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云发专利>正文

燃气灶火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757 阅读:7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气灶火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即结构较复杂,耗用金属原材料多,成本高、笨重,燃烧效果差且浪费燃气。其特征是管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燃气储气罐1和90度出气口4。支柱3的两端分别连于90度出气口4的侧壁和混氧盘2的下部。该盘置于90度出气口4的中央。混氧盘2为其上钻有通孔的盘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维护方便。耗用金属原材料少,成本低。重要之处还在于燃烧效果好且节约燃气。可供与燃气储气罐相连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装置,特别是一种燃气灶火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燃气灶火头,其目的是将经管道输送到此的燃气进行燃烧,以供用户使用。其构造是由储气罐经管道输出的燃气,经气门等一系列元气件输送到笨重而复杂的燃气灶火头。其不足之处是结构较复杂,耗用金属原材料多,成本高、笨重。燃烧效果差且浪费燃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灶火头。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管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燃气储气罐1和90度出气口4。支柱3的两端分别连于90度出气口4的侧壁和混氧盘2的下部。该盘置于90度出气口4的中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维护方便。耗用金属原材料少,成本低。重要之处还在于燃烧效果好且节约燃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1中的混氧盘2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管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燃气储气罐1和90度出气口4。支柱3的两端分别连于90度出气口4的侧壁和混氧盘2的下部。支柱3的长度为40~80毫米。混氧盘2置于90度出气口4的中央,混氧盘2为其上钻有通孔的盘状,混氧盘2的直径为60~100毫米,以80毫米为最佳。可供与燃气储气罐相连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灶火头,由燃气储气罐(1)、混氧盘(2)、出气口(4)和管道(5)构成,管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燃气储气罐(1)和90度出气口(4),其特征是支柱(3)的两端分别连于90度出气口(4)的侧壁和混氧盘(2)的下部,该盘置于90度出气口(4)的中央,混氧盘(2)为其上钻有通孔的盘状。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燃气灶火头,其特征在于,支柱(3)的长度为40~80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燃气灶火头,其特征在于,混氧盘(2)的直径为60~10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燃气灶火头,其特征在于,混氧盘(2)的直径以80毫米为最佳。专利摘要一种燃气灶火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即结构较复杂,耗用金属原材料多,成本高、笨重,燃烧效果差且浪费燃气。其特征是管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燃气储气罐1和90度出气口4。支柱3的两端分别连于90度出气口4的侧壁和混氧盘2的下部。该盘置于90度出气口4的中央。混氧盘2为其上钻有通孔的盘状。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维护方便。耗用金属原材料少,成本低。重要之处还在于燃烧效果好且节约燃气。可供与燃气储气罐相连使用。文档编号F24C3/00GK2828571SQ20052001926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5日专利技术者严云发 申请人:严云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火头,由燃气储气罐(1)、混氧盘(2)、出气口(4)和管道(5)构成,管道(5)的两端分别连接燃气储气罐(1)和90度出气口(4),其特征是支柱(3)的两端分别连于90度出气口(4)的侧壁和混氧盘(2)的下部,该盘置于90度出气口(4)的中央,混氧盘(2)为其上钻有通孔的盘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云发
申请(专利权)人:严云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