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上设置有车罩主体结构,所述车罩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在底部固定板上的主体柱,所述主体柱上部形成主体梁,所述主体柱顶部形成主体顶板,所述主体顶板、主体梁外侧形成主体垂板,所述主体顶板下端、主体垂板内壁、主体梁上部围合形成轨顶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当前各类铁路客站,有效解决了当前铁路客站旅客在站台候车及动车组高速过站时的相关安全问题,亦有效解决了地下铁路客站对于噪声、环境、建筑空间组成与尺度等方面要求,同时解决了设置站台屏蔽门时列车车型不同的问题。尤其针对存在“地上盖”的地下铁路客站,本申请隔震方式优于常规客站隔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列车震动对地上部分建筑的影响。
A closed car cover structure for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
本技术属于铁路客站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铁路客站旅客在站台候车时,旅客与列车之间无分隔,旅客须站在站台黄色盲道后等候上车。普速场列车进站及过站速度较慢,旅客在站台候车时安全隐患较小,可供反应时间充足。高速场列车进站及过站速度较快,尤其当动车组列车高速过站时,若旅客在站台候车时无专人看管,存在安全隐患较大。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旅客在站台候车时的安全隐患,是当今铁路客运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国内大力发展地下空间,部分地下铁路客站涌现而出。如何较好地满足地下铁路客站建筑空间、竖向尺度、协调与美观要求,成为建筑师们众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另外,针对存在“地上盖”的地下铁路客站,如何较大程度地降低列车震动对地上部分建筑的影响,亦成为函待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板,所述底部固定板上设置有车罩主体结构,所述车罩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在底部固定板上的主体柱,所述主体柱上部形成主体梁,所述主体柱顶部形成主体顶板,所述主体顶板、主体梁外侧形成主体垂板,所述主体顶板下端、主体垂板内壁、主体梁上部围合形成轨顶风道。所述主体顶板、主体垂板、主体梁、主体柱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或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部固定板上端还设置有站台挡墙底板,所述站台挡墙底板上端设置有站台挡墙侧壁,所述站台挡墙侧壁、站台挡墙底板组合形成站台挡墙。所述主体垂板、站台挡墙侧壁之间设置有站台屏蔽门,所述站台屏蔽门的框体上端与主体垂板相连,所述站台屏蔽门的框体下端与站台挡墙侧壁相连。站台屏蔽门后退站台边缘1.2m,从而解决列车车型不同的问题。所述底部固定板上端设置有轨道板。所述底部固定板与轨道板、站台挡墙底板之间均设置有隔震垫。所述底部固定板与轨道板、站台挡墙底板之间均通过预留的甩筋进行固定。所述主体垂板内侧设置有接触网腕臂。所述站台挡墙底板、站台挡墙侧壁为预制装配式结构或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挡墙底板平铺于垂轨与顺轨两向,站台挡墙底板与主体柱接触时与其连接固定为一体。本技术可适用于当前各类铁路客站,有效解决了当前铁路客站旅客在站台候车及动车组高速过站时的相关安全问题,亦有效解决了地下铁路客站对于噪声、环境、建筑空间组成与尺度等方面要求,同时解决了设置站台屏蔽门时列车车型不同的问题。尤其针对存在“地上盖”的地下铁路客站,本申请隔震方式优于常规客站隔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列车震动对地上部分建筑的影响,本技术实施方面具有施工简便、快捷、一体化程度高的优势;装配程度非常高,施工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体顶板2主体垂板3轨顶风道4主体梁5主体柱6站台屏蔽门7站台挡墙侧壁8站台挡墙底板9轨道板10隔震垫11底部固定板12接触网腕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板11,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上设置有车罩主体结构,所述车罩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在底部固定板11上的主体柱5,所述主体柱5上部形成主体梁4,所述主体柱5顶部形成主体顶板1,所述主体顶板1、主体梁4外侧形成主体垂板2,所述主体顶板1下端、主体垂板2内壁、主体梁4上部围合形成轨顶风道3。所述主体顶板1、主体垂板2、主体梁4、主体柱5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或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上端还设置有站台挡墙底板8,所述站台挡墙底板8上端设置有站台挡墙侧壁7,所述站台挡墙侧壁7、站台挡墙底板8组合形成站台挡墙。