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斑采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79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斑采集管,包括管体、底盖、顶盖及收容于管体内的采血滤纸。采血滤纸上设置有牵引件,可牵动采血滤纸在沿管体移动。用于血斑采样时,可利用顶盖上的采血针扎破检测人的手指,再打开顶盖,检测人的手指从管体的开口伸入,直至与采血滤纸抵触,从而完成血斑采样。进一步的,再次关闭顶盖,将采集到血斑的采血滤纸置于封闭的环境中,便可方便血斑样本的保存及运输。取样时,先打开底盖,操作人员通过牵引件将采血滤纸从管体中拉出,完成取样。由于采样、运输、保存及取样过程中均避免了血斑样本及采血滤纸与外界接触。因此,上述血斑采集管能有效地避免了血斑样本被污染。

Blood spot collect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斑采集管
本技术涉及血液样本采集
,特别涉及一种血斑采集管。
技术介绍
在法医物证等行业中,经常要采集血液标本。例如,在亲子鉴定中,便需采集血斑。目前,传统的血斑采集几乎都选用的是采血卡。采血卡成本较低,易于获取。但是,选用采血卡采集血斑的流程复杂,且需在暴露的环境中操作。首先,需将采血卡取出,再将扎破的手指压在采血卡上,最后再将采集到血斑的采血卡装好袋进行标记和保存。可见,血斑采集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过多,从而容易造成血斑样本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采血卡容易导致血斑样本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血斑样本污染的血斑采集管。一种血斑采集管,包括:管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底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一端,以封闭所述管体的其中一个开口;顶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以封闭所述管体的另一个开口,所述顶盖的外侧设置有采血针;及采血滤纸,收容于所述管体内并夹持于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采血滤纸背向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牵引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有标识区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盖及所述顶盖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管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血针为弹簧式采血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所述采血针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安装于所述管体的基部及与所述基部可拆卸连接的头部,所述采血针设置于所述头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延伸至所述底盖并与所述底盖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为拉绳。上述血斑采集管,可利用顶盖上的采血针扎破检测人的手指,再打开顶盖,检测人的手指从管体的开口伸入,直至与采血滤纸抵触,从而完成血斑采样。进一步的,再次关闭顶盖,将采集到血斑的采血滤纸置于封闭的环境中,便可方便血斑样本的保存及运输。取样时,先打开底盖,操作人员通过牵引件将采血滤纸从管体中拉出,完成取样。由于采样、运输、保存及取样过程中均避免了血斑样本及采血滤纸与外界接触。因此,上述血斑采集管能有效地避免了血斑样本被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血斑采集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血斑采集管100包括管体110、底盖120、顶盖130及采血滤纸140。管体110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具有两个开口。管体110一般呈圆筒状,其材质可以是树脂、玻璃等透明材料,也可以是其他非透明材料。其中,管体110的长度一般为12厘米左右,管径2.5厘米左右,以大部分人的手指可伸入管体110内部为宜。管体110内部用于保存检测人的血斑样本。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10的外壁设置有标识区域(图未示)。标识区域可以是空白的可写区域,也可是具有插袋的区域。在标识区域,可通过直接手写或者插入便签卡的方式,记录检测人的身份信息,从而地防止样本混淆。底盖120可拆卸地安装于管体110一端,以封闭管体110的其中一个开口。顶盖130可拆卸地安装于管体110远离底盖120的一端,以封闭管体110的另一个开口。底盖120及顶盖130分别可操作地覆盖或打开管体110的两个开口。其中,底盖120及顶盖130可通过多种方式与管体110实现安装。譬如,螺纹连接、利用弹性挤压作用直接插接或套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10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底盖120及顶盖130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管体110。因此,在打开或关闭管体110的开口时,相对省力,且操作幅度较小。进一步的,顶盖130的外侧设置有采血针131。采血针131用于扎破检测人的手指,以方便采样。因此,在血斑采样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单独再去取用采血针,使得操作更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采血针131为弹簧式采血针。在采血之前,采血针131处于回缩状态,故能有效防止采血针131被污染。而采血完成后,回缩状态的采血针131也避免了其污染环境或给其他人带来针刺风险。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30远离管体110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容置槽101,采血针131设置于容置槽101内。其中,容置槽101可对采血针131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在血斑采集管100的运输及保存过程中采血针131被损坏。采血滤纸140收容于管体110内并夹持于管体110的内壁。采血滤纸140的材质可与传统的采血卡的材质相同,当检测人扎破的手指触及采血滤纸140时,便可吸收血液实现血斑的采集。而且,采血滤纸140背向顶盖130的一侧设有牵引件141。在牵引件141的牵扯下,可将采血滤纸140从管体110内拉出。采用上述血斑采集管100实现血斑采集到取用的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顶盖130上的采血针131扎破检测人的手指;其次,打开顶盖130,检测人将手指从管体110的开口伸入管体110内,并直至与采血滤纸140抵触。采血滤纸140吸收血液,从而完成血斑采样;再次,关闭顶盖130,使采集到血斑的采血滤纸140置于封闭的环境中,以使其与外界隔离。嘴周,取样时先打开底盖120,操作人员通过拉动牵引件141将采血滤纸140从管体110中拉出,完成取样。可见,上述血斑采集管100在采样、运输、保存及取样过程中均有效地避免了血斑样本及采血滤纸140与外界接触,从而能有效地避免血斑样本被污染。而且,只需采用上述血斑采集管100一种器件,便可完成血斑采样的全部流程,还可使得操作方便。在本实施例中,顶盖130包括安装于管体110的基部133及与基部133可拆卸连接的头部135,采血针131设置于头部135。具体的,顶盖130分为两个部分,基部133与头部135可通过插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地连接。当采血完成后,可将头部135从基部133卸下,并连同采血针131置于锐器盒内,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使用该的采血针污染环境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斑采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n底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一端,以封闭所述管体的其中一个开口;/n顶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以封闭所述管体的另一个开口,所述顶盖的外侧设置有采血针;及/n采血滤纸,收容于所述管体内并夹持于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采血滤纸背向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牵引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斑采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
底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一端,以封闭所述管体的其中一个开口;
顶盖,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管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以封闭所述管体的另一个开口,所述顶盖的外侧设置有采血针;及
采血滤纸,收容于所述管体内并夹持于所述管体的内壁,所述采血滤纸背向所述顶盖的一侧设有牵引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斑采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壁设置有标识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斑采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两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底盖及所述顶盖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