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文献专利>正文

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357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它包括上盖和壳体两部分,壳体内腔的中间具有一个螺旋形导流筋板,导流筋板的上端固定了一个碗碟;上盖内壁设置有一个集油槽,该槽与疏导油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火电厂中各类机组的油烟排放系统中,具有油烟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烟中带油的问题。(*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目前,在全国各种类型的火电厂中,各类机组的排放油烟系统普遍存在着烟中带油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式分离器内部通常采用的是螺旋挡片式或孔板式结构。其分离效果差,只有大的油滴被分离下来,大部分雾状油滴被烟带走,烟中携带的油甩得满地都是,严重污染了生产现场和厂区。工人只好频繁擦洗而不能根除。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造成浪费。经检索有关文献,尚未发现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记载。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离心力将油烟分离的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壳体内腔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螺旋形导流筋板,该导流筋板的上端固定了一个碗碟;壳体上端连接有上盖,在上盖上设置有一个集油槽,该槽连接有疏导油管。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由于采用了旋流式导流筋板,利用离心力将油烟分离,达到了良好的油烟分离效果,净化了生产现场和厂区,减少了工人清扫擦洗的次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以下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述。附图说明图1是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本技术包括上盖1、和壳体2,上盖1盖扣在壳体2之上,并采用螺栓连接,上盖1的内壁设置有一个集油槽7,该槽连接有疏导油管3;在壳体2内腔的中间具有一个螺旋形导流筋板4,导流筋板4的上端固定了一个碗碟6,壳体2、导流筋板4和碗碟6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结构,生产时可经铸造一次成形;壳体2的下部为一个具有连接作用的下法兰5。在壳体2内壁的中部处还可设置一个集油槽,用来收集被分离下来的油滴。烟进入分离器后,沿导流筋板形成的双螺旋烟道上升,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烟从四周上行,其中的油在内壁上遇冷凝结,从烟中分离出来,沉积在集油槽内,经疏导油管回流到主油箱。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它包括上盖(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壳体(2)的内腔中间具有一个螺旋形导流筋板(4),导流筋板(4)的上端固定了一个碗碟(6);上盖(1)内壁设置有一个集油槽(7),该集油槽连接有疏导油管(3)。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它包括上盖和壳体两部分,壳体内腔的中间具有一个螺旋形导流筋板,导流筋板的上端固定了一个碗碟;上盖内壁设置有一个集油槽,该槽与疏导油管相连。本技术主要适用于火电厂中各类机组的油烟排放系统中,具有油烟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烟中带油的问题。文档编号F24C15/20GK2246257SQ9520575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范文献, 高洪江 申请人:范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流离心式油烟分离器,它包括上盖(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壳体(2)的内腔中间具有一个螺旋形导流筋板(4),导流筋板(4)的上端固定了一个碗碟(6),上盖(1)内壁设置有一个集油槽(7),该集油槽连接有疏导油管(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献高洪江
申请(专利权)人:范文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