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荐国专利>正文

多用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86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燃气灶,适用于各种液体燃料和合成燃料,亦可用于液化气,多用燃气灶,由贮液罐(1)、外壳(14)、分层燃烧器(4)、汽化器(5)、预热器(6)等组成。由装置在外壳侧面的控制阀(11)实现预热、电子点火、汽化、火焰大小的控制等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用燃气灶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操作简便可靠。(*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燃气灶具,尤其适用于各种液体燃料--汽化燃气灶。当前为解决民用燃气难的问题,出现了众多的合成液体燃料,合成液体燃料以其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安全等优点,为广大居民所接受,但由于市场上配套的燃灶具单一,预热时间长,燃料渗漏严重,热能利用率低,操作复杂,火焰控制困难等,影响了合成燃料的推广应用。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缺点,向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结构的多用燃气灶,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液路--气路系统图如图2所示,现将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由贮液罐(1)中的加压液体燃料,经主输液管(2)、输液管(7)送到控制阀(11),由控制阀(11)控制下述动作A.逆时针向转至90°时(如图3所示),开启至预热器(6)的燃液输出孔CH2,燃料在预热器中雾化后,由电子脉冲点火器(12)点燃,加热汽化器(5);B.逆时针向转至180°时(如图4所示),开启至汽化器(5)的输出孔CH1关闭CH2,燃料在汽化器(5)中汽化后,燃气经输气管(8)送回到控制阀(11)的进气孔G2,燃气在控制阀中进行分配一路至分层燃烧器(4)的下层燃烧,形成内焰,同时继续加热设在分层燃烧器(4)空腔中的汽化器(5),另一路至分层燃烧器(4)的上层,形成外焰;C.控制阀(11)在逆时针向180°-270°时为大小火焰控制区域,180°时为最大,内外焰同时燃烧,270°时最小,仅有内焰燃烧(如图5所示);D.在逆时针方向转至360°时回到原始位置,燃液关闭,熄火。本技术主要采用了下述全新的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A.一种一体同步多位控制阀--简称控制阀(11),其功能前已介绍,其结构如图3-图5所示,图中(15)为阀体,上设燃料进液孔G1,燃料输出孔CH1和CH2,燃气进气孔G2和燃气分配嘴Z1、Z2在Z1、Z2的近阀体端开有空气进气孔K1和K2,以便使燃气早期与空气混合均匀;(16)为阀芯,左端为液体控制部分,与G1孔对应的是一环槽阀芯中空,环与阀芯中孔通,隔相应的位置设置与CH1、CH2相通的孔和槽,阀芯(16)的左端为燃气分配部分,阀芯中空,与G2相对应的为槽与阀芯的中孔相通,两端的中孔互不串通,Z1与中孔相通,Z2经阀芯(16)的双通孔与其相通,(17)为控制旋钮,安装在外壳的控制面板上。控制阀(11)的操作极其简便,与一般液化气灶相似,仅需旋转控制钮即可完成预热点火,汽化火焰控制等程序。B.预热器(6)采用燃料雾化直接燃烧,预热器(6)的结构如图6所示(18)为底座,设有燃料进液G3,孔底座中空,内设弹簧(19),上端内呈锥状,外有螺纹,与上盖(21)联接,上盖(21)与底座(18)间设垫片(22)和雾化碟片(20),碟片呈锥状,开有不少于3个浅槽,调节上盖(21)可控制雾化碟片(2)间的间隙,以获得最佳雾化状态。由G3进入的燃料,以预热器(6)的空腔,从雾化碟片(2)中喷出并雾化,并由设置于预热器(6)上方的电子脉冲打火器(12)点燃,加热汽化器(5),加热时间一般不超过15秒钟,当控制阀(11)转至逆时向180°时,关闭CH2,预热器(6)失压,雾化停止,预热工序完毕,余液在底座(2)的空腔中,绝无渗漏之弊。C.汽化器(5)为螺旋管,由导热良好,耐烧蚀材的金属材料制作,置于预热器(6)上方,分层燃烧器(4)的中央空腔内。一端用输液管(10)与控制阀(11)的CH2相接,一端用输气管(8)与控制阀(11)的G2相通。D.分层燃烧器(4)其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分上下两层,互不串通,图中(23)为下层,内壁设3个以上向上倾斜的小孔,燃烧时形成内焰,并加热汽化器(5)、(24)为上层,内壁亦设有小孔,上部有燃烧碟(25),燃烧碟(25)呈锥状,设放射状小孔,呈一定方向倾斜,以形成旋转气流和火焰,燃烧碟由耐烧蚀的金属薄片制作。