器滑动环上部安装有电磁铁,在电磁铁与冷板所集成的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多种换热工况下按需调整板卡流量的需求,提高了板卡液冷管路通用性。

A structure of adjustable rheostat c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液体冷却集群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严酷的工作环境中,高温主要影响电子设备的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是造成电子设备失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设备交付前,严格按标准进行交变湿热试验,对考核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板卡固定在机箱的导轨槽中,当流体连接器和电连接器分别插接好后,通过胀紧楔形导轨将板卡固定在机箱导轨槽中。冷却液通过流体连接器进入板卡冷板通道,并对板卡生热器件进行散热,最终被加热的冷却液通过另一端的流体连接器离开板卡,如此往复循环。在整个机箱正常运行中,由于各个板卡模块功能不同,从而导致板卡内生热器件类型及规格也不相同,因而每块板卡在使用过程中具备不同的散热需求,因此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建议添加流动阻力可以调节的装置,从而实现流量的按需分配,然而此类部件对板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冷板往往采用板卡冷板与流体连接器直接连接的形式,由于设备中板卡生热器件多种多样,且各个板卡的换热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阶段所需设计及加工的板卡冷板通道种类较多,造成设计多次,设计加工成本较高且资源浪费,且工艺文件种类繁多,编制繁杂,换热通用性不强。尤其对于稍大型的电子设备,造成了部分板卡换热能力冗余,而部分板卡换热能力欠缺,形成极大的温差,且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最终产品的可靠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提高了液冷管路的通用性,降低管路的设计成本,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包括冷板及冷板盖板,冷板制有冷却液通道、冷板入口及冷板出口,其特征在于:在冷板的冷板入口或/和冷板出口处设置流动阻尼器,流动阻尼器的入口端连接流体连接器,流动阻尼器的出口端与冷却液通道连通,流动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外壳、阻尼器盖板、多孔管、滑动环及弹簧,阻尼器外壳底部制有阻尼器入口,上部制有阻尼器出口,阻尼器外壳内安装多孔管,多孔管底部与阻尼器入口连通,多孔管外壁与阻尼器外壳之间形成阻尼器外腔,在多孔管外套装滑动环并通过阻尼器盖板封装,该滑动环外部的阻尼器外腔安装弹簧,阻尼器外腔与阻尼器出口连通;在冷板外壁对应流动阻尼器滑动环上部安装有电磁铁,在电磁铁与冷板所集成的控制模块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可调流阻板卡结构,采用在板卡中安装流动阻尼器的形式,可以实现多种换热工况下按需调整板卡流量的需求,提高了液冷管路的通用性,降低管路的设计成本。2、本技术的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在冷板的冷板入口或/和冷板出口处设置流动阻尼器,根据实际需要,在两侧均安装流动阻尼器的方式,可增大可调节范围。3、本技术的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将流动阻尼器及电磁铁作为执行机构,在冷板上设置控制模块;采用将控制模块和执行机构集成的形式,克服了手动调节各板卡通道流量的缺点,同时可以应用于多个板卡通道,实现对并联液冷系统中各支路流量的群控调节,降低系统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板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冷板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板卡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板卡结构B-B剖面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板卡结构C-C剖面示意图;图7本技术的板卡结构D-D剖面示意图;图8本技术的板卡结构A-A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