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15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包括电镀槽,排放槽,虹吸管,支撑圆台和基座;所述电镀槽底端通过卡槽连接并固定在支撑圆台上;所述支撑圆台底端通过焊接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排放槽底端外壁上设有弧形槽,且排放槽通过弧形槽安装并连接在基座底端表面的凸起上;所述电镀槽通过虹吸管连接排放槽。支撑圆台和排放槽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电镀槽结构在利用虹吸效应排出废液时,在控制虹吸效应的速率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的问题。

The structure of electroplating tank which can quickly discharge electroplating waste liquid based on siph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镀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
技术介绍
电镀设备中最基础的设备,主要功能是装置溶液。镀槽的使用方式有按手工操作的工艺流程生产线直线排列,也有因地制宜的根据现场空间分开镀种排列。如果是机械自动生产线,则基本上是按工艺流程排列的。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如申请号201380051705.X的一种虹吸管,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圆筒形杯子等并将其中的液体像水壶、小茶壶那样从壶嘴导出的虹吸管。相对于在先例子而言,在恶劣环境下容易开始使用,而且也允许稍微毛糙的使用,使用后的清理也容易,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同时,能够扩大虹吸管材料的选择和形状尺寸的自由度,减少设计、制造上的制约。在容器外侧的流路设置抑制发生虹吸中断的中间液室和产生虹吸状态的泵机构。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在两地气压差发生变化时,虹吸效应的速率相应的会发生改变,而导致两地气压差发生变化,尤其是局部的变化的条件一般是相对高度发生变化,或气温发生变化导致气压差改变,现有的虹吸设备在利用高度差和温差综合控制虹吸效应的速率时,往往只使用其中一种,且其实现结构往往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电镀槽结构在利用虹吸效应排出废液时,在控制虹吸效应的速率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的问题。本技术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包括电镀槽,排放槽,虹吸管,支撑圆台和基座;所述电镀槽底端通过卡槽连接并固定在支撑圆台上;所述支撑圆台底端通过焊接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排放槽底端外壁上设有弧形槽,且排放槽通过弧形槽安装并连接在基座底端表面的凸起上;所述电镀槽通过虹吸管连接排放槽。进一步的,所述电镀槽整体为立方体凹槽结构;所述电镀槽的边缘通过螺丝安装设有边缘加热框架;所述边缘加热框架为矩形框结构,且边缘加热框架通过内置加热丝利用电阻发热,且边缘加热框架独立供电。进一步的,所述排放槽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节点凹槽,且排放槽内壁通过凹槽结构垂直安装隔离框;所述隔离框的底部通过内壁内嵌的滑槽安装有滑动底盘。进一步的,所述虹吸管的弯折部分外壁安装有复式的加粗管,且加粗管包裹虹吸管弯折部分;所述加粗管通过两层橡胶管嵌套组成,且加粗管的直径是虹吸管的1.5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圆台的底部的基座设有空腔,且基座内部空腔位置每隔60°垂直安装有一根电动液压支撑柱,且电动液压支撑柱形成一个环形,且电动液压支撑柱顶端通过焊接与支撑圆台的底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通过滑轨与排放槽连接的位置设有一个凸起的斜坡结构的四分之一圆的轨道,所述轨道的高度是排放槽高度的二分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电镀槽表面独立供电的边缘加热框架的设计,利用边缘加热框架加热电镀槽上方空气温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大气压,增加电镀槽与排放槽之间的气压差,从而增强虹吸效应,提高排出效率。通过排放槽内壁设置节点,利用隔离框为净水设备的终端接触部分提供安装空间,同时隔离框可抽拉的内嵌滑槽底盘,为安装和取出维护提供方便。通过虹吸管的加粗管的设计,增强虹吸结构弯折部分的管道强度,提高虹吸管的抗疲劳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支撑圆台底部的电动液压支撑柱可以抬升圆台,提高垂直距离,能够人为控制的增大排放槽与电镀槽两地气压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虹吸效应的速度。通过将排放槽在四分之一圆轨道滑动,可以改变排放槽与电镀槽之间的高度差,进而增大两地气压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虹吸效应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镀槽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排放槽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圆台底部结构透视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电镀槽;2、排放槽;3、虹吸管;4、支撑圆台;5、基座;101、边缘加热框架;201、隔离框;202、滑动底盘;301、加粗管;401、电动液压支撑柱,501、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包括电镀槽1,排放槽2,虹吸管3,支撑圆台4和基座5;所述电镀槽1底端通过卡槽连接并固定在支撑圆台4上;所述支撑圆台4底端通过焊接安装在基座5上;所述排放槽2底端外壁上设有弧形槽,且排放槽2通过弧形槽安装并连接在基座5底端表面的凸起上;所述电镀槽1通过虹吸管3连接排放槽2。其中,所述电镀槽1整体为立方体凹槽结构;所述电镀槽1的边缘通过螺丝安装设有边缘加热框架101;所述边缘加热框架101为矩形框结构,且边缘加热框架101通过内置加热丝利用电阻发热,且边缘加热框架101独立供电。通过电镀槽1表面独立供电的边缘加热框架101的设计,利用边缘加热框架101加热电镀槽上方空气温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大气压,增加电镀槽1与排放槽2之间的气压差,从而增强虹吸效应,提高排出效率。其中,所述排放槽2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节点凹槽,且排放槽2内壁通过凹槽结构垂直安装隔离框201;所述隔离框201的底部通过内壁内嵌的滑槽安装有滑动底盘202。通过排放槽2内壁设置节点,利用隔离框201为净水设备的终端接触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包括电镀槽(1),排放槽(2),虹吸管(3),支撑圆台(4)和基座(5);所述电镀槽(1)底端通过卡槽连接并固定在支撑圆台(4)上;所述支撑圆台(4)底端通过焊接安装在基座(5)上;所述排放槽(2)底端外壁上设有弧形槽,且排放槽(2)通过弧形槽安装并连接在基座(5)底端表面的凸起上;所述电镀槽(1)通过虹吸管(3)连接排放槽(2)。/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包括电镀槽(1),排放槽(2),虹吸管(3),支撑圆台(4)和基座(5);所述电镀槽(1)底端通过卡槽连接并固定在支撑圆台(4)上;所述支撑圆台(4)底端通过焊接安装在基座(5)上;所述排放槽(2)底端外壁上设有弧形槽,且排放槽(2)通过弧形槽安装并连接在基座(5)底端表面的凸起上;所述电镀槽(1)通过虹吸管(3)连接排放槽(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槽(1)整体为立方体凹槽结构;所述电镀槽(1)的边缘通过螺丝安装设有边缘加热框架(101);所述边缘加热框架(101)为矩形框结构,且边缘加热框架(101)通过内置加热丝利用电阻发热,且边缘加热框架(101)独立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虹吸效应的可快速排出电镀废液的电镀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槽(2)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节点凹槽,且排放槽(2)内壁通过凹槽结构垂直安装隔离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守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恒久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