所述主体垂板2、站台挡墙侧壁7之间设置有站台屏蔽门6,所述站台屏蔽门6的框体上端与主体垂板2相连,所述站台屏蔽门6的框体下端与站台挡墙侧壁7相连。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上端设置有轨道板9。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与轨道板9、站台挡墙底板8之间均设置有隔震垫10。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与轨道板9、站台挡墙底板8之间均通过预留的甩筋进行固定。所述主体垂板2内侧设置有接触网腕臂12。所述站台挡墙底板8、站台挡墙侧壁7为预制装配式结构或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挡墙底板8平铺于垂轨与顺轨两向,站台挡墙底板8与主体柱5接触时与其连接固定为一体。所述主体顶板1、主体垂板2、主体梁4、主体柱5组成的车罩主体结构为主要受力构件,所述车罩主体结构为单柱双悬挑,车罩主体结构各构件截面尺寸需经过计算得出。所述轨顶风道3为暖通专业预留风道,风道内风机等设备均为成品。所述站台屏蔽门6具有防火、防烟、隔声、保温等多种功能,站台屏蔽门6为市售结构。所述轨道板9为预制板,轨道板9搁置于站台挡墙底板8之上,水平向受站台挡墙侧壁7突出部分限位,与底部固定板11通过预留甩筋连接固定。所述隔震垫10为橡胶隔震垫,分别布置于底部固定板11与站台挡墙底板8之间,轨道板9与站台挡墙底板8侧壁突出部分之间;隔震垫厚可根据具体要求确定,但不应低于30mm。本技术的施工过程如下:第一步,在施工现场完成底部固定板11的施工工作,采用常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并预留供上部构件连接使用的甩筋。第二步,在工厂生产完毕预制钢构件,包括主体顶板1、主体垂板2、主体梁4、主体柱5、站台挡墙侧壁7、站台挡墙底板8,将上述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并进行预制钢构件拼装;拼装前,应先完成隔震垫10在底部固定板11与站台挡墙底板8之间的安装;若无法采用预制装配式,亦可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混凝土整浇予以实现,整浇时应将主体顶板1、主体垂板2、主体梁4、主体柱5、站台挡墙侧壁7、站台挡墙底板8连为一体;应注意隔震垫10在底部固定板11与站台挡墙底板8之间的安装。第三步,安装站台屏蔽门6、轨道板9、接触网腕臂12;安装轨道板9前应先安装位于轨道板9与站台挡墙底板8及其向上突出部分之间的隔震垫10。本技术可适用于当前各类铁路客站,有效解决了当前铁路客站旅客在站台候车及动车组高速过站时的相关安全问题,亦有效解决了地下铁路客站对于噪声、环境、建筑空间组成与尺度等方面要求,同时解决了设置站台屏蔽门时列车车型不同的问题。尤其针对存在“地上盖”的地下铁路客站,本申请隔震方式优于常规客站隔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列车震动对地上部分建筑的影响,本技术实施方面具有施工简便、快捷、一体化程度高的优势;装配程度非常高,施工过程更加高效、灵活、便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上设置有车罩主体结构,所述车罩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在底部固定板(11)上的主体柱(5),所述主体柱(5)上部形成主体梁(4),所述主体柱(5)顶部形成主体顶板(1),所述主体顶板(1)、主体梁(4)外侧形成主体垂板(2),所述主体顶板(1)下端、主体垂板(2)内壁、主体梁(4)上部围合形成轨顶风道(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包括底部固定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上设置有车罩主体结构,所述车罩主体结构包括固定在底部固定板(11)上的主体柱(5),所述主体柱(5)上部形成主体梁(4),所述主体柱(5)顶部形成主体顶板(1),所述主体顶板(1)、主体梁(4)外侧形成主体垂板(2),所述主体顶板(1)下端、主体垂板(2)内壁、主体梁(4)上部围合形成轨顶风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顶板(1)、主体垂板(2)、主体梁(4)、主体柱(5)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或现浇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固定板(11)上端还设置有站台挡墙底板(8),所述站台挡墙底板(8)上端设置有站台挡墙侧壁(7),所述站台挡墙侧壁(7)、站台挡墙底板(8)组合形成站台挡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客站封闭式车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垂板(2)、站台挡墙侧壁(7)之间设置有站台屏蔽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宁,陶然,米宏广,毛竹,杨乐,全大龙,董文亮,赵序春,刘轲,刘昕宇,王光宇,张义,史琛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