本技术的流动阻尼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楔形导轨、2-电磁铁、3-流动阻尼器、31-阻尼器盖板、32-阻尼器外壳、33-滑动环、34-多孔管孔、35-弹簧、36-阻尼器出口、37-紧固螺钉、38-阻尼器外腔、39-多孔管、310-密封圈、311-阻尼器入口、4-冷板组件、41-冷板盖板、42-冷板、5-印制板、6-流体连接器、7-控制模块、8-导线槽、9-竖向短通道、10-冷却液通道、11-连接通道、12-冷板入口、13-冷板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如图1-图7所示,包括由冷板42及冷板盖板41构成的冷板组件4,冷板42制有冷却液通道10、冷板入口12及冷板出口13。冷板盖板41和冷板42通过焊接形式构成冷板组件4,冷板组件4采用螺钉固定连接楔形导轨1。在冷板42的冷板入口12或/和冷板出口13处设置流动阻尼器3,流动阻尼器3的入口端连接流体连接器6。在冷板入口12和冷板出口13处,先分别插入流动阻尼器3,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螺纹连接安装流体连接器6。流动阻尼器3的出口端与冷却液通道连通。流动阻尼器3包括阻尼器外壳32、阻尼器盖板31、多孔管39、滑动环33及弹簧35,阻尼器外壳32底部制有阻尼器入口311,上部制有阻尼器出口36,阻尼器外壳32内安装多孔管39,多孔管39底部与阻尼器入口311连通,多孔管39外壁与阻尼器外壳32之间形成阻尼器外腔38,在多孔管39外套装滑动环33并通过阻尼器盖板31封装,该滑动环33外部的阻尼器外腔38安装弹簧35,阻尼器外腔38与阻尼器出口36连通;在冷板42外壁对应流动阻尼器3滑动环33上部安装有电磁铁2,在电磁铁2与冷板42所集成的控制模块7连接。安装时,首先将多孔管39放置于阻尼器外壳32的凸台上,并用紧固螺钉37固定,然后在阻尼器外腔38中放置规格合适的弹簧35,将装有密封圈310的滑动环33套在多孔管39上并压紧,最后在阻尼器外壳32开口一侧与阻尼器盖板31焊接,因此在流动阻尼器3内部形成通路。冷却液首先经过阻尼器入口311进入多孔管39,并透过多孔管孔34进入阻尼器外腔38,最终通过阻尼器出口36即阻尼器外壳32底部的孔离开流动阻尼器3。冷却液从冷板入口12进入,经过流体连接器6和流动阻尼器3后进入连接通道11,然后流经竖向短通道9和冷却液通道10后,从冷板42另一侧冷板出口13流出。如附图5、7所示,电磁铁2嵌置在冷板组件4内,控制模块7集成在印制板5上,印制板5与冷板组件4采用螺钉紧固。电磁铁2通过冷板42上的导线槽8实现与控制模块7连接。本可调流阻板卡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如附图7、8所示,流动阻尼器3中的滑动环33套在多孔管39上的来回移动,弹簧35则是当滑动环33受到外部电磁铁2的磁吸力时对滑动环33起到限位作用。当滑动环33移动到不同位置时,冷却液能透过的多孔管孔34的数量也不同,从而调节了流动阻尼器3的流动阻力。通过外部传感器对板卡热源温度及通道流量数据的采集,将数据传递至控制模块7,并控制电磁铁2的电流,使流动阻尼器3中的滑动块33移动到指定位置,以实现在某种换热需求下对板卡流量的控制,为多通道并联液冷系统的流量群控提供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包括冷板及冷板盖板,冷板制有冷却液通道、冷板入口及冷板出口,其特征在于:在冷板的冷板入口或/和冷板出口处设置流动阻尼器,流动阻尼器的入口端连接流体连接器,流动阻尼器的出口端与冷却液通道连通,流动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外壳、阻尼器盖板、多孔管、滑动环及弹簧,阻尼器外壳底部制有阻尼器入口,上部制有阻尼器出口,阻尼器外壳内安装多孔管,多孔管底部与阻尼器入口连通,多孔管外壁与阻尼器外壳之间形成阻尼器外腔,在多孔管外套装滑动环并通过阻尼器盖板封装,该滑动环外部的阻尼器外腔安装弹簧,阻尼器外腔与阻尼器出口连通;在冷板外壁对应流动阻尼器滑动环上部安装有电磁铁,在电磁铁与冷板所集成的控制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流阻板卡结构,包括冷板及冷板盖板,冷板制有冷却液通道、冷板入口及冷板出口,其特征在于:在冷板的冷板入口或/和冷板出口处设置流动阻尼器,流动阻尼器的入口端连接流体连接器,流动阻尼器的出口端与冷却液通道连通,流动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外壳、阻尼器盖板、多孔管、滑动环及弹簧,阻尼器外壳底部制有阻尼器入口,上部制有阻尼器出口,阻尼器外壳内安装多孔管,多孔管底部与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嘉赵川乔正宇陈立斌湛青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