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管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960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害虫(pes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害虫暴露于害虫防治量的三酮化合物与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的组合。还描述了包含该组合的制剂和试剂盒。

pest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害虫管理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害虫(pes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害虫暴露于害虫防治量的三酮化合物与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的组合。还描述了包含该组合的制剂和试剂盒。专利技术背景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合成的杀昆虫剂(insecticide)和杀蛛形纲动物的物质(arachnicide)已经被使用数十年,以分别防治昆虫和蜘蛛纲动物害虫。存在与合成的杀昆虫剂和杀蛛形纲动物的物质相关的许多问题,包括对其他有益昆虫、蛛形纲动物以及动物或人类的毒性、不可生物降解性、环境持久性、水道污染以及目标害虫种群中的抗性发展。目标害虫种群中的抗性以及对其他种群或环境的毒性已经导致许多杀虫剂很少被使用或根本不被使用。这减少了可用于防治害虫(诸如昆虫和蛛形纲动物)的杀虫剂数量。对新的和可选的害虫管理方法存在持续需求,所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些问题,并且可以为用户提供另外的害虫管理选择。害虫管理系统可以包括杀昆虫剂或杀蛛形纲动物的物质的组合,特别是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杀昆虫剂或杀蛛形纲动物的物质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允许使用减少量的一种或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害虫暴露于式(I)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和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的组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07 AU 20179026641.一种防治害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害虫暴露于式(I)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和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的组合:



其中R1选自–C(=O)R7、-OR8、-SR8、-C1-10羟烷基、-NR9R10、-C(=N-R9)R7、-C(=N-OH)R7、-NO、-NO2、-N(OR8)R7和–OSO3R8;
R2选自氢、-C1-10烷基、-C2-10烯基、芳基和杂芳基;
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烷基、-C3-6环烷基、-C2-10烯基、-C1-10卤代烷基、-C1-10二卤代烷基、-C1-10三卤代烷基、-OR8、-SR8、-NR9R10、-C(=N-R9)R7、-NO、-NO2、-NR9OR8、-OSO3R8、-C1-10烷基芳基和–C(=O)R7;
R7选自氢、-C1-10烷基、-C2-10烷基芳基、C3-6环烷基、-C2-10烯基、-C1-10烷基杂芳基、-C1-10卤代烷基、-C1-10二卤代烷基、-C1-10三卤代烷基、-C1-10卤代烷氧基、-C1-10羟烷基、-C1-10硫代烷基、-C1-10硝基烷基、-C1-3烷基OC1-3烷基、-C1-3烷基OC1-3卤代烷基、-C1-3烷基OC1-3二卤代烷基、-C1-3烷基OC1-3三卤代烷基、-OR8、-SR8和–NR9R10;
R8选自氢、-C1-10烷基、-C2-10烷基芳基、-C3-6环烷基、-C2-10烯基、-C1-10烷基杂芳基、-C1-10卤代烷基、-C1-10二卤代烷基、-C1-10三卤代烷基、-C1-10卤代烷氧基、-C1-10羟烷基、-C1-10硫代烷基和-C1-10硝基烷基;
R9和R10独立地选自氢、-C1-10烷基、-C2-10烷基芳基、-C3-6环烷基、-C2-10烯基、-C1-10烷基杂芳基、-C1-10卤代烷基、-C1-10二卤代烷基、-C1-10三卤代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是式(II)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



其中R11选自–CR12R13R14或–NR15R16;
R12和R13之一是氢,且另一个是羟基或–OCR17R18R19,或者R12和R13一起形成氧代基团(=O)或=N-OH基团;
R14是–CH(CH3)CR20R21R22、-CH2CH(CH3)CR20R21R22或–CH(CH3)CH2CR20R21R22;
R15和R16独立地选自氢和C1-10烷基;
R17、R18和R19独立地选自氢或卤素;且
R20、R21和R22独立地选自氢、羟基、卤素、NO2和–OCR17R18R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是式(II)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



其中R23和R24之一是氢,且另一个是羟基或–OCR27R28R29,或者R23和R24一起形成氧代基团(=O);
R25是–CR30R31R32、-CH2CR30R31R32或–CH(CH3)CR30R31R32;
R26为H或–CH3;其中,在R26为H的情况下,R25为-CH(CH3)CR30R31R32;
R27、R28和R29独立地选自氢或卤素;且
R30、R31和R32独立地选自氢、羟基、卤素、NO2和–OCR27R28R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选自:









