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88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该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和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镜头与载体,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线圈支架上,所述线圈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独立的线圈支架,可方便通过机器设备将线圈自动绕设在线圈支架上,同时线圈产生的作用力和热量都作用在线圈支架上,可避免线圈的温度和张力对镜头性能造成影响。

Driver,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机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除了相机,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上都配备了相机模组,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拍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相机模组包括定焦相机模组和变焦相机模组,在变焦相机模组中,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镜头移动,实现对焦。一种驱动装置中,包括底座、载体、磁体和线圈,载体可上下移动地设于底座上,载体相对底座固定。需要对焦时,给线圈通电,通电的线圈穿过磁体的磁场时,会产生一个垂直于磁场线的力,即产生使承载镜头的载体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力,镜头上下移动改变焦距,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然而,线圈一般是直接绕设在载体上,在组装时无法进行自动绕线,生产效率低;并且,线圈绕设在载体上会对安装镜头的载体产生作用力,线圈通电会发热,线圈的温度和张力会对镜头的性能造成影响。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可实现自动绕线,也能避免线圈的温度和张力对镜头性能造成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和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相对固定的镜头与载体,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线圈支架上,所述线圈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架包括本体部、绕线部和两个凸柱,所述绕线部和所述凸柱均设于所述本体部上,所述线圈的主体绕设于所述绕线部上,所述线圈的两端的端部分别绕设固定于两个所述凸柱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朝向所述镜头组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的第三侧面,所述绕线部凸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凸柱凸设于所述第三侧面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上形成有卡槽;所述线圈支架的所述本体部的所述第一侧面设有凸出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卡入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卡槽。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朝内凹陷成弧形,所述第一侧面的弧形部与所述镜头组件的圆柱形外侧面匹配。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架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两个相对侧;或者,所述线圈支架为四个,分别设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四个侧面;或者,所述线圈支架为环状,套设在所述镜头组件外侧,所述线圈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周向绕设于所述线圈支架上。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底座、磁体、下弹簧、上弹簧和外壳,所述载体可相对所述底座上下移动,所述下弹簧弹性地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载体之间,所述上弹簧弹性地设于所述载体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外壳设于所述载体上,并将所述底座、所述载体、所述下弹簧和所述上弹簧罩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磁体对应所述线圈而设。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和所述载体为一体成型。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包括上述驱动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相机模组。本技术的驱动装置、相机模组及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独立的线圈支架,可方便通过机器设备将线圈自动绕设在线圈支架上,同时线圈产生的作用力和热量都作用在线圈支架上,可避免线圈的温度和张力对镜头性能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部分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驱动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驱动装置,包括底座(图未示)、载体、镜头、磁体(图未示)、线圈11、下弹簧(图未示)、上弹簧(图未示)和外壳(图未示)。载体设于底座上,且可相对底座上下移动。载体可相对底座上下移动。下弹簧弹性地设于底座和载体之间,上弹簧弹性地设于载体和外壳之间。外壳设于载体上,并将底座、载体、驱动件、下弹簧和上弹簧罩设于外壳内,具体地,外壳还固定连接于底座。磁体对应线圈11而设。需要对焦时,给线圈11通电,通电的线圈11穿过磁体的磁场时,会产生一个垂直于磁场线的力,即产生使载体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力,带动镜头上下移动改变焦距,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载体和镜头一体成型,形成镜头组件13。可以理解,载体和镜头也可分开制造,将镜头安装于载体上,例如镜头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到载体上。镜头组件13包括基体132和固定部134,固定部134连接于基体132的两个相对侧,固定部134的两端的部分朝两端伸出,从而在固定部134与基体132之间形成卡槽136。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15,线圈11绕设于线圈支架15上,线圈支架15固定连接于镜头组件13。通过设置独立的线圈支架15,可方便通过机器设备将线圈11自动绕设在线圈支架15上,同时线圈11产生的作用力和热量都作用在线圈支架15上,可避免线圈的温度和张力对镜头性能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线圈支架15包括本体部152、绕线部154和两个凸柱156,本体部152包括朝向镜头组件13的第一侧面1522、与第一侧面1522相对的第二侧面1523和连接第一侧面1522和第二侧面1523的第三侧面1524,绕线部154凸设于第二侧面1523上,凸柱156凸设于第三侧面1524上。本实施例中,第三侧面1524朝向镜头组件13光线入射的一侧。线圈11的主体绕设于绕线部154上,线圈11的两端的端部112分别绕设固定于两个凸柱156上。具体地,两个凸柱156分别位于线圈支架15的两端。具体地,凸柱156的一侧与第二侧面1523平齐,这样,可便于线圈11绕设后将其端部112缠绕在凸柱156上。可以理解,绕线部154和凸柱156可设于本体部152的其他位置,例如,可将绕线部154设于第三侧面1524上,也可将凸柱156设于第二侧面1523上。通过将线圈11的端部112绕设在凸柱156上,线头无需特殊处理,减少了断线的风险。线圈支架15的本体部152的第一侧面1522设有凸出的卡扣部1526,卡扣部1526卡入镜头组件13的卡槽136。具体地,第一侧面1522的中部朝内凹陷成弧形,由此在第一侧面1522两端各形成一个卡扣部1526。第一侧面1522的弧形部与镜头组件13的圆柱形外侧面匹配,使第一侧面1522与镜头组件13的外侧面贴合。本实施例中,线圈支架15为两个,分别设于镜头组件13的两个相对侧。在镜头组件13的两个相对侧设置线圈支架15,那么对应设置的磁体也只需设置在镜头组件13的两个相对侧,可减小驱动装置整体在为设置线圈支架15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可以理解,线圈支架15也可为四个,分别设于镜头组件13的四个侧面。可以理解,如图3所示,线圈支架15也可为环状,套设在镜头组件13外侧,线圈沿镜头组件13的周向绕设于线圈支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线圈(11)和镜头组件(13),所述镜头组件(13)包括相对固定的镜头与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15),所述线圈(11)绕设于所述线圈支架(15)上,所述线圈支架(15)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包括线圈(11)和镜头组件(13),所述镜头组件(13)包括相对固定的镜头与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线圈支架(15),所述线圈(11)绕设于所述线圈支架(15)上,所述线圈支架(15)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组件(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支架(15)包括本体部(152)、绕线部(154)和两个凸柱(156),所述绕线部(154)和所述凸柱(156)均设于所述本体部(152)上,所述线圈(11)的主体绕设于所述绕线部(154)上,所述线圈(11)的两端的端部(112)分别绕设固定于两个所述凸柱(156)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52)包括朝向所述镜头组件(13)的第一侧面(1522)、与所述第一侧面(1522)相对的第二侧面(1523)和连接所述第一侧面(1522)和所述第二侧面(1523)的第三侧面(1524),所述绕线部(154)凸设于所述第二侧面(1523)上,所述凸柱(156)凸设于所述第三侧面(1524)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13)上形成有卡槽(136);所述线圈支架(15)的所述本体部(152)的所述第一侧面(1522)设有凸出的卡扣部(1526),所述卡扣部(1526)卡入所述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周聚鹤蔡振鹏耿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