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台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55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台灯,包括:灯座、灯架以及灯头;灯座朝向灯架延伸形成第一转动端,灯架的一端开设有卡合第一转动端的第一转动槽口,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与灯架的一端连接;灯头朝向灯架延伸形成第二转动端,灯架的另一端开设有卡合第二转动端的第二转动槽口,第二转动端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与灯架的另一端连接。在使用台灯时,调节灯头与灯架的相对角度,从而改变灯头的照射角度,满足照射需求;在不使用台灯时,依次转动灯头、灯架使其依次折叠在灯座,可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台灯照射角度单一、不利于存放的问题。

A foldable table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台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台灯。
技术介绍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每家每户的书房或卧室都配备有台灯,固定式台灯在不使用时存在占用空间、不利于搬动以及调整摆放的缺点;另一方面,台灯在使用时由于调节照射光线的角度单一,不能很好适应用户的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台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台灯照射角度单一、不利于存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台灯,包括:灯座、灯架以及灯头;所述灯座朝向所述灯架延伸形成第一转动端,所述灯架的一端开设有卡合所述第一转动端的第一转动槽口,所述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灯头朝向所述灯架延伸形成第二转动端,所述灯架的另一端开设有卡合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第二转动槽口,所述第二转动端上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灯架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端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圆弧面,所述第一转动圆弧面的弧度为∏/2;所述第二转动端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圆弧面,所述第二转动圆弧面的弧度为∏。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螺母、转杆以及限位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通孔中,所述转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螺母并延伸形成限位端,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通孔内并螺合在所述限位端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延伸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连接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所述连接端和所述灯架。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收容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固定螺母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于所述灯架。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转杆上,所述加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灯架包括第一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体中的显示组件,所述第一外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灯座、所述灯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体上开设有显示窗口,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屏、显示屏机板以及控制按钮,所述显示屏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体内并覆盖所述显示窗口,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体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显示屏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并分别与所述显示屏、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背光板,所述背光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显示屏机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灯座包括第二外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体内的印制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体上的触摸开关,所述印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触摸开关、所述显示屏机板以及所述灯头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灯座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固定在所述第二外壳体中。进一步地,所述灯头包括第三外壳体、LED灯板以及透光板,所述第三外壳体与所述灯架转动连接,所述LED灯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外壳体内,所述透光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外壳体上并覆盖所述LED灯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槽口卡合在灯座的第一转动端上,并通过转动组件相对灯座转动;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槽口卡合在灯头的第二转动端上,并通过转动组件使灯头相对灯架转动;在使用台灯时,调节灯头与灯架的相对角度,从而改变灯头的照射角度,满足照射需求;在不使用台灯时,依次转动灯头、灯架使其依次折叠在灯座,可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折叠台灯展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折叠台灯折叠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折叠台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灯座;11、第二外壳体;111、第一转动端;111a、第一转动圆弧面;12、印制电路板;13、触摸开关;14、配重块;20、灯架;21、第一外壳体;211、第一转动槽口;212、第二转动槽口;22、显示组件;221、显示屏;222、显示屏机板;223、控制按钮;224、背光板;30、灯头;31、第三外壳体;311、第二转动端;311a、第二转动圆弧面;32、LED灯板;33、透光板;40、转动组件;41、固定螺母;42、转杆;421、限位端;422、连接端;43、限位螺母;44、转动件;441、第一转动部;442、第二转动部;45、加固板;46、垫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1-图4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一种可折叠台灯,包括:灯座10、灯架20以及灯头30;灯座10朝向灯架20延伸形成第一转动端111,灯架20的一端开设有卡合第一转动端111的第一转动槽口211,第一转动端111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40,且转动组件40与灯架20的一端连接;灯头30朝向灯架20延伸形成第二转动端311,灯架20的另一端开设有卡合第二转动端311的第二转动槽口212,第二转动端311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40,且转动组件40与灯架20的另一端连接。在本技术中,灯架20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槽口211卡合在灯座10的第一转动端111上,并通过转动组件40相对灯座10转动;灯架2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槽口212卡合在灯头30的第二转动端311上,并通过转动组件40使灯头30相对灯架20转动;在使用台灯时,调节灯头30与灯架20的相对角度,从而改变灯头30的照射角度,满足照射需求;在不使用台灯时,依次转动灯头30、灯架20使其依次折叠在灯座10,可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优选地,第一转动端11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圆弧面111a,第一转动圆弧面111a的弧度为∏/2;第二转动端311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圆弧面311a,第二转动圆弧面311a的弧度为∏。即灯架20相对灯座10的转动范围为0度至90度,灯头30相对灯架20的转动范围为0度至180度,图2位为台灯折叠后的示意图,折叠后的台灯可减小存放空间,便于移动。参见图3及图4,转动组件40包括固定螺母41、转杆42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灯架以及灯头;/n所述灯座朝向所述灯架延伸形成第一转动端,所述灯架的一端开设有卡合所述第一转动端的第一转动槽口,所述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灯头朝向所述灯架延伸形成第二转动端,所述灯架的另一端开设有卡合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第二转动槽口,所述第二转动端上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灯架的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座、灯架以及灯头;
所述灯座朝向所述灯架延伸形成第一转动端,所述灯架的一端开设有卡合所述第一转动端的第一转动槽口,所述第一转动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灯头朝向所述灯架延伸形成第二转动端,所述灯架的另一端开设有卡合所述第二转动端的第二转动槽口,所述第二转动端上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中设置有所述转动组件,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灯架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端上设置有第一转动圆弧面,所述第一转动圆弧面的弧度为∏/2;所述第二转动端上设置有第二转动圆弧面,所述第二转动圆弧面的弧度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螺母、转杆以及限位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固定在所述通孔中,所述转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螺母并延伸形成限位端,所述限位螺母位于所述通孔内并螺合在所述限位端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延伸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开设有连接孔,固定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固定所述连接端和所述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台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收容于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固定螺母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于所述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台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迪初
申请(专利权)人:长方集团康铭盛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