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9405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53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沉淀池、快渗池和人工湿地;集水池的内部设置有栅格板,沉淀池与集水池相连通;快渗池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滴滤管,快渗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滴滤管;第一滴滤管与导管相连接;第二滴滤管的输出端伸出快渗池外部,并与人工湿地导通连接;土壤层位于蓄水层的底部;微生物处理层设置在土壤层的底部,人工湿地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添加微生物养料的进料口;管道的输出端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伸出人工湿地外部与天然湿地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人工湿地吸收有机物,在通过排气管进行供氧和气体的排出,同时还设置有进料口,定时添加微生物的养料,提高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效率。

An artificial wetl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投资、低能耗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现早已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其对污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氮和磷具有良好的去除功能和作用。并且,人工湿地处理的对象广泛,例如生活污水、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水体等。湿地处理系统的填料为微生物细菌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有机氮经氨化作用矿化为氨氮,在好氧条件下,氨氮经硝化作用转变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然后在厌氧和有机碳源的条件下,经反硝化作用部分被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现有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通常结构简单,缺少完整的过滤系统,同时缺少微生物的供氧系统,微生物处理污水效率较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通常结构简单,缺少完整的过滤系统,同时缺少微生物的供氧系统,微生物处理污水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本技术通过集水池、沉淀池过滤大块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2)、沉淀池(5)、快渗池(8)和人工湿地(10);/n集水池(2)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集水池(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阻隔固体污染物的栅格板(3);沉淀池(5)设置在集水池(2)的一侧,沉淀池(5)与集水池(2)相连通,连通部位设置有过滤网(4);沉淀池(5)内部设置有提升水泵(6),提升水泵(6)位于沉淀池(5)上清液位置处;提升水泵(6)的出水端安装有导管(7),导管(7)伸入快渗池(8)内;快渗池(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滴滤管(17),快渗池(8)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滴滤管(9);第一滴滤管(17)与导管(7)相连接;第一滴滤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2)、沉淀池(5)、快渗池(8)和人工湿地(10);
集水池(2)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1);集水池(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于阻隔固体污染物的栅格板(3);沉淀池(5)设置在集水池(2)的一侧,沉淀池(5)与集水池(2)相连通,连通部位设置有过滤网(4);沉淀池(5)内部设置有提升水泵(6),提升水泵(6)位于沉淀池(5)上清液位置处;提升水泵(6)的出水端安装有导管(7),导管(7)伸入快渗池(8)内;快渗池(8)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滴滤管(17),快渗池(8)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滴滤管(9);第一滴滤管(17)与导管(7)相连接;第一滴滤管(17)的开口向下,第二滴滤管(9)的开口向上;第二滴滤管(9)的输出端伸出快渗池(8)外部,并与人工湿地(10)导通连接;
人工湿地(10)包括蓄水层(11)、土壤层(13)和微生物处理层(14);土壤层(13)位于蓄水层(11)的底部;微生物处理层(14)设置在土壤层(13)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魏俊喜房欣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市金立洁水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