上层燃烧时形成外焰,其时内壁小孔亦燃烧,以加强汽化器(5)所需热量,火焰大小由控制阀(11)控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向社会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操作简便可靠的多用燃气灶,它适用于多种需汽化的液体燃料,也可用于液化气。实施例1为家用多用燃气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外形尺寸为380x700x100,每台灶具配分层燃烧器2只,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外径∮100-120,高50-70,G4、G5分别与控制阀(11)的Z1、Z2接通,分层燃烧器(4)的中央空间设汽化器(5),汽化器(5)一端用输液管(9)接控制阀(11)的CH1,另一端用输气管(8)接控制阀(11)的G2,汽化器(5)的下方是预热器(6),其G3用输液管(10)与控制阀(11)的CH2相联接,预热器的外形尺寸为∮20-30,高15-20,结构如图6所示,家用多用燃气灶配用2只JA型控制阀(11),安装在图1所示右侧控制面板上,分别控制各自的预热器和分层燃烧器,家用多用燃气灶亦可制作成只具有一个燃烧器的,其外形尺寸相应地为380x360x100。实施例2为团体用多用燃气灶,结构与例1相似,外形尺寸相应地为480x900x150,分层燃烧器(4)的外形尺寸为∮30~40x20~30。配用TA型控制阀。 附图说明图1多用燃气灶的整体结构图,图中(14)为外壳,(13)为清洁盆。图2为多用燃气灶的液路--气路系统图图3为控制阀(11)逆时向转至9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控制阀(11)逆时向转至18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控制阀(11)逆时向转至27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预热器(6)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分层燃烧器(4)的顶视图图8为分层燃烧器(4)正视结构示意图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燃气灶,由贮液罐、外壳、锅架、点火装置等组成,其特征是该灶具有分层燃烧器(4),在分层燃烧器(4)的中央空间设汽化器(5),汽化器(5)的下方为预热器(6),控制阀(11)设在燃气灶外壳侧面的控制面板上。2.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控制阀(11)由阀体(15)、阀芯(16)和控制旋钮(17)组成,阀体(15)的右端设燃料进液孔G1、出液孔CH1、CH2,左端设进气孔G2和燃气出气嘴Z1和Z2,出气嘴近阀体端开有空气进气孔K1和K2;阀芯(16)的左端与G1对应的位置设环槽与阀芯的中孔相通,与CH1和CH2对应的位置设有与中孔相通的孔和槽,阀芯(16)的左端亦设中孔,两端中孔互不串通,与G2相对应的为槽,Z1与中孔相通,Z2经阀芯(16)的双通孔与其相通。3.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分层燃烧器(4)具有互不串通的上下两层,内壁开小孔,上层(24)上部设燃烧碟(25)、燃烧碟(25)呈锥状,设放射状呈一定方向倾斜的小孔。4.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用燃气灶,其特征是所述预热器(6)由底座(18)、弹簧(19)、雾化碟片(20)、上盖(21)和垫片(22)组成,底座(18)内置弹簧(19)上端内呈锥状,外有螺纹与上盖(21)联接,上盖(21)和底座(18)间设雾化碟片(20)和垫片(22)。专利摘要一种多用燃气灶,适用于各种液体燃料和合成燃料,亦可用于液化气,多用燃气灶,由贮液罐(1)、外壳(14)、分层燃烧器(4)、汽化器(5)、预热器(6)等组成。由装置在外壳侧面的控制阀(11)实现预热、电子点火、汽化、火焰大小的控制等动作。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燃气灶,由贮液罐、外壳、锅架、点火装置等组成,其特征是该灶具有分层燃烧器(4),在分层燃烧器(4)的中央空间设汽化器(5),汽化器(5)的下方为预热器(6),控制阀(11)设在燃气灶外壳侧面的控制面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荐国曾宪文杨济刚
申请(专利权)人:刘荐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