或其互变异构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选自flavesone、纤精酮和异纤精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是flavesone。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为钾通道活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是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第二杀昆虫剂:钠通道调节剂、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GABA门控氯通道拮抗剂、烟碱能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变构的乙酰胆碱受体调节剂、氯通道驱动剂、保幼激素模拟物、同翅目动物进食阻抑剂、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剂、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通道阻滞剂、几丁质生物合成抑制剂、蜕皮干扰剂、蜕皮激素受体激动剂或干扰剂、章鱼胺受体激动剂、线粒体复合物I电子传递抑制剂、乙酰基CoA羧化酶抑制剂、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线粒体复合物IV电子抑制剂、线粒体复合物IV电子传递抑制剂或ryanodine受体调节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二杀昆虫剂是钠通道阻滞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钠通道阻滞剂是拟除虫菊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拟除虫菊酯选自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昆虫选自双翅目(Diptera)。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昆虫是蝇属(Musca)的种、伊蚊属(Aedes)的种或库蚊属(Culex)的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昆虫选自家蝇(Muscadomestica)、埃及伊蚊(Aedesaegypti)、刺扰伊蚊(Aedesvexans)、尖音库蚊(Culexpipiens)和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是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第二杀蛛形纲动物的物质:阿维菌素、灭螨醌、氟丙菊酯、涕灭威、α-氯氰菊酯、赛果、胺吸磷、双甲脒、杀螨特、三氧化二砷、乙基谷硫磷、甲基谷硫磷、偶氮苯、三唑锡、偶氮磷、苯菌灵、苯螨特、苯甲酸苄酯、联苯肼酯、联苯菊酯、乐杀螨、溴烯杀、溴硫磷、乙基溴硫磷、溴螨酯、丁酮威、毒杀芬、氯灭杀威、甲萘威、克百威、三硫磷、香芹酚、灭螨猛、氯杀螨、杀虫脒、溴虫腈、杀螨醇、杀螨酯、敌螨特、毒虫畏、乙酯杀螨醇、chloromebuform、灭虫脲、丙酯杀螨醇、毒死蜱、虫螨磷、四螨嗪、氯氰碘柳胺、蝇毒磷、克罗米通、丁烯磷、果虫磷、环螨酯、腈吡螨酯、丁氟螨酯、三氟氯氰菊酯、三环锡、氯氰菊酯、灭蝇胺、DDT、内吸磷、甲基内吸磷、内吸磷-O、内吸磷-O-甲基、内吸磷-S、内吸磷-S-甲基、丁醚脲、氯亚胺硫磷、二嗪磷、抑菌灵、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狄氏剂、除螨灵、氟螨嗪、甲氟磷、乐果、消螨酚、消螨通、敌螨普、邻敌螨消、硝戊酯、硝辛酯、硝丁酯、敌杀磷、二苯砜、乙拌磷、DNOC、硫丹、因毒磷、乙硫磷、益硫磷、乙螨唑、抗螨唑、喹螨醚、苯丁锡、苯硫威、甲氰菊酯、唑螨酯、除螨酯、fentrifanil、氰戊菊酯、氟虫腈、嘧螨酯、啶蜱脲、氟螨噻、氟螨脲、氟氰戊菊酯、联氟螨、氟虫脲、氟氯苯菊酯、氟杀螨、氟胺氰菊酯、伐虫脒、安果、藻螨威、格螨酯、苄螨醚、庚烯磷、六氯酚、噻螨酮、水胺硫磷、林丹、马拉硫磷、灭蚜磷、虫螨畏、甲胺磷、灭虫威、速灭威、速灭磷、弥拜菌素、丙胺氟磷、久效磷、二溴磷、伏蚁灵、氧乐果、杀线威、异亚砜磷、砜拌磷、对硫磷、氯菊酯、芬硫磷、甲拌磷、伏杀硫磷、亚胺硫磷、辛硫磷、甲基嘧啶磷、克螨特、胺丙畏、残杀威、乙噻唑磷、发果、哒螨灵、嘧螨醚、喹硫磷(quinalphos)、喹硫磷(quintiofos)、八甲磷、苏硫磷、螺螨酯、氟虫胺、治螟磷、硫磺、tau-氟胺氰菊酯、吡螨胺、TEPP、杀虫威、四氯杀螨砜、杀螨好、抗虫威、久效威、甲基乙拌磷、克杀螨、苏云金素、苯螨噻、三唑磷、敌百虫和蚜灭多。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式(I)的化合物、第二杀虫剂或式(I)的化合物和第二杀虫剂两者以次有效量使用。


17.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和至少一种第二杀虫剂:



其中R1选自–C(=O)R7、-OR8、-SR8、-C1-10羟烷基、-NR9R10、-C(=N-R9)R7、-C(=N-OH)R7、-NO、-NO2、-N(OR8)R7和–OSO3R8;
R2选自氢、-C1-10烷基、-C2-10烯基、芳基和杂芳基;
R3、R4、R5和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10烷基、-C3-6环烷基、-C2-10烯基、-C1-10卤代烷基、-C1-10二卤代烷基、-C1-10三卤代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克鲁帕斯P·梅
申请(专利权)人:比奥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澳大利亚;AU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