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57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包括灯架、控制装置、光源散热器、光源组件及引风管,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三者从上至下一次层叠并固定在一起,光源组件、光源散热器及灯架还界定出一气流通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一装配腔的外壳体和安装于装配腔中的控制模组和风机,控制模组与光源组件电性连接,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风口,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装配腔连通的第二风口,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引风管的第一端与第三风口连通,引风管的第二端与第一风口连通,气流通道、引风管及装配腔三者形成一散热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具有散热效果好及轻量紧凑化的优点。

Light and compact space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
技术介绍
各种室内外商业活动、聚会庆典、大型演出、影视制作等活动中一般会使用太空灯辅助照明和营造气氛。当前的太空灯采用铝基散热器对光源进行散热,此类铝基散热器以中心点扩散的菊形叶片布局,由于考虑到光源需要传导的热量巨大,所以只能靠增加铝基散热器中散热片的厚度或高度来增强散热能力,但同时也造成铝基散热器的体积大和重量大,难以对铝基散热器进行搬运,这对经常使用太空灯拍摄的剧组来说,非常不便。而且,目前的太空灯中光源和电子模块散热量大,现有的太空灯为了增加热传导率只能尽可能多地让光源和电子模块暴露于空气,但这也就影响了太空灯密封等级,所以现有的太空灯为了避免受风沙和降雨的影响极少在室外使用,严重限制了太空灯的使用范围。另外,现有的太空灯只能发出一定色温范围的白光,而无法满足影视宽色域的要求,所以目前的太空的应用范围十分局限。因此,亟需要一种散热效果好及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及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包括灯架、控制装置、光源散热器、光源组件及引风管,所述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三者从上至下一次层叠并固定在一起,所述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还界定出一气流通道,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一装配腔的外壳体和安装于所述装配腔中的控制模组和风机,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风口,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所述引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风口连通,所述引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引风管及装配腔三者形成一散热流道。较佳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装配腔内的电源散热器,所述控制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源散热器上。较佳地,所述电源散热器包括多个首尾相接以构成环状结构的翅片式散热条,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环状结构的中心处,所述风机还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正上方。较佳地,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电池、操控界面和PCB板,所述电池和所述PCB板各安装于所述翅片式散热条的外侧,所述操控界面安装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操控界面、所述PCB板及所述光源组件形成串联电路,所述电池为所述串联电路提供电源。较佳地,所述光源散热器与所述光源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透风孔。较佳地,所述光源散热器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光源散热器拼接在一起以界定出一引风空间,所述引风空间位于所述第三风口的正下方。较佳地,所述光源散热器包括底板和安装于所述底板顶部的辐射板,相邻两所述辐射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引风空间相连通的引风通道,所有所述引风通道以所述引风空间为中心向外辐射,所述引风通道与所述引风空间共同形成所述气流通道。较佳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基板、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具有一套装孔的密封片及安装于所述基板底部的透镜,所有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板上至少排列出一环,所述基板套装于所述套装孔内。较佳地,所述外壳体的侧面上还安装有外接控制接口、插接端子口以及开关按钮,所述外接控制接口、插接端子口以及开关按钮各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较佳地,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还包括U形的支撑架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第一端装配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固定件的第二端装配于所述灯架,所述支撑架开口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支撑架上还安装有用于与三角架固定用的组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包括灯架、控制装置、光源散热器、光源组件及引风管,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三者从上至下一次层叠并固定在一起,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还界定出一气流通道,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一装配腔的外壳体和安装于装配腔中的控制模组和风机,控制模组与光源组件电性连接,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风口,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装配腔连通的第二风口,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引风管的第一端与第三风口连通,引风管的第二端与第一风口连通,气流通道、引风管及装配腔三者形成一散热流道,故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具有两种散热方式,即利用光源散热器对光源组件进行散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流过气流通道后能够将光源散热器上的热量有效快速引出,另外通过启动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使得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流过散热通道再被排出,控制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流过散热通道的空气带走再排放于外界环境中,所以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的散热效果好,从而可以降低光源散热器的重量和体积从而达到轻量紧凑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太空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太空灯在另一角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太空灯的侧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太空灯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太空灯在隐藏控制装置、支撑架及固定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太空灯在隐藏控制装置、支撑架及固定件后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进一步分解图。图8是分离图5中的透镜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太空灯中的控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4,以及图9和图10所示,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100包括灯架10、控制装置20、光源散热器30、光源组件40及引风管50,灯架10、光源散热器30及光源组件40三者从上至下一次层叠并固定在一起,灯架10、光源散热器30及光源组件40还界定出一气流通道,控制装置20包括具有一装配腔211的外壳体21和安装于装配腔211中的控制模组22和风机23,控制模组22与光源组件40电性连接,外壳体21的底部开设有与装配腔211连通的第一风口212,外壳体21的顶部开设有与装配腔211连通的第二风口213,灯架10的顶部开设有与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11,引风管50的第一端与第三风口11连通,引风管50的第二端与第一风口212连通,气流通道、引风管50及装配腔211三者形成一散热流道,故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100具有两种散热方式,即利用光源散热器30对光源组件40进行散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流过气流通道后能够将光源散热器30上的热量有效快速引出,另外通过启动风机23,在风机23的作用下,使得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流过散热通道再被排出,控制模组2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流过散热通道的空气带走再排放于外界环境中,所以本技术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100的散热效果好,从而可以降低光源散热器30的重量和体积从而达到轻量紧凑化的效果。更具体地,如下:如图9和图10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包括灯架、控制装置、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所述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三者从上至下层叠并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太空灯还包括引风管,所述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还界定出一气流通道,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一装配腔的外壳体和安装于所述装配腔中的控制模组和风机,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风口,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所述引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风口连通,所述引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引风管及装配腔三者形成一散热流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包括灯架、控制装置、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所述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三者从上至下层叠并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太空灯还包括引风管,所述灯架、光源散热器及光源组件还界定出一气流通道,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具有一装配腔的外壳体和安装于所述装配腔中的控制模组和风机,所述控制模组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一风口,所述外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装配腔连通的第二风口,所述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风口,所述引风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风口连通,所述引风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所述气流通道、引风管及装配腔三者形成一散热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装配腔内的电源散热器,所述控制模组安装于所述电源散热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散热器包括多个首尾相接以构成环状结构的翅片式散热条,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环状结构的中心处,所述风机还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紧凑化的太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电池、操控界面和PCB板,所述电池和所述PCB板各安装于所述翅片式散热条的外侧,所述操控界面安装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所述操控界面、所述PCB板及所述光源组件形成串联电路,所述电池为所述串联电路提供电源。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宗丰于祯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类行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