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4266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底部升起装置、过滤装置、连接件和井壁,底部升起装置包括导向杆、漂浮块、支撑杆、横板和开口向上的积水壳体,积水壳体上端对称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分别与横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导向杆上下贯穿横板,且导向杆的底端和漂浮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漂浮块位于积水壳体内,积水壳体外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出水孔;本道路雨水处理系统,井盖下雨时升起,且竖直方向设有透水孔,薄层的杂物不会完全堵塞井盖的透水孔,保证雨水的正常排放;且杂物不能进入到下水道,保证了下水道的畅通。

A road rain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市政排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马路旁的人行道、社区或公园中,雨水落到地面上聚流,然后流向最近的下水道口,下水道井盖处设计低洼便于雨水的聚集,但雨水会将树叶、小的树枝或垃圾带到下水道井盖处,树叶、小的树枝、垃圾或其他杂物在井盖上铺设一薄层就可将下水道井盖上的透水孔堵塞,雨水不能及时的排出,影响人们的生活;采用采用大进水口的井盖,树叶、小的树枝或垃圾通过下水道井盖上的透水孔进入到下水道,树叶、小的树枝或垃圾容易堵塞下水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井盖下雨时升起,且竖直方向设有透水孔,薄层的杂物不会完全堵塞井盖的透水孔,保证雨水的正常排放;且杂物不能进入到下水道,保证了下水道的畅通,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井盖上铺设一薄层杂物就可将下水道井盖上的透水孔堵塞,雨水不能及时的排出,大进水口的井盖,杂物通过下水道井盖上的透水孔进入到下水道,树叶、小的树枝或垃圾容易堵塞下水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升起装置、过滤装置、连接件(2)和井壁(11),所述底部升起装置包括导向杆(1)、漂浮块(4)、支撑杆(7)、横板(8)和开口向上的积水壳体(6),积水壳体(6)上端对称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7)的顶端分别与横板(8)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1)上下贯穿横板(8),且导向杆(1)的底端和漂浮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漂浮块(4)位于积水壳体(6)内,积水壳体(6)外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出水孔(3);/n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顶盖(10),所述顶盖(1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圆管(9),圆管(9)的外侧和井壁(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升起装置、过滤装置、连接件(2)和井壁(11),所述底部升起装置包括导向杆(1)、漂浮块(4)、支撑杆(7)、横板(8)和开口向上的积水壳体(6),积水壳体(6)上端对称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7)的顶端分别与横板(8)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1)上下贯穿横板(8),且导向杆(1)的底端和漂浮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漂浮块(4)位于积水壳体(6)内,积水壳体(6)外侧的下部开设有连通其内外的出水孔(3);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顶盖(10),所述顶盖(1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有圆管(9),圆管(9)的外侧和井壁(11)的内壁滑动连接,顶盖(10)上表面和圆管(9)外侧均开设有透水孔,顶盖(10)下表面对应导向杆(1)的位置固定有卡接管(16);
所述卡接管(16)的内腔和导向杆(1)的顶端卡接,积水壳体(6)外侧通过若干个连接件(2)和井壁(11)的内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上耳板(21)、固定杆(23)和下耳板(22),上耳板(21)固定在积水壳体(6)外侧面,上耳板(21)的下端和固定杆(23)的顶端固定连接,下耳板(22)固定在井壁(11)上,且下耳板(22)位于上耳板(21)的下方,下耳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利王德生曹兴坤范昌海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